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自引情况分析

时间:2022-12-05 09:54:48

导语:期刊自引情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期刊自引情况分析

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一系列的指标,例如影响因子、他引量、互引指数等,在这些定量评价指标中,影响因子目前虽然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但它仍然是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质疑和批评,这与影响因子的定义和过分使用影响因子有关[1]。在影响因子的定义中,被引用量是不区分他引和自引的,正是由于这种不区分的现象,有些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盲目地进行自引,所以在2015—2016年版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评价体系中,去掉了所有涉及自引的指标,只保留了他引量作为其评价引用情况的指标[2],但在201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价体系中仍然采用了一些自引的指标,并且认为期刊需要一定量的自引,只是将自引在期刊评价中的权重进行了下调[3]。自引可以反映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揭示各个国家、学科、专业、团体、语种、杂志等之间的关系,作者在论文中的自引量往往反映科学研究的进展水平和动态,可以定量地鉴定学者的著述动态和征兆,掌握某一课题的进展情况,把握学科的发展,并能阐明科学社会发展的一些趋势和规律,并且自引也是一些图书馆选择期刊,实现文献情报计量管理的一个指标[4]。因此,期刊自引是非常正常的现象[5]。然而,目前个别期刊为了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过分地进行自引,造成了期刊不合理的自引,出现了较高的自引率[1],影响因子被多方诟病,但目前很多评价体系仍然使用这一指标[6]。过高的期刊自引会掩盖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影响力的作用,很多人从量上甄别期刊合理自引和不合理自引。早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因子的创始人E.Garfield指出专业期刊的自引率在20%左右,所以超过20%即被认为过度自引[7],这个值在期刊群整体评价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但是对于单独学科,特别是对于目前出现的新兴学科,普遍采用的自引率并不确切。例如,郭建顺等[6]对我国科技期刊自引率的研究中,天文学学科的平均自引率达到了0.38,自引率范围为0.21~0.61,数学学科的平均自引率为0.13,自引率范围为0.04~0.33,且期刊每年的自引率也有所变化。例如刘雪立等[1]在研究2005年至2007年我国医学期刊自引率与过度自引的界定时认为2005年自引率超过31.6%,2006年自引率超过26%,2007年自引率超过23.8%就属于过度自引[8]。对于我国期刊来说,能否简单地以超过20%为过度自引作为唯一界定?是否更应该体现不同学科、不同年份自引率的差异性?为此,文章以2013—2015年版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统计年为2012—2014)的数据为基础,对我国63个学科、约4000种期刊的自引情况进行了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2013—2015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简称“中国知网《年报》”)中的期刊综合类他引总引比,统计年分别为2012、2013和2014年,每个学科取平均值,学科总类为63个,涉及期刊数量2015年版为4013种,2014年版为3947种、2013年版为3943种。1.2数据处理。自引率=1-他引总引比,对每年的不同学科平均自引率进行升序排列。对63个学科进行分析时,制作散点图;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表示本学科内所有期刊的平均自引率,平均学科自引率为所有学科期刊的平均自引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频率计算以及正态分布检验都使用spss软件,多重比较使用LSD比较方法,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图片制作使用excel、spss自带作图软件等。

2结果与分析

2.12012—2014统计年63个学科平均自引率分布情况。2012—2014统计年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见图1。图1是将63个学科内期刊每年的平均自引率进行升序排列,然后作图。可以看出,3个统计年中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具有相似散点图分布特征,不同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主要分布在0.05~0.20之间,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在3个统计年中都超过了0.20,在2012统计年中大气科学学科平均自引率也超过了0.20,表现出自身学科的特点。图12012—2014年不同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散点图为了进一步分析每个统计年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分布情况,对每个统计年不同学科的平均自引率进行了频度分析和描述性统计(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2—2014统计年间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均值分别为0.1417、0.1200、0.1213,通过单样本K-S正态分布检验,3个统计年63个学科的期刊平均自引率具有正态分布的特点(检验值分别为p=0.193,0.128,0.143>0.050)。由图2明显看出,天文学和物理学超过了每个统计年期刊平均自引率的3倍标准差的范围。同时为了考察这3个统计年之间的自引率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对3个统计年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作方差分析,发现3个统计年间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4<0.050),通过LSD的多重比较,2012统计年的期刊平均自引率与2013和2014统计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2013和2014统计年差异不显著(见图2)。2.22012—2014统计年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与学科期刊数量的关系。为了考察这3个统计年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与每个学科期刊数量的关系,对每个学科的期刊数量和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的数值为pearson相关性双尾检验的p值。从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在2012统计年时,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与期刊数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2013和2014统计年时却不具有相关性,在这两个统计年中,每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并不会受到本学科期刊数量的影响,而2012统计年时受到了学科内期刊数量的影响,这可能正是2013和2014统计年与2012统计年的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一个原因。2.33个统计年中期刊平均自引率最高学科和最低学科分析从图1中看出,不同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主要分布在0.05~0.20之间,这种分布在3个统计年中都表现出了相似的现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统计年间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存在显著差异,每个统计年内有些学科的期刊平均自引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例如天文学和物理学在3个统计年的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都超出了当年平均学科期刊自引率的置信区间。为了研究这两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过高产生的原因,笔者将每个统计年中期刊平均自引率最高和最低的3个学科列出,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2012统计年时,期刊平均自引率最高的学科为大气科学、天文学和物理学,2013和2014统计年时均为物理学、天文学和核科学技术,进一步查看2012统计年4个自引率最高的学科,包含了核科学技术学科。从自引率最低的学科看,2013和2014统计年期刊平均自引率最低的3个学科均为医学类,2012统计年除了系统科学外,也均为医学类期刊,如果进一步分析每个统计年自引率最低的5个学科仍然主要为医学类期刊,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学科范围以及学科本身的封闭性有关。例如天文学学科包含了5本期刊,这5本期刊均为涉及天文以及天文研究技术等内容的期刊,其他学科的期刊很难引用此学科的内容,从而出现了较高的自引率。由于学科封闭造成了学科自引率较高,这也可以由学科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的调查体现出来,从表2看,具有低自引率的几个学科都具有较高的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而高自引的学科具有较低的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这在系统科学学科上有较好的体现,2012统计年时,系统科学虽然只有8本期刊,但是学科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达到了22个,物理学学科虽然有43~44本期刊,但是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却仅为5~6个,这表明物理学学科内部只有个别期刊才有交叉现象,物理学科本身具有较高的封闭性,这可能与现代物理学主要为理论物理学以及物理学内部期刊分科明显有关。

3结果与讨论

期刊的自引体现了期刊刊发文章的一种连续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科学研究中的进展水平和动态,通过自引可以定量地考察学者的著述动态和征兆[5]。然而,目前有个别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过分地进行自引,造成了期刊不合理的自引现象。因此在对期刊进行评价时,应将自引率控制在合适程度。目前认为自引率超过20%即发生了过度自引[7],这种将所有学科期刊自引控制在一个固定值的现象,掩盖了不同学科自身的特点。由2012—2014年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所涉及的我国63个学科、4000种左右的期刊自引率与学科的关系可以看出,2012—2014年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主要分布在0.05~0.20之间,且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的频次分别符合正态分布,这也许就是使用固定值作为评定期刊过度自引的统计学基础[6]。但在考察我国不同学科期刊3个统计年的自引率时发现,2012统计年时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与2013和2014统计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是由2012年不同学科期刊数量造成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这也体现了平均学科期刊自引率年变化的特点。分析个别学科期刊自引率以及学科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时发现,学科自引率变化与学科期刊平均集中度具有负相关的关系,自引率最高的3个学科表现出较低的平均被引集中度,最低的3个学科表现出较高平均被引集中度。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人普遍使用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源期刊的数量,本研究所获得的不同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与前人的研究在数值上有所不同,更能体现中国期刊自引率特点。使用一个固定自引率值并不能很好地判定期刊发生过度自引的情况,这也是很多文献分学科、分年限研究期刊的自引率的原因[1,6-8]。虽然有一些文献提出了各种计算期刊过度自引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并没有完全推广开,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学科的自引率是否与学科内部期刊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及所有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年变化影响因子是今后要研究的方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