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建设对策
时间:2022-07-08 08:32:15
导语: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建设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作为中国科技期刊“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高校科技期刊[1],具有先天的办刊优势,体现在2个方面:1)高校的学术资源丰富,科研力量雄厚,研究层次顶尖,研究成果丰硕;2)高校期刊根植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学科联系更紧密。自《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文件出台后,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受到各高校的普遍关注。编委会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抓手。在编委会建设方面,现有文献多从编委会存在问题、建设对策、建设成效3个方面进行讨论[2-8]。在期刊编委会存在问题方面,张艳霞认为,我国学术期刊普遍存在编委荣誉化、官员化、挂名化现象严重,编委会工作制度执行不力,编委会与编辑部沟通有限等问题[2];刘岗等[3]提出,国内期刊编委会普遍存在机制不健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陶新艳[4]把高校学报编委会的问题归纳为定位异化、成员固化、责任弱化、与编辑部关系淡化;蒋滔[5]认为,高校学报编委会普遍存在制度缺失、作用虚化、重名轻实等现象。可以看出,对编委会存在的问题业内已形成共识,但较少分析深层次原因。在编委会建设对策方面,杜焱等[6]提出实行开放办刊策略、完善制度建设、多举措加强与编委联系、对编委实行分级管理等;陶新艳[4]认为,编委会建设应该从明确定位、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刘岗等[3]鼓励编委组织学术专辑、倡导编委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但文献较少分析所给对策的普适性和可行性。在编委会建设成效方面,刘岗等[3]指出,编委会可以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促进学术交流、甄别优秀论文、预测学术热点、指导办刊方向等;顾璇等[7]认为,期刊编委会规模与期刊影响因子呈正相关;闵莹等[8]研究表明,充分发挥期刊编委会职能,可使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综上,以编委会建设促进期刊发展的效果是显著的。高校期刊受限于管理体制、机制等因素,在编委会建设方面稍显落后。本文针对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进行了部分实践;分析了所给对策的可行性及目前取得的成效,旨在为我国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建设、一流期刊建设提供借鉴。
1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对期刊工作缺乏支持
长期以来,期刊在高校处于劣势、边缘地位,学校对期刊工作缺乏相关支持:缺乏期刊发展的顶层设计、未制定期刊发展规划、缺乏专项基金支持计划、办刊经费有限、缺乏专门的期刊管理机构等。在此背景下,学校对教师担任期刊主编、编委工作缺乏支持和鼓励政策。对于主编和编委而言,兼职、义务从事期刊工作缺乏动力源泉。原因:学校对期刊工作不重视,对期刊的定位不清;学校期刊主管部门不能将期刊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结合,不能与学校“双一流”建设融合,未能真正发挥高校办刊的资源优势。
1.2编委会结构不合理
编委会结构不合理包括编委会过于庞大、机构臃肿,编委地域分布不均衡,年龄层次不合理,存在荣誉化、挂名化现象等。对于高校科技学术期刊而言,突出表现为本校专家占比高,挂名严重。原因:对编委会的定位不清;忽略了期刊水平与编委层次的对等性;在组建编委会或组织换届时,过度注重成员的行政职务或学术头衔,忽视了编委对期刊工作的实际参与度;有的编委会不按期组织换届。
1.3编委会制度缺乏约束力
编委会职责包括审稿、撰稿、宣传、制订规划等。对于高校科技学术期刊而言,普遍有编委会工作制度,但难以形成实际约束力,表现为审稿把关不严、拖沓、敷衍、人情化,投稿有限且质量不高,其他工作几乎不参与。原因:编委会负责期刊的学术把关,因此编辑部很难去约束编委会。而在编委会制度中,普遍缺乏专门的主编责任制度,未能发挥主编对编委的管理作用。此外,编委职责比较宽泛也是编委会制度缺乏约束力的原因之一。
1.4编委会与编辑部未有效联动
对于高校科技学术期刊而言,很多仍然采用编辑部办刊模式,编辑部不主动与编委沟通,编委极少过问期刊工作。如此一来,编委会与编辑部各忙各的,未有效联动。表现为多年未开一次编委会,或编委会流于形式,内容空洞,未能真正指导办刊;编辑部与编委的联系仅存在于投稿和审稿过程。原因:在高校中,编辑群体较小且处于边缘地位,职业晋升空间有限,进修和外出学习的机会偏少,在紧跟全球出版形式方面稍显落后,表现在服务编委、创新工作方法等各方面。
2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建设对策与实践
2.1争取学校的重视和具体的支持政策
目前,来自国家层面的科技期刊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形成。但是,文件是宏观的,具体到每个学校,需要有详细的实施方案。2.1.1争取学校的重视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与学校的优势学科是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高校应做好期刊发展的顶层设计,将期刊发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双一流”建设方案、学科建设评估体系等,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人才资源办刊[9],寻找优质稿源突破口,促进期刊和学科共同发展,发挥高校办刊的资源优势。这既体现期刊服务学科建设、培养学术人才的功能,也是高校学术期刊的生存之道。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了《西安交通大学一流期刊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同意通过集约化发展推进学校一流期刊建设,并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一流期刊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2.1.2争取具体的支持政策在这一《方案》的支持下,编辑团队多次深入相关学院及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尤其强调共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科研人员深度参与期刊工作的必要性,建议二级学院、相关职能部门从成果认定、教师考核、发放补贴等方面支持学校的学术期刊发展,效果良好。
2.2组建精简而精干的专家型编委会
编委会规模要依据期刊发文量、来稿量等确定,编委会机构设置应以需求为导向,科学、有效、精简,但可以设置层次型编委会,如青年编委会[10]、审稿委员会[11]等。对于科技学术期刊而言,应以专家型学者为主,队伍要精干,同时注意把握3个平衡。2.2.1平衡期刊与编委层次期刊层次是指期刊在所属学科期刊分级目录中的排位,编委层次是指编委的学术地位。所谓二者的平衡,是指期刊应聘任与期刊层次对等,或者略高一层的专家成为其编委,指导期刊发展,但不能差距太大。期刊层次与编委层次不对等,通过规章制度去约束、考核编委将很难实现。2.2.2平衡校内与校外专家比例高校科技学术期刊在组建编委会时,应结合期刊自身定位和特色,在全球、全国范围内遴选专家,切忌局限在校内专家和校友专家,以保证广泛代表性。不论是中文期刊还是英文期刊,要实行开放办刊策略,在全球范围内遴选编委,并保证一定比例的海外编委。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期刊《储能与节能(英文)》校内编委占10%,《数据科学与管理(英文)》海外编委占67%。2.2.3平衡贡献与头衔的关系对于学术类期刊,主编、编委精湛的学术和高含金量的头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能认真履职。因此,在组建编委会时,要以专家能为期刊做出的实际贡献为主要考虑依据,兼顾学术头衔。每位编委的职责应有所侧重。《储能与节能(英文)》荣誉编委侧重于期刊宣传,副主编负责稿件送审和投稿,编委会委员侧重于审稿和投稿。
2.3制定主编责任制下的量化考核方案
充分发挥编委会的职能,应坚持制度建设先行。制度既是为了明确和强化编委权责,也是为了保障编委会与编辑部的联系。若想让编委会形成合力,必须强化主编责任,发挥主编的管理作用,同时制定量化的考核制度,突出激励机制,以此激发编委会活力。2.3.1强化主编责任制编委会制度的制定应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除了常规的制度以外,更要强调主编责任。主编是期刊的第一负责人,起着凝聚编委会集体智慧,形成编委合力的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将主编责任落在实处。《方案》出台以后,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拟定了《主编聘任办法》《主编目标管理责任书》等文件。2.3.2建立业绩为先的量化考核方案为了使编委会切实发挥作用,《编辑委员会章程》应规定编委会会议的召开频次、内容及编委为期刊撰稿、审稿、组织专刊等的具体数量,并由主编进行量化考核。量化考核以编委对期刊的实际贡献为依据,实现奖励优秀、淘汰末位的目的。目前,建立编委会绩效考核制度已在业内达成共识。莫愚等[12]认为应考量编委发文引用本刊的情况、编委参与期刊主办的学术活动情况。王爽娟等[13]建议从“德、能、勤、绩”方面考核。2.3.3突出激励机制为了树立标杆,期刊要制定明确的激励机制。在编委会会议上,主编可采取通报编委对期刊具体贡献的方式激励编委,奖励贡献突出的编委。期刊可设立优秀编委奖、优秀审稿专家奖、优秀撰稿奖等,在期刊官网、公众号等宣传,并颁发证书。此外,可以采取免收论文处理费、发放审稿费等方式激励编委。莫愚等[12]认为,在宣传获奖论文的同时公布审稿专家名字可以强化其审稿责任。
2.4提高编辑的服务能力
作为期刊各环节纽带的编辑,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期刊如何服务编委,加强编辑与编委的联动。2.4.1创新工作方法理想的编委会工作模式是:在主编带领下,编委和编辑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在服务编委方面,编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日常审稿交接。送编委审查/重审的稿件,编辑要把检查责任落到实处,配合编委高效率审稿;在传输方式上,可利用微信、电子邮件等发送稿件,以节省编委时间;也可将期刊的部分功能拓展到智能设备和移动端[14],方便编委审稿,提升效率。2)人才培养。作为高校职工,编辑应时刻牢记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并将其作为自己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编辑可以主动上门辅导编委团队研究生论文写作、投稿等。3)利用期刊提升编委的学术荣誉。主编、编委是期刊宣传最宝贵的名片,同样,期刊也可以发挥媒体优势为编委提供多方位的宣传,如在期刊公众号、封面等为编委的学术研究做宣传,以服务编委的科研。2.4.2建设专业编辑团队为了打造站位高、视野广、有战斗力的专业编辑团队,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将编辑按学术编辑、责任编辑、技术编辑和新媒体编辑等重新定岗聘任。学术编辑进行期刊内容建设。由编委制定选题方向,明确约稿对象,学术编辑具体落实组稿;学术编辑还负责将学术性较强的表达转化为通俗语言,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可视性,让出版为科研增值[15]。
3编委会建设的收获与思考
3.1关于争取学校支持
西安交通大学一流期刊建设领导小组以主管校领导为组长,期刊中心、学科办、科研院等为成员单位。专家委员会负责规划全校期刊发展。同时,把一流期刊建设纳入了学校“十四五”规划和一流学科建设。在这一文件之下,争取二级单位的支持政策便有据可依。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将《先进核反应堆设计与技术(英文)》《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纳入研究生毕业目录;给主编发放一定额度的补贴,并将主编的期刊工作纳入年底考核;在英文期刊创办的前3年,将其认定为等同SCI期刊。在投稿认定政策之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的校内来稿数量明显增加。现有文献大多从编辑部角度去思考如果调动主编、编委的积极性。作者认为,如果编委所在单位能够将编委的期刊工作纳入专家年底考核,将本校期刊纳入认定目录,那将比编辑部层面给予的激励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但是,这一做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编委是来自全球,全国的,争取本校的支持政策相对容易,但是国外、校外的有难度。2)对于英文刊,创刊初期的政策支持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期刊在3~5年内仍然未被权威数据库收录,那么即使有支持政策,也很难吸引优质稿源。学术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推动,想要科研人员深度参与期刊建设,社会要有一定的认可或激励政策,以鼓励学者深度参与办刊。
3.2关于组建编委会
把握好校内外专家的占比,是高校学术类科技期刊组建编委会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如果期刊的编委会团队过于集中于本校,不仅不具备广泛代表性,而且容易形成“一家之言”,此外人情稿的压力会比较大,对期刊的长远发展不利。为加强编委会的专家梯队建设,同时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助推力,期刊可设立青年编委会。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药物分析学报(英文)》面向全球招聘公告,成立了青年编委会,经过几年的建设,发现青年学者的积极性更容易被调动,在期刊投稿、审稿及期刊宣传中的贡献不可忽视。在组建编委会时,编辑要积极配合主编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合适的编委人选,考虑其学科方向、学术活跃度、年龄结构、H指数等,并及时响应主编、编委建议,加强沟通,做好服务。
3.3关于主编责任制下的绩效考核
在完善编委会制度时,主编责任制度也容易被忽视。由于编委会与编辑部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因此编辑部层面很难约束编委会。主编是整个期刊的管理者,通过主编去约束编委会顺其自然。在制度建设中,审稿制度也容易被忽略。很多编辑部认为有“三审三校”就能保证审稿质量,其实,在审稿伦理方面有很多工作需要扎实做好。对于审者、作者、编辑都应制定出版伦理,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基于编辑部视角构思并实践如何激发编委会活力的方式比较多样,效果也较好,包括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2]、周年庆典、授奖仪式、茶话会、学术沙龙、发放纪念品等形式[5]。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增进感情,加强沟通。
3.4关于提高编辑的服务能力
建设专业化编辑团队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高校学术类期刊专职编辑的事业编制普遍比较紧张,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一矛盾:1)提高稿件录用前的标准;2)从学院聘请专职教师兼职期刊工作,进行稿件泛审;3)引进智能软件提升工作效率;4)外包部分不重要的业务。有文献提出,要通过人文关怀密切编委与编辑部的联系[4,8]。我们认为,人文关怀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编辑首先是配合编委工作,需要考虑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高效地配合编委。编辑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国际最新出版形式和发展趋势,重视信息情报的搜集,把信息情报服务贯穿在期刊质量建设和服务建设的全过程。
4结束语
充分发挥高校学术类科技期刊编委会对期刊的引领作用,将对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产生强大的助推作用。在我国学术出版由数字化向知识服务转型的时代,高校学术类科技期刊应结合高校优势特色,找准定位创一流。但是,想要编委会持续保持高热情地服务期刊是一个难题。唯有期刊不断地稳步向上发展,才能调动编委的积极性,让编委发挥应有的作用。
- 上一篇:绿色化工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 下一篇:电铅烟气环保特排限值治理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