民国中医药期刊内容及学术特点
时间:2022-08-17 11:26:42
导语:民国中医药期刊内容及学术特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国时期是中医学由传统向现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医学发展的艰难时期。西方医学的传入及以教会医院为主体的西医院在中国的稳步发展,对传统中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余云岫“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1]282的提出,更是让中医学面临生存危机。面对内忧外患,中医界有识之士奋起抗争,他们创办中医药期刊,以此为阵地,积极捍卫中医药学术,为中医药发声。在民国时期广东地区创办的中医药期刊中,《杏林医学月报》是出版时间最长、出版期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刊物,在广东中医药刊物中具有代表性,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中医发展史的重要史料文献。
1《杏林医学月报》概述
《杏林医学月报》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时任校长陈任枚先生支持下创办,由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杏林医学社负责,社址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内。1929年1月创刊,出版至1937年7月,每月1期,除了1929年2月、12月因故停刊外,共出版了101期。初期创办人有马荫遐、陆益三、江堃、张阶平、徐祥云、李鸣始,均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首届毕业生。1930年1月始,刊物主编由张阶平、江堃担任。《杏林医学月报》创办于中医药危难之际,秉承杏林医学社“改良国药,改进国医,融贯古今,沟通中外”的宗旨,办刊志在“研究我国医药之实用,宣传我国医药之文化,介绍医药学说,交换医药知识”[2]。正如发刊词中所言,“本报之设,实为我新中医界之喉舌……普及教育,提倡社会之卫生,改制药剂,挽回利权之外溢,尤当与中西医学先进之士,共同研究也”[3]9-10。《杏林医学月报》出版时间长、期数多,“神交千里,闻名遐迩,立论稳重,内容丰富”[1]372,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医界重要的学术和舆论阵地。
2主要内容
《杏林医学月报》内容丰富,从第12期开始设置栏目,基本固定为社论、评论、论坛、辩论、言论、研究、学说、释古、辨古、考据、讨论、验方、方剂、药物、专著、医案、卫生、常识等。期刊栏目能够展示期刊的总体结构,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其办刊思路,体现其学术价值。根据报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2.1时事评论类
时事评论类栏目主要有社论、评论、论坛、辩论、言论等,收录中医药界同仁关于中医学现状和发展的探讨、中西医学比较及政府关于中医政策的评论。如余锡亨发表《中西医药潮之评论》、梁长荣发表《论教育部取缔国医学院》、卢朋著发表《论中医勿失其故步》、邓鹤芝发表《汉医式微之原因及其今后之认识与努力》等。
2.2学术探讨类
学术探讨类栏目有研究、学说、释古、辨古、考据、讨论等,既包括理论学说、经典释义、文献研究等理论研究,也包括疾病临床诊治、个人临床经验等临床研究。理论研究如《论人身之火》《风雨与疫气之关系》《论温病之源流》,临床研究有《黑热病证治指南》《厥证辨》《论肺痨之原因》《治汗概论》,其他还有《论王清任医林改错》《医学大辞典手少阴与手厥阴条下更正》等。
2.3方药研究类
方药研究类栏目有验方、方剂、药物等。这类栏目有对单味药物的研究,包括药物名称、科属、性味、功效、用药宜忌,如《茯苓新研究》《垂丝柳解》《荆芥治产后痉厥》《续随子(一名千金字)治水肿之宜忌》《莱服之功用》,也有对验方应用及药物汇编整理的研究,如《方剂学之系统及其编纂与研究之方法》《辨养阴清肺汤之利弊》《经验生草药性》。
2.4专著医案类
专著医案类栏目有专著、医案,提供丰富的医家专著和医案的连载,以期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如卢朋著《中国医学源流略述》、李健颐《鼠疫新篇》、张确余《研究风寒温笔记》《伤寒方证对参》、陈应期《医学实录》等。其中部分专著,如卢朋著《中国医学源流略述》、李健颐《鼠疫新篇》均是在期刊首发后,才出版单行本。2.5卫生保健类卫生保健类栏目有卫生、常识,主要为大众提供卫生保健科普常识,如《谈谈齿牙卫生》介绍刷牙的重要性、牙粉的选择及漱水的改良,《食物相犯与宜忌之认识》介绍食物搭配食用的宜忌等。
3学术特点
3.1学术内容丰富
《杏林医学月报》以刊载学术论文、医籍连载、医案专栏等方式执守中医、学术汇通。据统计,1929年1月-1937年7月共载文1402篇[4],学术探讨内容丰富,既有中医发展方向研究、经典著作阐发、中医临床诊治、方药探讨,也有中西汇通探讨。专著连载、医案专栏更是荟萃了当时诸多著名医家的临证经验,如陈应期《医学实录》、陈渔洲《藻潜医案》、李秋铭《存本草堂六科方案》等都是连载较完整的医案。为《杏林医学月报》撰稿的多为省内外知名医家,如张锡纯、陈应期、陈渔洲、陈芝高、邓靖山、何奎垣、刘琴仙、张恭文、张确余、梁长荣、李健颐、李秋铭等[4]。其中梁长荣、李健颐为福建人,张锡纯为河北人,余者皆为广东医家。另外,撰稿较多的还有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教师,如卢朋著、甘伊周、梁翰芬等。众多名医的撰稿,保证了本刊较高的学术水准。
3.2探讨中医科学化
面对西医的冲击,不少医家意识到中医必须与时代接轨,如果不加以革新,中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他们大力倡导中医科学化,《杏林医学月报》刊载了许多倡导中医革新及汇通中西医的文章。梅永茂撰文《中医界今后应有之觉悟》,认为中医药在危机之时,亦是中医的绝好教训,今后需“刻励求进,渐趋于科学之轨道”,并指出中医最少须有以下之觉悟,“1阐明古书精义,2科学化,3证诸实验,4归入教育系统,5新的建设”[5]。谭活水在《今后中医应走之途径》提出,中医科学化应从几个方面着手:人体解剖宜实习;人体生理宜实质化验考征;卫生新法宜实施详究;病理解剖宜以动物实质试验;药理宜透解方可授服;诊断法宜参用机械;处方用药宜审慎将事[6]。张恭文连载《中西合璧实用生理学》一文,从中西汇通的角度,将西医的解剖位置及生理构造与中医生理功能相结合,阐述了五脏六腑之生理学。
3.3记录中医药界抗争资料
192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了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及消灭中医的六项措施。《杏林医学月报》随即在3月第3期发行特刊《特载医药潮中之呼声》。主编马荫遐、张阶平分别撰写文章《写在全国中医药界一致反抗中央卫生会议议决废止中医药案之呼声之前》和《写在全国中医药界一致反抗中央卫生会议议决废止中医药案之呼声之后》。特刊还详细刊载了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纪、各代表赴京请愿情形、全国医药代表会请愿团之报告,及上海中医药团体之通电、广东新中医学会通电、中国医学会通电等来自全国各地医学会、医药团体的通电宣言,表达了当时中医药学界维护中医的强烈意愿,掀起了奋起抗争的舆论热潮。1929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又通令,要求中医学校等组织一律不得称医院、学校,而改称医室、传习所。布告发出后,《杏林医学月报》即向教育部蒋梦麟致电:“南京教育部蒋部长钧鉴,部令中医学校为传习所,实为毁灭国粹,扬西抑中,恳即收回成命!”[3]208同时发表《本社重要宣言》,刊登广东中医药团体学校联呈教育部电、浙江中医专门学校致各医药团体电、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生会致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电、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生会致国府蒋主席电及各团体的宣言。1933年6月,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提议废弃国医国药,凡属中医不许执业,全国药店限令歇业等,引发了废止中医的激烈争斗。《杏林医学月报》陆续刊登《驳废止中医药的谬论》《中政会主废国医药后》《对日本奖励栽培汉药与氏废除中国医药之感言》《对氏废除国医药之评议》等评论文章,对的提议予以驳斥。《杏林医学月报》忠实地记录了民国时期中西医学的碰撞和中医存废之争,同时发挥期刊的喉舌作用,为中医药抗争积极发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4记录医政新闻
《杏林医学月报》从第25期开始,陆续刊登中央国医馆筹备情况,中央国医馆组织章程草案、理事会章程草案,中央国医馆宣言,中央国医馆发起人名录,中央国医馆组织章程及理事会章程,及中央国医馆的医令等,对中央国医馆进行了详实的报道。《杏林医学月报》第65期登载《苏省颁行中医暂行条例》,第67期登载《苏省取缔七十余县改组中医谨约同日领证义》,第80期转载《邹福松医师电疗误毙老妇纠纷详情》及各方报道。这些资料对了解当时的医疗政策和医疗新闻具有重要的价值。
4结语
《杏林医学月报》学术内容丰富,真实记录民国时期中医学的生存发展及中西汇通、中医科学化等各种思潮的涌现。其办刊时间长、刊期发行多,且行销南洋各埠及日本、美国[3]497,影响较大,是研究民国时期中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 上一篇:供应链协调背景库存共享策略
-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融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