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提升

时间:2022-02-16 09:20:06

导语: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提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提升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介质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趋势。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学术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应主动适应媒体融合的趋势,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进程中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媒体融合也会对学术期刊的竞争环境和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使学术期刊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因此,有必要聚焦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对媒体融合对于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及其提升路径进行探讨。

一、核心竞争力:学术期刊走向多元竞争的内在诉求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主要刊载学术研究论文的期刊,不仅直接推动着学术成果的生产和传播,而且对学术成果质量有一定的评价和认定功能。在我国学术论文生产供给量迅猛增长而学术期刊版面增长空间相对有限的背景下,多数学术期刊在体制庇护下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然而,随着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加上媒体融合时代读者、作者的异质性分化以及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革,学术期刊进入了一个多元竞争的时代。一是期刊内部竞争。为了准确评价学术期刊的发展绩效,推动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探索建立了多个期刊评价体系。这些期刊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数据排名对学术期刊的质量作出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作者以及科研管理部门一目了然地判断学术期刊的质量高低,而且随着其评价结果进一步被确立为学位获得、职称评审、项目结项、学科评优的基本依据,必将导致学术期刊的全面分化。因此,学术期刊为了能够在相关评价体系中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必然要开展多层次的竞争,向前抢夺优质稿源,向后抢占高端读者,从而使学术期刊真切感受到来自同行的激烈竞争。二是期刊外部竞争。我国学术期刊的外部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网络新媒体对学术期刊的冲击。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数字化、网络化的期刊数据库平台蓬勃发展,加上各类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的纸媒学术期刊遭到严重冲击。一方面,网络化、数字化带来了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使人们主要通过PC端或移动互联网终端阅读学术期刊,纸媒学术期刊的阅读群体规模逐渐减小;另一方面,人们的学术生产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出版逐渐得到官方认可,一些自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使得一些优质作者逐渐从纸媒学术期刊流失。第二个是国外学术期刊对本土期刊的冲击。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袭来,国内学术期刊迎来了国际学术期刊的竞争,大量高层次科研人员将目光瞄准了更具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国外学术期刊,使得国内学术期刊面临高端读者、高端作者、高端成果流失的困境。随着学术期刊步入全面竞争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理论可以为研究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按照核心竞争力的经典理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以及在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方面的独特能力。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结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综合性资源和能力优势。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合乎时代潮流的办刊理念、合乎自身定位和实际的办刊模式、综合能力突出的办刊队伍、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刊物品牌,以及质量与品位上乘的期刊内容(学术论文)。一个学术期刊要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必须能够在上述方面始终保持对手难以模仿、无法企及的领先优势。

二、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双重动力

媒体融合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用于反映各种媒体在功能演化方面的一体化趋势,如印刷出版、广播电视、电信、计算机的融合发展趋势等。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融合主要被用于反映伴随互联网而出现的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概括而言,媒体融合是指各类媒体组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支撑,基于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综合考量,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接收终端等维度,对不同媒介形态进行全方位整合和深度融合的过程。媒体融合并不意味着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完全替代,更多是指利用新兴技术、新兴理念、新兴内容对传统媒体进行的改造提升。因此,对于作为传统媒体的学术期刊而言,媒体融合既会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意味着良好机遇。(一)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压力:新兴媒体的替代竞争。尽管作为传统媒体的学术期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是,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化,新兴媒体已经在学术期刊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展现出了竞争和替代效应。在相当于原料供给阶段的论文写作环节,一些功成名就的专家开始更多选择在网站专栏、博客论坛、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自己的成果,这导致了优质稿件的供给下降;在相当于生产加工的编辑出版环节,数字出版技术的普及应用,特别是网络出版的兴起,直接导致传统编辑出版工作的革命,而且媒体数量的增加,将导致专业编辑的局部短缺,引发部分优秀编辑向新兴媒体领域流动,进而动摇学术期刊的编辑队伍基础;在相当于销售的发行环节,期刊数据库的发展壮大,加上读者(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发生根本性变化,直接导致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大幅下降,而且读者眼中只有分散化的论文,无法对期刊形成整体印象,也不利于期刊品牌建设。(二)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生产模式的全面转型。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化,新兴媒体的日渐强势和传统媒体的日渐式微,似乎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融合发展是在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展开的,既有横向维度上不同媒体类型的跨界融合,又有纵向维度上新旧媒体的互动影响。在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也会主动借鉴和吸收其他媒体形态的优点,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升级。媒体融合是技术、理念和运行模式的全新变革,将会推动学术期刊生产模式的全面转型。第一,借助互联网平台,读者、作者、编辑都能够更加便捷地查询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进而通过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切实提高论文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第二,互联网平台有助于改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效率,畅通读者、作者、编辑共同参与论文生产和期刊运营的渠道,从而使学术期刊成为一种共写、共编、共享的开放合作平台。这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化、网络化、开放化、合作化、共享化的学术期刊运营模式,将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运营效率和综合质量。第三,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多种信息传播平台的使用,将大幅提升学术期刊数据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效率。读者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更加便捷、更加快速、更加经济地阅读期刊所刊载的论文。通过期刊网络数据库,读者可以便捷地查询、搜索所需要的论文,而且可以低成本地获取和阅读所需要的期刊论文;通过期刊的微信平台,读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了解期刊信息、阅读期刊论文。第四,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学术期刊的评价一直是困扰各方的难题,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各方利益主体都认可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1]。而大数据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获取更加充分的信息,克服学术期刊评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多种媒介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集合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确保学术期刊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三、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媒体融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纸媒在传播方面会受到冲击,但是其以内容为核心的生命力仍会生生不息,网络化、数字化会带来传播方式、内容生产和办刊理念的革命,但期刊引领学术争鸣、繁荣学术发展的功能使命不会变。内容和人才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持续提升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理念创新、要素供给、机制优化、品牌营销等方面系统推进。(一)强化理念创新,形成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共识。将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范式引入学术期刊的运营和发展,是一种新的尝试,要使偏重公益性的学术期刊及其利益相关者接受这种市场化的范畴,首先需要实现一系列的理念创新,形成一定程度的价值共识。一是强化社会公益与市场竞争兼容的理念。应理性审视市场化浪潮对于学术期刊的影响,既要主动拥抱市场经济,承认和重视学术期刊领域的竞争,又要摒弃异化的市场精神,坚守学术期刊的公益属性,将传播知识、弘扬学术、培养人才作为学术期刊的根本使命。要引导学术期刊之间的有序竞争,加强行业自律,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减少市场私利对于学术公益的侵蚀。当前,广大学术期刊在抵制乱收费和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努力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二是坚守内容为王、品牌至上的理念。通常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源于能给组织带来重大利益并且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等要素,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源于高质量的论文和高影响力的品牌。虽然媒体融合使传统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大幅下降,有的学术期刊的新媒体平台影响力甚至超过纸质刊物本身,但是在网络媒体时代,任何传播媒介和平台只要被广泛认可,就会被迅速低成本复制,而竞争对手所无法复制的仍然是特色化的刊文内容和独一无二的刊物品牌。在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不能跟风建设各类新媒体平台,而是要将重心依然放在提高刊文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三是确立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理念。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媒体融合,使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更加透明、更加激烈,但也为期刊之间的合作搭建了更加便捷的平台。合作进行选题策划、组织学术讨论、召开学术会议等能够有效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共建共享新媒体平台也能够帮助期刊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例如,当前的许多学术会议都会出现学术期刊编辑的身影,广大学术期刊通过主办、承办、协办等多种方式参与组建学术会议平台,有效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提升办刊质量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除了期刊之间的横向合作,媒体融合还会引发读者、作者、编辑之间的纵向合作,打破传统的分工界限,使读者、作者、编辑一体化合作成为学术期刊必不可少的运营模式,这同样需要各方确立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理念。例如,某些学术期刊通过组织工作坊或学术沙龙等平台,引导读者、作者、编辑围绕某一共同关注的话题展开交流和探讨,所形成的成果在学术期刊上刊发,从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产生引领作用。(二)完善要素供给,突破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瓶颈约束。一是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但是,广大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普遍面临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窘境,相当部分学术期刊都或多或少存在人手不足、人才断档、人才流失、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素养偏低等问题。为此,学术期刊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并保持优势地位,必须重点解决人的问题,着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编辑队伍。一方面,加大优秀青年编辑人才的引进力度,减少对期刊编辑部人才引进的各种偏见和体制约束,适当提高编辑人员的薪酬待遇,不断吸引并留住优秀编辑人才,保持整个编辑队伍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适度利用外部人才资源,合理平衡兼职编辑与专职编辑之间的关系,保持专职编辑的主体性,提升兼职编辑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追求。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期刊编辑的职业生涯管理,合理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拓宽期刊编辑的职业生涯通道,完善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丰富多样的在职培训和学习机会,优化工作内容设计,培育复合型编辑[2]。同时,不断提升编辑队伍的心理素质,强化职业追求,克服职业倦怠,充分激发编辑人员的工作热情,切实提升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3]。例如,部分地区期刊协会所组织的编辑人才培训活动中,除了传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之外,还专门设计了一些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培训内容。二是稳定增长的多渠道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学术期刊运营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引导学术期刊之间的有序竞争,加强行业自律,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减少市场私利对于学术公益的侵蚀。当前,广大学术期刊在抵制乱收费和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努力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二是坚守内容为王、品牌至上的理念。通常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源于能给组织带来重大利益并且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等要素,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源于高质量的论文和高影响力的品牌。虽然媒体融合使传统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大幅下降,有的学术期刊的新媒体平台影响力甚至超过纸质刊物本身,但是在网络媒体时代,任何传播媒介和平台只要被广泛认可,就会被迅速低成本复制,而竞争对手所无法复制的仍然是特色化的刊文内容和独一无二的刊物品牌。在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不能跟风建设各类新媒体平台,而是要将重心依然放在提高刊文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三是确立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理念。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媒体融合,使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更加透明、更加激烈,但也为期刊之间的合作搭建了更加便捷的平台。合作进行选题策划、组织学术讨论、召开学术会议等能够有效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共建共享新媒体平台也能够帮助期刊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例如,当前的许多学术会议都会出现学术期刊编辑的身影,广大学术期刊通过主办、承办、协办等多种方式参与组建学术会议平台,有效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提升办刊质量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除了期刊之间的横向合作,媒体融合还会引发读者、作者、编辑之间的纵向合作,打破传统的分工界限,使读者、作者、编辑一体化合作成为学术期刊必不可少的运营模式,这同样需要各方确立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理念。例如,某些学术期刊通过组织工作坊或学术沙龙等平台,引导读者、作者、编辑围绕某一共同关注的话题展开交流和探讨,所形成的成果在学术期刊上刊发,从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产生引领作用。(三)优化运行机制,化解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难题。一是规划引领机制。学术期刊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对此缺乏系统谋划,普遍存在方向不明、框架不稳、思路不清的问题。因此,各学术期刊应高度重视核心竞争力建设,围绕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和阶段性目标及总体工作思路。既要对媒体融合的时代趋势予以充分呼应,理性把握媒体融合对于学术期刊的双向影响,制订富有前瞻性的战略目标,又要立足自身实际,辩证分析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和优势支撑,确定富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阶段目标和战术策略;既要保持战略规划的相对稳定性,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防止随着人员的变化而出现大幅波动,又要保持战略规划的动态性,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及时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战略方向的正确性和战术策略的有效性。二是有序竞合机制。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呈现显著的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部分学术期刊并未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对于建设核心竞争力缺乏充分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部分学术期刊围绕指标评比、优质稿源展开了近乎白热化的竞争,在建设核心竞争力方面处于迷茫境地。为此,应着力构建学术期刊的有序竞合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学术期刊运行的制度体系,形成学术期刊共同认可的行业规范,引导学术期刊规范有序竞争。同时,应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系统学术期刊协会的平台功能,搭建学术期刊交流与合作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平台,引导学术期刊共同致力于我国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三是品牌营销机制。期刊品牌是学术期刊最具识别度的形象展示,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要素。媒体融合为学术期刊的品牌营销提供了有利契机,在媒体融合方面走在前列的学术期刊,无一例外都是品牌营销成功的典范。但是,许多学术期刊在品牌营销方面理念严重滞后,过于偏重通过广告宣传扩大知名度,而忽视了对于美誉度的提升。为此,应引导广大学术期刊强化品牌意识,建立高效的品牌营销机制。从外显层面来看,广大学术期刊应加强品牌策划,设计形象醒目、具有独特气质的品牌标志,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扩大传播范围,使更多的读者、作者及公众知晓学术期刊,扩大品牌知名度;从内涵层面来看,广大学术期刊应强化精品意识,通过刊载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团结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凝聚高忠诚度的读者群体、打造高素质的编辑团队、开设高水准的特色栏目,提升期刊品牌的内在品质和独特气质,并且通过冠名网络平台、组织会议沙龙、编撰系列丛书等方式延伸期刊品牌的影响力,切实提升期刊品牌的学术价值和美誉度。四是评价反馈机制。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也呈现动态变化态势,昨天的成功经验很可能成为今天的绊脚石,今天的优势因素也很可能成为明天的负累。因此,应围绕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不同层次的评价反馈机制,由专业的第三方对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向相关主体反馈,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和战略方案。一方面,各学术期刊应着力构建自身的微观层面的评价反馈机制,对自身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确保自身的主要力量、关键资源都被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在宏观层面构建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大数据和网络信息技术,对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作出客观评价,引导各学术期刊围绕核心竞争力有的放矢地进行补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