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被撤销论文特征
时间:2022-12-19 10:18:08
导语:科技期刊被撤销论文特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登录CNKI数据库,打开专业检索,采用标题为“撤销或撤稿”“声明或说明”的组合检索式进行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开始收录至2016年12月31日,检索日期为2017年3月13日。将检索到的文献逐条下载打开,将检索结果分别录入Excel。文献剔除标准:(1)期刊编辑部有关打击或杜绝学术不端的声明;(2)期刊编辑部关于撤稿问题处理办法的声明。若不同期刊撤销的论文属于同一篇论文,在统计被撤销论文总量时只计入一篇,但在统计某期刊的撤销论文数量时保留所有数据。若一篇撤销声明里包含多篇撤销论文时,则在统计被撤销论文总量或某期刊的撤销论文数量时分别逐篇计入。对被撤销论文的来源期刊、撤销时间、时间及被撤销原因分别进行逐条统计分析,并计算论文撤销时滞。撤销时滞为论文撤销时间与发表时间的时间间隔。为了更清晰地显示被撤销论文的撤销时滞分布,本研究将撤销时滞分为5个时间段,分别是>48个月、36~48个月、24~36个月、12~24个月、<12个月。
共检索到198条文献结果,按照文献剔除标准,最终共获取188条撤销或撤稿声明、210篇被撤销论文的记录数据。210篇被撤销论文共分布在146种期刊中,全部为科技期刊,其中撤销3篇及以上论文的期刊共11种(表1),撤销2篇论文的期刊共19种,撤销1篇论文的期刊共116种。撤销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临床与病理杂志》,其在2条撤销声明中,撤销发表在其增刊上的22篇论文。210篇被撤销论文的撤销时间分布见图1。撤销或者撤稿声明时间最早的是1995年的《编辑学报》,此后直到2007年才再次出现论文撤销现象,间隔时间长达12年。2007—2012年,被撤销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达到28篇;2013。年较2012年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为23篇;2015年被撤销论文数达到峰值,为53篇;2016年较2015年有所下降,为40篇。论文的发表时间分布见图2。被撤销时间最早是1992年,发表于2001—2006年的被撤销论文均为1~2篇/年,发表于2007—2015年的被撤销论文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发表于2015年的被撤销论文数最多,达到47篇。此外,发表于2016年的被撤销论文数量较2015年有所回落,但也达到19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被撤销论文存在撤销时滞。撤销时滞是相关期刊编辑部发表撤稿声明的时间与该被撤销时间之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界净化时效。经统计,210篇论文中撤销时滞最长为145个月,为《食品科学》杂志于2015年1月将其发表在2002年12月的论文进行撤销;最短为1个月,但只有9篇论文;平均撤销时滞为15.8个月。按照撤销时滞长短进行分类,各时间段的被撤销论文数量分布见图3。图2发表于不同年份的被撤销论文数量论文被撤销原因较多,根据统计结果,为便于分析,将论文被撤销原因分为5种,分别是涉及学术不端、内容问题、涉及知识产权纠纷、作者要求、未注明原因,其相应的被撤销论文数量分别为102篇(48.6%)、25篇(11.9%)、44篇(20.9%)、31篇(14.8%)、8篇(3.8%),具体结果见图4。图2发表于不同年份的被撤销论文数量撤销声明发表后,CNKI数据库对部分数据进行了删除,210篇被撤销论文中目前仅能检索到87篇,其中32篇为重复。87篇论文中,撤销声明发表后,被引频次超过1次的论文共31篇,56篇论文未被引用;与撤销声明发表前相比,撤销声明发表后的被引频次整体无明显特征。
(1)关于被撤销论文数量本研究对CNKI数据库自开始收录至2016年12月31日的被撤销论文进行了统计,共有210篇科技期刊论文被撤稿,而此期间,CNKI数据库收录的科技期刊共发表了近4000万篇论文,被撤销论文占比低。姜天华等[11]对PubMed数据库1973—2013年被撤销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共有2703篇论文被撤销,其中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就达到237篇。(2)关于被撤销论文的期刊分布目前我国有近5000种科技期刊,而本研究数据显示,仅有146种期刊刊登声明对论文进行撤稿或撤销。付中静等[15]对WebofScience(WoS)数据库2004—2013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发现1027种期刊撤销了2148篇论文。由此可见,我国撤销论文的比例和涉及期刊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国外。被撤销论文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自我净化水平高低,被撤销论文数量少,并不代表学术环境好,却反映了自我净化水平较低。我国学术界应进一步加强自我净化能力建设,加大对不符合要求或有问题论文的撤销力度,努力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权威,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1)关于首次撤销论文时间统计显示,我国最早对论文进行撤销的期刊是《编辑学报》,该刊1995年对发表于1992年的论文进行了撤销。而据陈小清等[12]统计,PubMed数据库最早被撤销的于1959年,1966年被撤销。由此可见,PubMed数据库首次对论文进行撤销的时间要比我国早近30年。(2)关于被撤销论文的发展趋势我国自1995年首次对论文进行撤销之后,直到2007年才再次出现论文撤销现象。自2007年以后被撤销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至2015年达到最高,2016年较2015年有所下降。分析原因,1995—2007年未出现论文被撤销现象,并不说明在此期间发表的所有论文都不需要被撤销,而是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和出版伦理准则,学术界对论文撤销重视程度不高;2007年以后被撤销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与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条文及科学界加大学术环境自我净化力度紧密相连。2016年被撤销论文的数量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论文出版时间较短,论文质量需要科学界检验,从出版到撤销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国外被撤销论文的撤销时间分布与我国基本一致,也呈现出由少到多再激增的趋势,姚长青等[14]发现WoS数据库中被撤销论文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4—1998年被撤销论文的数量非常少,只有《编辑学报》于1995年撤销了一篇论文;第二阶段,1999—2009年被撤销论文的数量急速增长,并在2009年达到高峰;第三阶段,2010—2012年被撤销论文的数量呈递减态势。陈小清等[12]的研究也显示,PubMed数据库的论文撤销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88年被撤销论文数比较少;第二阶段,1989—2010年被撤销论文数迅速增加;第三阶段,2011年后被撤销论文数呈下降趋势。撤销时滞的长短反映了科学界的净化时效,撤销时滞越短,说明科学界反应速度越快,净化效果越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被撤销论文的撤销时滞最长为145个月,最短为1个月,平均撤销时滞为15.8个月,与张晴等[16]的研究结果(1.5年)相差不大,但与姚长青等[14]研究WoS数据库中被撤销论文的平均撤销时滞(约33个月)相差较大。按不同时间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后显示,撤销时滞小于12个月的论文数量最多,但也仅仅占被撤销论文总数的60.5%,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撤销时滞超过12个月的论文。付中静等[15]研究发现,撤销前被引频次差异显著,随撤销时滞延长,撤销前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逐渐增加,这说明撤销时滞增加了撤销前引用。Gasparyan等[17]对2006—2013年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生物医学领域的被撤销论文进行分析,发现Arthritis&Rheumatology杂志撤销的5篇论文,总被引频次达308次,篇均被引频次远远高于期刊总体水平;Singh等[18]研究发现,Nature杂志2013年撤销的1篇论文,发表于1994年,撤销时滞达19年之久,总被引频次高达255次,撤销声明发表后该论文仍被引用。同时,本研究对论文被撤销后被引情况的统计结果也显示,虽然CNKI数据库剔除了大部分被撤销论文,但留存的部分被撤销论文仍有被引情况存在。由此可见,被撤销论文,特别是存在错误内容或误导性内容的论文,其撤销时滞越长,或撤销后数据库未及时剔除数据,不知情的学者对其继续加以引用。该类论文的总被引频次越大,对科学界产生的危害越大,因此,对于因内容错误而需要撤销或其他容易造成不良影响的论文,应尽可能地缩短被撤销论文的撤销时滞,撤销后相关数据库也应及时剔除该论文数据,以降低其对科学界的危害。通常来说,期刊在其撤销声明中会说明论文被撤销或撤稿的原因,本研究对146种期刊188条撤销或撤稿声明中的撤稿原因进行了统计,将其分为涉及学术不端、内容问题、涉及知识产权纠纷、作者要求和未注明原因5种,其中因学术不端问题而被撤稿的论文数量最多,主要包括抄袭剽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情况;其次是涉及知识产权纠纷问题,主要包括作者署名不当,未经项目组、通信作者、课题负责人等同意而擅自发表等问题。虽然因作者要求而撤稿的论文数量高于因内容问题撤稿的论文数量,但前者实际上包含了《临床与病理杂志》在2条撤销声明中对发表在其增刊上的22篇论文进行撤销,这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个不正常的现象。按照我国期刊的通常做法,一般会将不符合正刊发表要求的论文在其增刊上发表,大规模的撤销增刊论文可能是期刊未征得作者同意等原因造成的。因此,与前3种撤稿原因相比,后2种撤稿原因可能为作者或科技期刊出于某种目的而故意将其模糊化。由此可见,仅仅依靠撤销或撤稿声明不足以获得撤销论文真正的被撤销原因,我国科技期刊的撤稿或撤销声明内容尚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19-20]。此外,目前学术界或编辑出版界缺乏对被撤销原因的统一分类,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Fang等[21]的研究中将论文被撤销原因分为欺骗或怀疑有欺骗行为(43.4%)、内容有错误(21.3%)、重复发表(14.2%)、剽窃他人研究成果(9.8%)、各种未明原因等;Grieneisen等[22]则将其分为学术不端行为(20%)、抄袭或重复发表等出版不端行为(47%)、出版商错误(9%)等。
本研究对CNKI数据库中科技期刊的被撤销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目前我国被撤销的论文比例和有撤销行为的期刊比例都比国外低。但从论文的撤销时间来看,最近几年的被撤销论文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我国科学界已开始逐渐重视对有问题论文的处理,自我净化的水平逐渐提升;从撤销时滞来看,相比国外期刊,我国期刊的平均撤销时滞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被撤销论文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科学信息的正确传播。从本研究对论文被撤销原因的统计可以看出,学术不端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术界仍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几点启示:(1)期刊管理部门应鼓励或支持科技期刊加大撤稿力度。首先,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出台相应的意见或措施,从法治层面鼓励或支持科技期刊加大撤稿力度;其次,要建立相应的撤销论文制度,这种制度不是由某个出版机构自行制订的,而是出版界统一认可的,应具有统一的指导性原则和标准,与学术团体制订的学术规范相互支持,并要与国际接轨;最后,支持期刊及时撤稿并刊登格式齐全的撤稿声明,同时通知数据库及时剔除相关信息,以便使被撤销论文不再传播及被引用。(2)我国应构建完善的鉴定评价调查机制和机构。国外对疑似存在学术不端等问题论文的评价和调查,多由独立于科研管理部门和出版机构的第三方机构负责,比较公正公平,比如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的研究诚信办公室。而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界在面对可疑论文时,通常由期刊编辑或再审专家来决定论文的后续处理结果,容易存在偏颇、意见不一致等问题。因此,我国也应设置专门的全国性的科学和技术评议组织,探索相应独立规范的审查评价体制机制,这对净化学术环境具有重要作用。(3)科技期刊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是研究讨论较多的话题,也是当前学术界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目前,利用各类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已能够对于简单的剽窃抄袭行为进行鉴别,但对于一些隐藏较深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数据造假、实验过程不可复制等,这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就无用武之地了,往往需要学术界和出版机构协同配合并积极采取措施去加以预防。对于已证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作者,要完善惩罚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比如建立学术诚信记录数据库、录入科研人员与投稿身份识别码(ORCID)等,使学术诚信信息实现业内共享或业内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还学术界一片净土。由于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如何维护学术诚信、净化学术环境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学术不端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打击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多方共同合作,包括国家决策机构、科研管理部门、期刊出版单位、数据库,甚至包括读者和作者,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很难取得明显效果的。科技期刊作为科研工作的龙头和龙尾,能否正确发挥此中的作用意义重大。令人欣慰的是,透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到,随着我国被撤销论文的日渐增多,我国科技期刊在维护学术诚信、净化学术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自我净化意识逐渐提高,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措施的应用和更多力量的参与,未来的学术诚信必将得到有力维护,学术环境也会进一步净化。
- 上一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 下一篇:净化党内政治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