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治理路径
时间:2022-07-13 08:35:11
导语: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治理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虚假网站”通常指的是违法者以骗取受害者钱财为目的而伪造出的一些与合法网站界面及内容相似的网站,它常常被违法者用来骗取用户的信任,诱使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并通过窃取相关信息(如用户名、密码、邮箱、银行卡等)来实现非法牟利。“虚假网站”被认为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犯罪”[1]。作为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开放性”等特点[2]。尽管当前对于这种运用互联网技术从事犯罪的新现象、新形态已有较为充分的探讨,但从实际治理效果来看,虚假网站的蔓延之势仍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就中文科技期刊领域来说,虚假网站仍是阻碍科技进步,困扰当前学术文化生态建设的一大痼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部分中文科技期刊都已建立官方网站。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2348种中文期刊中,建有官方网站的学术期刊多达2171种,占比高达92.5%[3],并仍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也大量出现,有些科技期刊的虚假网站数量还不止1个,它们充斥在各大检索平台的检索结果之中,有的甚至喧宾夺主,在检索结果中占据突出位置,给投稿者带来巨大困扰。《科技日报》2019年8月24日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关于虚假期刊网站的诈骗案例《假网站,假邮箱,假编辑部……期刊骗子还要蹦跶多久》[4]。推文讲述了一名211高校研究生在虚假科技期刊官网《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的投稿被骗经过。这当然不是孤例。近些年来,无论是业界和学界,都开始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一些中文科技期刊编辑部也在纸质刊物上进行严正声明,在相关公众号、官方网站也有相应警示和提醒。可以说,虚假科技期刊网站的出现伴随着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发展过程,而大量科技期刊虚假网站的存在,已严重侵害了作者权益、损害了期刊声誉,对整个学术生态乃至平台信任、网络安全都构成了巨大威胁。
1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现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中文科技期刊,我们通过原刊翻阅、微信公众号查询、搜索平台实践以及相关文献调研等方式,对当前中文科技期刊的虚假网站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得出以下几种状况。
1.1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覆盖率高
据蒲素清等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官网建设研究来看,在2171种开设了官方网址的中文科技期刊中,在百度、搜狗、360搜索等检索平台检索,首条检索结果为正确官网的科技期刊数量不超过1000,其中尤为严峻的是360搜索平台,首条检索为正确官网的科技期刊数量仅为216条[3]。可以看出,大部分科技期刊虽建有官网,但在搜索平台的排位情况不容乐观。由于检索结果的信息鱼龙混杂,对那些平台检索结果不在首位的科技期刊网站来说,投稿人更容易被误导进入钓鱼网站。与此同时,我们根据中信所ISTIC科学评价之门(下载的2020年中国科技期刊核心目录(社会科学卷)和2020年中国科技期刊核心目录(自然科学卷),随机抽取了100种科技期刊通过百度平台进行检索,发现这些虚假网站多是以广告形式为主,并借助“百度推广”服务的竞价产品,使其内容占据检索排行前列。更为离奇的是,单种期刊往往检索出多种不同的虚假网站。
1.2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欺骗性强
从中文科技期刊在百度检索结果的内容来看,虚假科技期刊网站主要以2种方式存在:一是假冒中文科技期刊网站;二是网站[5]。网站内容与形式都极为真实,带有极强的欺骗性。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刻意模仿真实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样式,不仅有期刊的信息简介,配套的期刊目录,还有“在线投稿系统”。有的虚假科技期刊网站甚至还用类似期刊名称的缩写,来命名虚假域名和虚假投稿邮箱,以此来混淆视听。更有甚者,贼喊捉贼,在虚假网站上作出“防骗声明”,着实让人难辨真假。而“网站”则一般是声称有论文专家,或假装有期刊内部专业编辑人员等团队,可快速投稿并被优先选录。它们一般以全面的科技期刊信息集合、相关“成功”案例、整齐的“好评”专栏展示,营造出专业、正规、可信的假象。还有些虚假科技期刊网站给出很多“文章在审核中”的信息,营造出很多人往该网站投稿的假象。正是因为这些虚假科技期刊网站的内容、样式逼真,才容易获取投稿者的信任,最终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1.3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危害性大
我们通过调研中文科技期刊官方网站、期刊正刊以及一些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现有很多信息都涉及虚假网站的危害问题。如:“浙大学报英文版”在微信公众号文章《假学术期刊网站泛滥,谁该埋单?!》文章讲述了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在读博士,通过网络检索平台搜索到期刊网址投稿,不仅文章没发表,还被骗相关费用3000余元[6]。又如“煤传媒”公众号于2017年3月的文章《如何识别虚假投稿网站》,给各位读者传授煤炭类中文期刊投稿防骗经验[7]。不过可惜的是,文章阅读量不高,传播效果不大。另外,还有“体育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更新的《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的严正声明[8]等等。2020年8月12日,《光明日报》发表一篇《整治期刊类假冒官网已刻不容缓》的评论文章,揭露当前“山寨网站进行学术欺诈”的现状,认为当前期刊在网站建设上普遍存在“被假冒”和“山寨”等严重问题[9]。从这些信息内容来看,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让不少投稿者栽了跟头,造成经济损失、科研成果被剽窃等问题,也让不少期刊编辑部“背了黑锅”,损害了期刊名誉。还应看到的是,这些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背后存在的黑色产业链、学术欺诈、隐私泄露等问题。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在互联网平台中套用官方中文科技期刊信息,购买搜索引擎排名,骗取用户信任,从而牟取暴利的行为,不只是侵害了投稿者的经济利益和中文科技期刊的社会声誉,而且严重危害了当前的学术生态、网络信任乃至我国的网络安全。据我们调查发现,多数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都在海外租用服务器,以逃避国内ICP备案审查。这类网站的大量存在,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互联网文化秩序,对我国的互联网治理带来巨大挑战。
2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症结
大量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不断开放包容的互联网文化环境,如有学者指出,“只需具备服务器和网址2个要素便可创建一个网站。所以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期刊网站,骗取费用”[10]。随着我国科技研究的不断发展,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也日渐成为扰乱学术生态的痼疾。目前中文科技期刊普遍的“严正声明”,已充分暴露出当前期刊网络化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2.1相关部门监管与治理的失位
事实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在与虚假网站的斗争中,一直都是冲在最前沿。如据《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张国涛2020年10月10日的微信朋友圈内容,他针对《读书》杂志的虚假网站现象发表评论:“《现代传播》的假网站也有2~3个,报过警,打过假,声过明,也没人管!”我们也发现,《现代传播》微信公众号在“投稿订阅”任务栏中,第一条就是“防骗声明”[11],主要针对虚假网站的具体类型、特点做了分类和呈现,以此警示投稿者防止被骗。《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也反映,通过相关渠道申报和投诉虚假网站,但效果不佳[12]。有论者指出,当前对于虚假网站的治理,在法律的定性和量刑上仍存在缺陷,导致对假冒期刊网站的相关违法行为判刑不当,量刑过轻[13]。通过近期期刊反馈的问题来看,可总结出我们当前互联网治理仍存在2个问题:一是虚假网站肆虐横行;二是“打假”渠道无门无效。这又可归结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就是相关部门在对虚假网站的监管和治理上存在“失位”问题。“失位”问题严重挫伤了期刊编辑部“打假”的积极性,分散了虚假期刊网站治理主体的合力。
2.2搜索平台趋利与“把关人”失守
互联网平台的运行有3个重要机制:一是数据化(datafication),二是商业化(commodification),三是选择性(selection)[14]。这体现在检索平台中,就是所谓“竞价排名”的广泛出现。由于一些搜索平台的资本趋利性,它们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不惜以牺牲公共价值为代价,这也就导致在检索结果排名中,普遍存在以“广告”形式为标签的虚假科技期刊网站。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仿制或复制一个网站并不太难:只需注册网站域名、购买网络空间、域名解析绑定等几个步骤,便可完成网站的设立[9]。目前网站备案审核主要集中在网站形式,而非内容,一些搜索平台在得到“广告费”“赞助费”后,不会对相关网页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导致虚假网站披着“广告”外衣,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检索结果的排名前列,进一步助长了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泛滥。平台的趋利性与把关人的“失守”,更在无形中损害了用户对网络平台本身的信任。
2.3投稿者的“失格”或“失察”
违法者建立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目标对象,就是论文作者。被骗者可分为2种:一种是投机者,另一种是初学者。“投机者”指的是那些试图通过“中介”实现的人,他们对学术缺乏敬畏,为完成单位考核或评估,“主动”上当,用高额发表费去寻求“合作”,学术操守“失格”,并不惜沦为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合谋者”。不过,被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侵害更大的,是那些初学者。他们是投稿经验匮乏的年轻科研人员,没有掌握正确的投稿路径,加之获取投稿信息渠道单一,大部分直接求助于“百度”“360搜索”等搜索平台,极易被检索结果中的虚假科技期刊网站蒙骗,又未能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的鉴别力弱,对虚假网站“失察”,也是虚假网站恣肆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同时也反映出一些投稿者存在媒介素养不足的问题。
3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治理路径
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大量存在,如今已成为困扰期刊良性有序发展的一大阻碍。有些辛苦研究得出的科研论文成果,不小心投到虚假网站,不仅被骗了投稿费用,有的论文成果还被不法分子窃取,转手变卖。与此同时,许多科技期刊的编辑不仅需面对繁杂的审稿与编排任务,而且还经常不得不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应对作者关于投稿受骗的申诉。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横行,暴露出我国当前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网络信任建设的严重不足。基于此,笔者拟立足平台信任的视角,从政府部门—网络平台—学术期刊—投稿作者等4个方面,探讨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治理路径,以期推动良性学术文化生态的发展,助力“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实现。
3.1加强网络立法,建立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治理长效机制
违法者通过建立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来获取用户的信任并据此谋取非法暴利,这种行为本身已构成犯罪。目前虽然对“网络诈骗”有广泛关注,然而对这一现象的治理,官方部门却尚未能建立起一个健全与长效的机制。官方政府历来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核心力量。2018年1月8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了“2017年度‘扫黄打非’十大案件”,其中“湖北荆州‘6.22’假期刊案”[15]就涉及虚假期刊网站问题。这种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扼制了虚假期刊网站的发展势头,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顽疾。事实上,当前在虚假网站的治理上常常存在定性与量刑上的缺陷,无准确的法律可依,或违法成本低,致使一些违法者有恃无恐。互联网从来就不是法外之地。为此,本文建议官方机构应加强对期刊虚假网站治理的立法,完善期刊虚假网站的量刑与定性,确保期刊虚假网站的治理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完善对虚假期刊网站的监管和整治的措施与渠道,建立对虚假期刊网站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强网络立法,在制度上保障“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实现,促成良好的科技期刊网络环境。
3.2强化平台主体责任,将公共价值植入平台系统
海量的用户数据,是当前互联网平台运行的基础。用户与平台原本是一种“合作”关系。不过,绝大多数商业平台遵从的是技术驱动下的商业逻辑,不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其运行机制因此常常对公共价值形成实际的或潜在的威胁。如一些互联网检索平台,为了商业利益,非但没有对一些虚假科技期刊网站“下架”和“关停”,反而因其所谓的“竞价排名”,在检索结果中将其进行前排显示。这不仅严重侵害了用户权益、期刊声誉,实际上也对平台自身的社会信任带来巨大威胁,显然有违“风清气正”的网络发展方向。未来要创建一个反映并体现主流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必然要强化平台主体责任,“努力在平台生态系统设计中实现公共价值和集体利益”[14]。落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对一些虚假网站的违法现象也应追究相应责任。与此同时,要推进网络诚信在平台中的建设作用。2020年12月7日,国家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在山东联合主办了“守信互信共践共行———携手推进网络诚信建设”为主题的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会上,宣传部副部长、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明确指出,“要以网络诚信建设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为建设网络强国、文化强国、信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应有贡献。”[16]这对于未来落实平台主体责任,打击虚假科技期刊网站无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3提高中文科技期刊显示度,推动平台合作主义的构建
尽管中文科技期刊大多都建有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而且针对虚假网站的“喧宾夺主”之势,一些中文科技期刊主体反复发表“防骗警示”和“严正声明”,但似乎并未对虚假网站产生“抗衡”效果。这实际可以看出,正规的中文科技期刊,在当前的互联网传播格局中仍存在显示度不够、传播力不强等问题,这无疑给虚假网站带来可乘之机。我们认为,中文科技期刊是连接读者、作者、编辑以及学术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媒介”,本身就构成一种平台力量。众多科技期刊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架接起一种关于“征稿”“投稿”供给的平台,所有用户(读者、作者、编辑等)在这一平台中都可围绕学术资讯、学术道德、学术分享等问题进行交流,用户、期刊与平台之间可以实现一种“平台合作主义”(platformcooperativism)的构建。事实上,目前国内已有的“中国煤炭期刊网”“万维书刊网”等集群投稿网站平台初步体现出这一功能和效果,但这些平台目前仍缺少期刊主体的参与,也缺乏相关渠道的大力宣传,这些状况有待在未来做出改善,进一步推进平台合作主义的发展。3.4用户参与治理,提升投稿者的学术操守及媒介素养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治理,有赖于“用户”的全面参与。在某种意义上说,“用户”既是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同时也是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用户。不论是“主动”的投机者还是“被动”的初学者,都构成当前虚假科技期刊网站之所以“久治不愈”的根源。由于用户自身的“失格”或“失察”,导致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大行其道。因此,要从源头上治理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投稿用户自身的学术操守和职业道德,杜绝现象。与此同时,提升一些初学者的辨识能力和媒介素养,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对于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进而有效规制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带来的权益侵害。最后,建立并完善用户对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监督与申诉机制,也将是治理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现实依据。
4结束语
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是伴随科技期刊网络化进程而衍生出来的一大痼疾,打击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刻不容缓。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危害不仅是表面上对投稿作者的经济欺诈,更深层次的是影响整个科研活动的学术生态、互联网平台的诚信构建以及安全自由的网络环境。在平台信任视角下,对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治理,需要政府部门—网络平台—学术期刊—投稿作者等4个方面共同完成,以期推动良性的学术文化生态,建立健康的科技期刊网络运行环境,助力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 上一篇: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 下一篇:电影市场历史经验回望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