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互联网应用

时间:2022-07-18 02:53:21

导语:党建工作互联网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建工作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将党的建设融入互联网络这一平台,通过互联网更好地实现党的思想教育、组织管理和民主发展功能,是当前党建T作面I临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为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党的建设离不开具体的时代环境,互联网的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互联网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提供了新平台。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互联蚓具有高效、迅捷、交互性强的特点。这一特点将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窄间大大延伸,使党的建设时间上没有限制、受众面更为广泛;网络的滚动传播有助于提高党的思想理论的传播效率,扩大党的思想理论的影响力;由于网络可以融文字、图画、影像、音乐于一体,使党的思想理论的宣传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互联网为党联系群众提供了新渠道。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和人民群众建立了多种联系途径和方式,互联网的出现则为党和人民群众搭起一座新的沟通桥梁。在互联网时代,民众不仅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与相关部门联系,甚至可以借用视频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这种快捷、近乎无障碍的交流,大大拉近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距离,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互联网为党内民主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新栽体。互联网具有信息公开和双向交流的特性,为党委和政府民主科学决策、“阳光施政”、群众有效监督提供了便利通道。党员和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党的政治生活运转状况,顺畅、真实地表达意见和建议;党委和政府可以借助网络汇集民情,了解真实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可以借助互联网集思广益,进行科学决策;可以借助互联网公开党务、政务,接受人民监督。从一定意义上讲,互联网已成为党内民主直至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强大力量。

(四)互联网为党的建设提高效能提供了新手段。将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运用于执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党建手段的重大创新,将大大推动组织结构从传统的科层制向现代的扁平化发展,上下级之间由封闭的单层传递、静候指令,变为开放交流、双向互动的动态联系。同时,开展网络党建,通过电子办公、电子信息传递,将极大地简化繁琐的日常党务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时效性,降低运行成本,为党建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提高层次与水平,开创出一个富有生机的新天地。

二、运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把网络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尚属新生事物,目前的运用与发展尚不成熟,其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一些领导干部对运用互联网开展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生活环境,影响着执政党与国家、社会、民众关系的运转模式,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难以估量。但一些领导干部只看到互联网给党的建设带来的困扰与问题,却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给党的建没带来的有利因素,对运用网络开展党的建设持怀疑、不屑的态度,不懂网,不学网,不用网;有些领导干部对一些网络信息动辄采取“躲、堵、压”的做法,甚至对发帖者进行追踪报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有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网络不过是群众娱乐消遣的T.具,而忽略了互联网正在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乃至生活方式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

(二)党建网站的实际功能发挥不足。近些年来,各地组织部门大都建立了党建网站,网民可以上网浏览党建信息,了解党务知识,阅读党建理论研究文章,进入论坛探讨有关党的建设问题。但与其他一些网站相比,党建网站的实际功能发挥尚不充分,突出表现在点击率还不高,对网民的吸引力还不强。从内容上看,大部分党建网站主要依附于平面媒体,把有关文字和图片简单,全面深入地评论、图片、视频、动画信息以及部门重要档案数据资料偏少;从栏日设计上看,偏重于宣传性,而轻视学习性与交互性,有形式意义,少实用价值;从管理上看,缺少懂党建的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对党建相关信息不能作出及时反应,网页内容更新缓慢。有的党建网站虽然开通了部长信箱、党员论坛等意见收集渠道,但并未作出及时答复,党员干部群众行使监督权的在线平台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党建网站实际功能的发挥。

(三)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水平相对低下。基层党组织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是延伸党组织工作触角、拓展党组织服务领域的支撑平台,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受思想认识、科技素质及财力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相对滞后,对于改革开放中党员流动性增强等带来的党员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是习惯于沿着原有的思路去解决,而在组织关系转接、活动证发放、党费缴纳、参加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明显欠缺;一些基层党组织所拥有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也因制作和播放的内容与实际不相切合,学用脱节,导致作用发挥有限。

(四)网络管理的法规化程度不高。互联网是新生事物,对其管理的制度化程度相对较低,相应的一些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子政务.丁程技术指南》等有关文件,出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尚存在不完善之处,有些规定还不清晰。如知情权与隐私权、党务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的保护、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尚缺乏明确界定,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由此可能导致互联网上的无序状态得不到有效解决,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受到抑制。因此,进一步从法律层面规范网上行为,是促进党的建设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进而产生积极效应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有效运用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的对策

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运用互联网开展党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各级党组织必须主动作为,加强管理,提高运用能力,切实发挥网络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认识,增强运用互联网开展党的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凭借其开放、平等、全球共享、信息量巨大和传播快等优势,已成为一种革命性力量,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以及政府治理等各方面,无不受到互联网的渗透与影响,政党组织的生存和运行环境随之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现代先进生产力的莺要发展要素,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理应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认清和把握这一大势,尽快掌握网络知识,增强网络素养,牢牢掌握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主导权,提高刚络建党、问政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研究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认识其已经和将要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带来的影响,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来推动政治生态和执政环境的改善,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促进党的建设跟上时展步伐,确保党的各项1二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加强领导,从战略全局谋划和推进“大党建网”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开展党的建设,需要从战略上将互联网纳入党的建设范畴中总体考量,整体推进。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建立起不少党建网站,但因内容的重复性、信息的分散性,使网站建设成本居高,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根据当前实际,从“大党建”概念出发,可以整合党建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分散的资源,建立起贯通省、市、县委组织部门,链接中央和曰家机关部委、大型同企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大党建网”,形成覆盖全党的统一的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在这个网络系统中,各个网站各有职责、各有所长,同时通过有效链接又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网站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负责指导和规范党建网络的建设。同时,要遵循互联网建设规律,科学设计网站内容,满足党的建设需要。一是网站应具有理论性、知识性,要建立党建理论和党建知识的资料库、数据库;二是网站应具有现实性,要反映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党建的工作动态和实践经验;三是网站应具有应用性,要有效承载对党的政治理论进行宣传教育、对党员和党组织进行管理、对党内事务进行监督的功能;四是网站应具有互动性,要反映党员和群众的意愿,促进党员、群众对党内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效参与。可开设“热点问题论坛”等,引导人们采用“留言版”、“网上聊天”等形式,发表意见,交流信息,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传递,形成上下互通、统一推进实施的“网络党建”体系。

(三)探索规律,充分运用网络手段发挥网络党建的积极作用。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及时、高效、低成本、难以阻抗等特点,但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又常常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互联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运用互联网开展党建时,要尽力避开可能引发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传统党建r作之不足。如,可借助|硼络不受时空限制、开放、快捷的优势,建设党内教育平台,向各地党员传送一流专家学者的思想理论教育内容,及时澄清网上不符合事实或是非不分的观点,有效帮助党员、干部提高思想免疫力;建设党内组织管理平台,对党员进行网上登记,开展网上交流,过网上组织生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平台,设立网上党的建设新闻发言人,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定期公布党内重大事务、重要决策部署及重大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回复党员的询问和质询;搭建党内交流平台,打造网上党员之家、干部之家,针对党内重大问题,开展网上问卷调查、网上匿名投票等方式,为党员群众提供表达诉求通道。建设党内监督平台,通过网上公示,对干部的考核选任公开相关信息,回应党员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关切增强透明度。进而提高干部选用的公信力。设立举报信箱、“反腐倡廉网络信息中心”、“纪检监察信访”实名ID,拓宽党员、群众的监督渠道,安排专人分析和鉴别网络举报信息,受理和处理网络信访,限期作出受理反馈,保证网络监督应有的力度和质量。

(四)完善法律法规,为网络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提供法律支持。党务活动关乎党政部门和围家利益,鉴于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及不确定性,把党务活动置于互联网上,亟需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保障。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的法律规范主要分散在计算机法、电信法、互联网法、电子签名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电子党务的特性不突出,有法律真空地带。为此,应制定统一的电子党务法,以及与之配套的信息公开法、信息安全法、网络监督法、远程教育法、电子投票法、电子信息个人隐私保护法等,形成独立、完善的的电子党务法律体系,使网络党建丁作有法可依、违法能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健康有序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党建的优势。

(五)培养人才,建设一支精通网络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党建1_作要跟上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从目前来看,我们不乏熟知党务工作的人才,也不乏熟知网络的人才,但缺乏二者兼有的复合型人才。党建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亟需一大批掌握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党务T作者。为此,一要加强信息网络传播基础知识教育,搞好在职党务人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育,使他们能够熟练地驾驭网络传媒;二要努力培养一批精通网络技术的党务工作者,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电子党务建设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