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馆藏期刊资源建设与服务探讨
时间:2022-10-20 02:53:52
导语:高校馆藏期刊资源建设与服务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探讨适应新时代图书馆业务发展的期刊资源建设策略,联合运用TOPSIS法、RSR法、人工神经网络遴选出馆藏期刊,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评价馆藏期刊的模型,结合学校学科建设等事业发展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核心馆藏期刊体系,指出为适应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变革要强化馆员角色的定位,提出在学科专业素养以及知识组织和分析能力、广泛阅读兴趣与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方面加强馆员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馆藏期刊;人工神经网络;资源建设;角色定位;素质培养
随着文献资源载体数字化、信息化及多元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方式已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其网络环境服务条件保障了读者的获取需求,从而纸质期刊的利用及其相关资源建设与开发正逐渐边缘化,因此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认真地鉴别期刊的质量内涵,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和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能力,不断优化资源建设策略和藏刊结构,突出纸质期刊的特色化、精准化馆藏[1],提高纸质期刊文献资源建设绩效,有选择地收藏期刊、有计划的资源管理、有价值的开发利用,构建科学合理、独具特色的期刊文献保障体系,服务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科建设。
一、馆藏期刊的资源建设与保障
期刊具有定期、连续出版的特性,是高校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活跃的文献元素,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依然保留着独立的期刊阅览室,延续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期刊依然是比较重要的馆藏,当然要付出一定的购置、管理、空间等方面的成本[2],所以要求馆藏期刊资源建设不但要考量期刊的利用率,而且还要考量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满足率,重点保障对学校优势和特色学科的文献资源服务。通过对学生群体利用期刊的状况分析和对教师群体重点期刊的需求调查,尤其分析重点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的引文及被引情况,在分别利用TOPSIS法、人工神经网络、联合运用TOPSIS法与秩和比法确定馆藏核心期刊等进行应用探讨的基础上,采用TOPSIS法与秩和比法相结合初步筛选出核心馆藏观测期刊,然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方法,构建出动态评价核心馆藏期刊模型,利用经过训练的网络模型对观测期刊做测试计算,得出观测期刊的评价等级,作为核心馆藏期刊分档的定量依据,增强确定核心馆藏期刊的科学性,避免在评价方法中反映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权重依靠专家意见确定的不足与局限。按照“保强、保优、保特”原则,优化期刊馆藏策略和订刊结构,做到适度取舍,着力提高学校重点学科的期刊保障度,根据学校学科建设整体规划目标提供馆藏期刊保障[3],一是为满足学校学科专业需求,尽量订购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学术期刊数据库;二是致力保持学校重点学科专业期刊馆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做到电子和纸质期刊资源相互兼存,服务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专业认证;三是注重纸质学术期刊与数据库的互补、替代,减少资金和资源浪费,普通学科专业尤其是使用频次较低的学术期刊,则以电子资源替代。
二、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变革
高校图书馆同样具有公共图书馆的传承文化、社会教育、信息传播等功能和使命,在数字化环境下同样应该为师生提供人性化阅读与学习空间。图书馆正在发生融合性变革,资源的数字化、形态的虚拟化、服务的智能化、管理的智慧化,更加凸显新时代图书馆的电子阅读、信息传播与服务、知识服务、智慧服务等等的重要性,这就必然要求馆员的职能和服务也要变革。馆员不再仅是默默地面对书架与图书、静静地对着屏幕与数据库,不再仅是被动地在图书馆等候接受读者咨询,而是传统的馆员角色全新翻转,融入到学校相关教学科研团队中,从传统的文献服务转变成面向需求的嵌入式知识信息服务,跟随学科专业团队的目标导向,开展稳固的、深层次的、个性化的信息互动,在团队中承担独特的责任,提供定制性强、附加值高的知识信息[4];馆员不但要做好学科联系的角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做好信息专家的角色,积极配合院系所与学科团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提出优化知识服务、强化智慧服务的建议,协助提升图书馆面向学科专业尤其是重点学科专业的馆藏发展与质量的资源建设策略;馆员要聚焦于利用新技术传递图书馆服务,积极配合学科建设的学科方向和团队的研究主题,组织支持团队工作进展的系统性文献分析与探讨,加强对应主题的知识信息管理和提供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定位
智能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促使图书馆从藏书楼、近现代图书馆面向未来步入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走向智慧服务,馆员角色随之从图书管理员、参考馆员、学科馆员发展到智慧馆员,成为以读者为中心、读者问题的解决专家[5]。如临床医学馆员在临床医疗团队中是学科信息专家,参与临床活动的全过程,记录医疗过程遇到的新问题,通过图书馆的专业途径寻找相关文献资源,遴选出相关度高的知识信息提供给医疗团队参考与应用,馆员角色翻转为临床信息专家;转译研究馆员透过基础医学的研究及成果,连结支持临床医疗,直接促进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共同面对临床医疗的科学问题,促进开展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提升创新与应用能力。馆员角色的转换,作为医学信息专家则需要拥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或技能,提供跨学科领域的信息组织与分析,提供支持学科专业的实证咨询。
四、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培养
馆员由服务型向专家型转变,馆员的事业成就感越来越强,当然危机感也越来越大,所以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提升与业界同步的视野高度,着力提高馆员素质,聚焦新时代岗位工作和馆员使命,构建创新型人才为主体的馆员队伍体系[6],不断提高馆员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加强资源分析与组织能力培养,成为胜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优秀角色。(一)加强学科专业素养。一是图书情报专业和信息专业背景的馆员,引导和支持他们在各自工作对应的学科专业(如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每学期跟本科班听一门或二门学科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系统学习和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二是学科专业背景的馆员,通过进修学习、培训交流等掌握和提高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二)提升知识组织和分析能力。馆员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掌握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的技巧,强化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方法和语义Web、网格等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熟练应用知识仓库、学科知识门户和专家系统等工具,善于分析学科知识相关的事件、使用记录、来源线索等有关信息,培养对学科信息的敏锐洞察力、准确判断力和文献鉴别力,快捷地提供有效知识或信息。(三)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与能力。馆员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应养成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阅读可以涉及各个领域一些方面或内容的能力,不断修正对各类与更多事物的观点、看法和理解,走进能多角度看事情、看问题的境界,充分利用阅读这种获取信息的直接方式学习别人的宝贵经验,不断练就具备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判断其他阅读资料的真实性、可信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更加真实地比较接近的认识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事物多方位的信息。(四)锻炼社会交际能力。馆员要从习惯与书本打交道转变为善于与人打交道,以自然乐天的性格和姿态走进令人愉快的合作团队,遇事多思考、多分析,培养有判断、有观点、有建议的思想作风,形成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措施以及条理清晰的处理方法体系。馆员要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把经过充分思考和分析的想法表述出来,而且能清楚地使他人了解;要培养人际理解力和想像力,理解他人的思想与行为,把握他人的需求,恰当地从他人的角度、环境、立场思考问题;要培养合作与协调能力,展现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识修养,平等守诺,以诚处事,富有主见、充满自信做好服务工作。
五、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不断促进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智慧化、自动化和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新常态,新“馆员”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成为馆员的“同事”,智能书库系统实现全馆藏书自动化全流程管理和机器人借还管理一站式服务,高度集成分类、上架、下架、运送、巡架、借还等模块化解决方案,读者在终端上搜索、查询、预览、借阅图书,智能书库系统快速将图书送达终端到读者手上,馆藏空间里全部都由各种各类机器人在线工作,形成一个无人环境而不再需要馆员直接对馆藏进行管理。纸质订刊量不再是衡量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水平的绝对指标,重要的是期刊资源建设体系对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的高质量服务精准到位,所以高校图书馆要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要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与技术人才,制定系统性和针对性强的馆员学习和培训方案,促进馆员能力提升和更新观念,更好地服务学校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卞正勤.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3).
[2]刘绍荣.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的重新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9).
[3]张宁,郝淑红.基于学科分布的馆藏期刊纸质资源建设研究:以东北大学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3).
[4]薛晶晶,夏秋菊,张欣.美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成功因素探析及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5).
[5]侯明艳.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高校馆员的角色转变[J].现代情报,2015,35(5).
[6]叶菲菲.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推进图书馆转型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6).
作者:李子丰 林满华 钟庞和 单位:1.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 2.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 上一篇:家庭环境改造在患者安全管理的应用
- 下一篇:胃痛的中医处方方法学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