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学术审查公正与公平

时间:2022-07-13 04:25:24

导语:科技期刊学术审查公正与公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期刊学术审查公正与公平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刊载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而审稿是甄别论文真假、遴选优质高水平文章、确保刊物学术质量、维持期刊长期稳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论文在正规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都必须经过以期刊编辑部为核心的评价主体对论文的直接评审[1],即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决定是否采用[2]。正因为审稿的主体是以编辑部为核心的专家队伍,主观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术审查的客观、公正、科学、准确[3]。评审不公,与学术造假、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相比,不具备普遍性,但这种行为若不能有效地防范和遏制,必将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软性的学术不端和腐败。确保学术审查的公正公平,吸引高水平优秀稿源,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方可使学术期刊立于不败之地。

1评审不公的主要表现

1.1编辑人为因素干预

这类稿件一般主要是人情稿、权利稿,涉及的作者均与刊物有利益关系。比如期刊的编委、审稿人,上级主管单位相关领导等,因学生毕业或职称评定需求,难免会与编辑部交涉。一般碍于面子,更因为工作关系无法堵塞人情关系网,编辑在处理过程中会放宽录用标准,对此类稿件予以“照顾”,因主观意愿直接影响到对稿件的客观评价而有失公正。

1.2审稿人学术不端

同一学术圈的专家对其同行的研究成果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主观意念的干扰,在评审过程中受利益关系或朋友关系等牵制,“拉帮结伙”“弄虚作假”“打击异己”等现象频出。究其根源既取决于学术大环境,又取决于审稿人的个人学术作风。

1.3审稿人不认真

审稿人的工作态度也会直接影响稿件评审的公正性。一些审稿人往往会因为工作繁忙,对审稿任务敷衍了事,评审意见含糊其辞,既不表明态度,意见又给得简单。这种评审意见对编辑部的参考意义不大,更无法让作者信服和获益。长此以往,不仅影响编辑对稿件的评判,而且会使作者丧失对刊物的信任,导致优秀稿件流失。

1.4审稿评判意见有不确定性

公正性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审稿评判的不公正性也会由其自身的不确定性所引起。比如作者的稿件被送到不喜欢或不熟悉该研究方向的审稿人手里,他因个人专业偏好而给了差评,反之,也可能会有同样的机会落到偏好该方向的审稿人手里而得到好评。这主要是由于评审人认知的差异,虽具有随机性,但却应当尽力避免。

2力求评审公正的可行举措

2.1端正编辑、主编学术态度,把好诚信关

科技期刊编辑作为学术质量的守门人,在坚守学术道德、倡导严谨治学精神、抵制学术造假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4]。正所谓正人先正己,作为作者与审稿人沟通的桥梁,编辑在学术审查过程中必须先端正自身的学术态度———不能因人情关系而将审稿尺度放宽,如找审稿不严的审稿人、简化审稿流程等,更不能因为该课题组某位专家的学术威望高而轻率地让该课题组年轻学者的文章通过草率初审。对于这类稿件,编辑在处理时更应摸清第一作者的经验和学术成果积累,对于阶段性的实验报告论文应该严格审查其内容。作为一刊灵魂人物的主编,把握和引领着刊物的学术发展方向,其对论文质量的审查和裁决决定着刊物的学术水准,其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必然直接影响着刊物未来的发展。以编辑部为工作主体的期刊,必须首先从源头上把好编辑、主编的诚信关,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程度地杜绝关系稿和人情稿。例如,本刊定期召开编辑部组稿会,对拟刊发的每篇文章进行质量评议,把编辑部内部有争议的文章提交给主编复议,从而避免质量差的人情稿得以顺利通过,同时无形中起到了警戒和监督各专业责任编辑的作用。编辑部建立并完善了主编协同审稿制度,引入了回避、退出机制。由分管各专业的副主编协助主编完成稿件的终审,从而在学术审查环节避免了因主编一人独裁导致的稿件审查不公。同时,编辑部还会定期将征求意见函发给刊物的主编、副主编及骨干编委,对主编的学术态度、工作情况以及编辑部的运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办刊中出现的问题。刊物的主编名声在外,其学术的权威性和治学的严谨性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审稿人。在繁杂的审稿过程中,外审专家与编辑们的书信和电话沟通在所难免,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编辑部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和办刊理念自然会得到专家的认同,从而使得审稿专家也会发自内心地以同样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编辑部委托的审稿任务,热心的专家还会积极主动地为刊物的发展出谋划策。

2.2采用技术手段做补充

1)采用在线稿件处理平台,让稿件处理全流程透明公开。从作者投稿开始,稿件处理的每个环节都在采编系统中显示,作者可以实时查询到稿件的处理状态,包括初审、专家评审等细节,审者的评审意见直接存档于采编系统中,供编辑部及编委查阅调用,这些都起到了对相关评审人员的监督作用。稿件在线平台的运用,既可督促编辑,又可防患于未然,在技术层面上进一步保证专家评审的公正与公平。2)引进等技术手段,来弥补编辑专业水平的不足。近年来,国内外学术刊物的激增给编辑的审稿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学术不端行为也屡见不鲜。本刊编辑部借助中国知网(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Crosscheck/iThenticate论文防剽窃检测系统,在编辑部初审环节,通过与已发文章的比对,对疑似学术不端的高复制比文章进行重点审查,运用搜索引擎的学术搜索及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功能,客观评判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和创新性,从而大大降低了主观性评判所占的比重。

2.3优化审稿环节,完善审稿制度,遏制评判不公

1)力争小同行评审,做到准确送审。评审稿件可谓是见仁见智,对这种由于随机性引起的不公平,作为期刊编辑应从源头抓起,做到“小同行”评审。要准确、快速地找到小同行专家,必须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有系统、深入的了解,根据送审论文的研究内容,准确找到相应的审稿人[5];因为只有认真负责的小同行才可以对选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给出有理有据的评审意见,况且,当前科技发展迅猛,学科分工越发精细,学科交叉程度高,更突显出小同行评审的重要性。2)严格“三审制”,优化审稿环节。期刊应规范学术审查流程,严格执行“三审制”,审稿流程通常包括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及主编终审等环节[6]。编辑部将外审专家评审后的稿件提交给主编终审,在此环节中,评审人对主编来说是非匿名的,审稿人会充分考虑到刊物主编的学术权威性,认真负责地完成审稿任务,从而使得那些不负责任的评审行为,如流于形式的无效评审、个人偏好影响下的主观评审、因人而异的随机评审、党同伐异心理驱使下的恶意评审等得到遏制。广泛地实施公开同行评审和发表后评审可以达到更好的透明性和公正性[7]。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由原来的编辑办刊改变为专家型编辑办刊[8],并依靠编委协助编辑初审,实现对文稿质量的严格把关[9],进一步保证审稿的客观与公正。3)引入纠错、回避机制,拓展国际审稿。审稿专家学风端正与否会直接关系到评审的公正性。由学术不端引起的不公,如“拉帮结伙”“打击异己”等,期刊编辑也应有应对策略。为避免专家因考虑到个人利益或者朋友关系而对稿件评审不公正,期刊编辑部可适时引入纠错、回避机制。允许作者、读者合理申诉、举报,允许其他审稿专家对稿件的复审裁决,可合理规避审稿不公。充分考虑单位回避、学缘回避、作者要求的特殊回避等,确定审稿人选。同时,尝试邀请国际专家参评,可有效地回避与该文课题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2.4规范审稿人制度,明确“责、权、利”

1)明确审稿人选用及其审稿原则,健全评价体系。评审人队伍作为一个学术审查的团体,人数众多,为保证他们能够公正、公平地对所审论文做出客观评价,必须对其提出要求,并明确责权利。期刊在吸纳审稿人时,不仅要求学术上一流,更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审稿认真、细致,热心为期刊服务。要求评审人在审查时应做到直言不讳,意见要尽量详细,不能含糊其辞,只是简单地下个结论。中肯、详尽的评审意见会让作者深刻体会到期刊的审稿人队伍学术水平高,提升刊物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即便是待退稿件的作者,看到评审意见时也不至于感觉被“枉杀”,真正做到退稿不退人。建立健全审稿人评价体系,将意见是否完整、准确列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审稿的公正性。2)以多种形式提高审稿人待遇,引入审稿人激励机制。当前多数专家为期刊审稿收入甚微,义务审稿的背后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学者们已然将它视为个人的荣誉和学术地位的象征;因此,编辑部应激励专家热衷于为期刊评审稿件,除考虑向专家支付审稿费外,还应考虑其他非物质方式,如每年在刊物上刊登审稿人名单,为评审专家颁发聘书,定期评选优秀审稿人并予以公布,向审稿人免费推送学术动态、会议资讯,以及赠送样刊等。此外,审稿专家作为本学科知名学者,也是宝贵的作者资源;因此,编辑部可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约稿,并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及时审理、优先刊发,调动专家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专家审稿的积极性。

2.5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水平科技期刊的编辑人

员由于其专业水平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稿件的初步评判,而只能借助于专家的审稿意见来形成自己对稿件的宏观认识。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否值得采纳,编辑因受限于专业水平而无从抉择,加之现代科技发展促使学科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学科交叉也越来越复杂,这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编辑人员学者化,是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要求编辑人员除应了解、掌握编辑出版领域的相关政策、理论、规范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的专业背景,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基本状况、热点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编辑人才为提升稿件层次提供了有力保障[10],在学术期刊审稿环节中,编辑对稿件的文字、体例规范及其学术价值的初步审查和评判成为专家审稿的前提和基础。专业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编辑在初审环节对稿件的学术价值给出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遴选出对口的审稿专家实现小同行评议。与此同时,编辑站在较高的专业角度,可实现对外审专家审稿质量的科学评价,起到优化审稿人资源库的作用。为提高编辑的学者化程度,编辑部应建立并完善进修制度,鼓励编辑人员进入高校及科研院所学习深造,为实现编辑学者化提供制度保障。除了专业进修的方式以外,还可从日常业务抓起。例如编辑多渠道关注学术动态,积极参加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专题报告会、专家座谈会等,了解学科、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洞察科研的热点议题,追踪相关专家的科研进展,从而不断扩展自身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结束语

本文就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并归纳出在学术审查过程中力争公正、公平的一些可行性举措,它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提升刊物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学术审查的不端行为更多的是意识层面的问题,是道德诚信的问题,是学术作风的问题。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新技术的应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审稿专家做以公平公正审稿,作为期刊编辑,更应该提高自身的觉悟和水平,利用各种渠道、多种方式启发并引导审稿专家,共同守卫学术诚信。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学报》编辑部赵颖力编审、《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编辑部廖叶华编审,曾对本文的撰写和修改提出过宝贵的意见,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