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学术期刊的应用
时间:2022-07-20 02:50:23
导语:区块链技术在学术期刊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自2008年提出至今,发展迅速,并与人工智能、5G被称为影响未来的3大技术.2018年9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为加快推动我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组织编写了《区块链白皮书》(2018)[1].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2019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3].作为一种颠覆性、前瞻性的新兴技术,区块链利用其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去中心化、智能合约、信息的防篡改性、匿名性、开放性和可追溯性等特点和优势,针对学术期刊在著作权识别、学术不端治理、出版监管、以及学术评价和学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的全过程,可以实现著作权的精准识别,高效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科学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实现高效的出版管理与学术资源共享.探索区块链技术运用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可能,满足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创新需求,实现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重构学术期刊管理体系,推动期刊、信息服务平台高效合作,促进知识生产,解决著作权和学术不端问题,重构学术出版生态,为学术期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学术期刊的意义与价值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学术期刊,将大大提升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的效能,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体现在:一是创新建构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的生态系统.根据“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和“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的特点两方面的要求,以区块链技术能够促进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在内部循环和外部调试方面的真实性、科学性、共享性和安全性为预设前提,以“区块链+”技术能够推进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创新与发展为目标,通过创新学术期刊在著作权识别、学术不端治理、学术评价的应用和学术期刊管理、学术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达到学术成果的及时与相关权益保护.二是完善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的应用功能.从应用层面来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学术期刊中,既出于价值判断,也有技术方面的考量.区块链技术使我们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新技术的使用要求我们转变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思维,重塑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的逻辑和手段;技术考量是指运用区块链构建开放共享的学术平台,实现学术期刊中的投稿、审稿、编辑加工和出版发行的流程再造,促进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的科学化、合理化与便利化.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区块链技术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开启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新的应用思路,促使区块链技术在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流程相关方面的有效结合.三是有利于实现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流程的规范化,为编辑出版的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流程再造,有利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标准化制定.因为,区块链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加密机制、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特征与底层技术,可以让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更加安全、公平和可信赖,从一开始便可化解学术期刊版权保护和学术不端带来的风险.如此,可达到降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成本,增加同行评议的可信度,最终实现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效能的提升.四是有利于增强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有效性,为科学出版提供依据.区块链可以安全、高效地存储数据,并将数据分布在节点上.数据信息一旦被确认,即被永久保存且不可篡改.故此,可以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点,将作者及论文信息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以此达到编辑出版信息的有效性.数据公开且不可篡改能真正实现信息的透明,改善信息的不对称.而且,区块链中的所有数据都是经过多方共识认可,并通过数字签名进行保密,不可否认或抵赖,这就保证了所有上传信息的真实性.将来,数据所有者随时可以用密钥打开,以供大家对证.由此,一些中介便很难借由信息不对称获得额外回报.这样一来,学术出版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进而可以让资源投放到探索知识生产的新领域.五是有利于推动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信息的透明化,为风险防范提供技术支撑.在区块链中,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可以证实数字内容的完整性和确认其来源,实现不可抵赖性.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对作者身份的识别、数据的来源、内容的供给、出版过程的监管还是学术成果的评价、共享,只要在区块链上加上时间戳,便能精准识别初始作者,有效防范学术不端风险.
2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学术期刊的过程
随着区块链3.0时代的到来,区块链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金融、医疗、教育、物联网和政务信息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应用场景为区块链在学术期刊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基础.下面简述区块链技术如何应用于学术期刊.
2.1区块链技术在著作权识别中的应用
在网络信息时代,由于数字版权归属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作品内容传播的碎片化导致著作权人权益难以保障、权利溯源困难和司法维权举步维艰等问题突出.而这些问题的发生与我国著作权确权难、维权程序繁琐有关,也与数据技术相关.依照我国《著作权法》和国际《伯尔尼公约》规定,作品一经创作完成,无论是否发表即拥有著作权,但因为缺少相应权利公示和认证制度,使得著作权人要在第三方认证平台下完成著作权登记证明权属[4].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记账技术舍弃了传统的第三方认证平台,机器建立的链式数据能保证著作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当原创者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区块链中,区块链能够完整地记录从最初的文字初稿到最终完成作品的所有更改过程,保证文稿信息的完整性与不可篡改性.另外,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有效保证文稿著作权的确权和追溯,在为著作权提供存在证明的同时,不会暴露版权的内容,并能及时有效进行权利归属认定,从源头上对著作权进行保护,直接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基于共识机制的加密算法,为文章、图片、音乐、视频加盖时间戳,证明其所有权归属以及版权交易等信息,破解了侵权行为中的隐蔽性和分散性.作品确权上链后,每次下载使用都将被记录,保障了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还能为作者提供自动分配收益的可能.
2.2区块链技术在学术不端治理中的应用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别人观点,一稿多投、一稿多发,伪造、编造实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的存在与发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学术发表需求的不断攀升与日渐萎缩的学术出版量之间的矛盾;学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和识别的差异性;学术不端行为追溯与治理机制的不健全等[5].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时间戳和智能合约等相关算法,配合学术期刊出版的流程关系,消除学术论文撰写与出版环节中可能产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判断、跟踪与规制,从源头上杜绝科研人员学术不端行为发生机率.比如,现有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还没有开发针对图片、公式、特殊语言的学术不端核查手段,但区块链的账本功能和时间戳技术可以对所有上链的内容加载不可篡改的存在性证明,从而实现对任何形式内容的检测以及集体监督和有证查询.最后通过科研人员与出版机构签署智能合约,确保投稿行为的唯一性,杜绝一稿多投、一稿多发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6].
2.3区块链技术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学术评价因为关系到学界和期刊界的未来而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目前,国内的学术期刊评价主要以定量评价为主,主要根据论文的影响因子、引用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数据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却受到质疑.为了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各评价机构都增加了同行评议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权重,使评价数据更综合、更科学和更客观.然而定量与定性评价仍在各自领域存在漏洞.当前定量评价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影响因子说服力不足,却缺乏可替代计量指标;定性评价面临的问题是评价者数量有限,评价结论主观性较强,评审过程不公开,评价主体权责不对等.区块链技术中的分布式账本能保证定量数据的公开透明,有效避免第三方的操控,亦能解决评价主体多元化所带来的评价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完成对评价者的身份验证,并忠实地记录评价结果,维护了评价者的劳动价值,在学术期刊评价中可避免定量评价中的指标造假和定性评价中的人情干扰.另外,区块链的全程可追溯且不可篡改,增强计量指标对影响因子的补充作用,让评价者对评价结果负责,提高同行评议的效能,从而增强期刊评价数据的客观性[7].
2.4区块链技术在学术期刊管理中的应用
学术期刊的投稿、选稿、审稿、出版、发行的过程具有封闭性,信息的不透明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目前,学术期刊中编辑、审稿专家、作者、读者之间是一种相互独立、彼此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期刊编辑部建立私有链,帮助学术期刊搭建便于管理、验证、发行的独立出版平台.还可以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记录作者投稿、编辑选稿、专家审稿等信息,使内容信息的跟踪使用变得更加简单.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可以确保作者投稿、专家审稿、期刊发行过程清晰、透明,保障各方面利益不受损害.区块链应用于学术出版管理的逻辑是:内容数据能够被准确的记录与报告,期刊编辑出版的溯源追踪,从作者到编辑、编辑到审稿专家,再到发行的每一个交互流程都能得到实时监管,所有记录及原始数据也可以在区块链中公开透明得到证明,实现数据的互融互通,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5区块链技术在学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互联网虽然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但集中式的管理以及权限的验证并未实现共享资源效益最大化.目前,学术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大量优质学术资源聚集于少数数据库,虽然部分网站有对学术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共享,但多为碎片化的知识分享.出版的本质是知识生产和传播,区块链的诞生让知识服务形态更多样化、知识服务模式更多元化.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信任机制、智能合约等特征有效保障学术资源信息共建共享,构建了一个更加灵活、开放、自由的知识资源库,解决了学术出版机构之间的信任问题.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可以打通学术出版机构之间的数据资源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用户无需获得网站访问许可即可获得所有必需的学术资源.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和点对点传输技术可以直接共享认证节点的学术资源.需要指出的是,广泛共享并不意味着完全免费,而是以区块链为基础,构建更加合理的学术资源共享体系,打破信息限制,加强学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技术,能够完成学术资源的权威认证、动态更新,降低了学术资源库建设的中介和维护费用.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及其去中心化的思想,有利于构建一个分布式、开放式、联通式的学术资料共享体系,实现全国乃至全球学术资源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避免优质学术资源的浪费.
3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学术期刊的风险与展望
3.1风险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发展,其在学术期刊的应用领域将会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然而出于自身技术条件的限制,区块链应用于学术期刊可能会带来风险,包括资源消耗的风险、数据安全的风险、监管的风险等[8].首先是资源消耗风险.区块链将数据通过链式结构以分布式账本的方式存储在链上,数据一旦确认后便会永久存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需要巨大的数据存储空间,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会使区块链运转速度减慢,导致资源消耗过大.其次是数据安全风险.如果掌握全网超过51%的算力就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数据的保密性也是基于私匙的安全性,私匙一旦丢失数据将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再有是监管的风险.因为区块链信息的不可篡改,在出现原始数据错误或者恶意信息的情况下,信息也无法删改.智能合约若不能达成多人协作,便会产生误解而出现安全问题.区块链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摸索期,由于相关规范和制度的缺乏,极易产生信息安全隐患,导致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区块链的安全漏洞防范就变得尤为重要.
3.2展望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学术期刊出版是学术期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要求,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客观的投稿—审稿—出版流程,降低了人力和中间成本,缩短的论文的时间,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在具体实施方面: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全方位的著作权识别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设立一个不可篡改的大数据系统,建立针对著作权的识别标准、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从而进行精准识别.二是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完整的学术不端治理系统.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借助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对每一篇文章的内容使用情况和作者身份进行跟踪确认,从而了解文章的被阅读、被引用的情况,从根本上杜绝一稿多投、一稿多发现象.三是借用区块链技术改革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根据实际需要,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精确反馈期刊或论文的量化数据和审读意见,实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四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培育相契合的出版监管体系.区块链技术能够记录作者投稿、编辑选稿、专家审稿等信息,便于出版社和编辑部了解究竟是那些读者订阅或看了自己出版的期刊和文章,使内容信息的跟踪监管变得更加便捷.五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靠的学术资源共享体系.区块链技术致力于数据共享的透明度和不可法篡改,利用去中心化的特征打破期刊对内容的垄断,探索学术出版模式的创新.
4结语
区块链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新技术,其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的数据处理方式正开启着一个新的时代,并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生产与生活.努力拓展区块链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应用场景开发,实现区块链技术与学术出版的跨界融合,推动学术出版业转型升级,仍需立足于各学术出版机构的后端业务需求,解决如何将区块链与各学术期刊机构后端业务相结合的问题,潜心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通过应用场景开发,促进学术期刊构建新的出版生态.
- 上一篇:新时代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管理路径
- 下一篇: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