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工业管理作用

时间:2022-07-15 11:42:45

导语:航空维修工业管理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航空维修工业管理作用

民航飞机维修业发展较快,中国将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科学的管理和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提升航空MRO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何将成熟的工业管理方式与民航维修的自身特点结合并实践应用,对航空维修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1资源配置管理

1.1人力资源管理趋势飞机维修人力资源的管理实际上是机务专业技术人员资源的管理,以往一般采用人机比定员或按飞行小时比例计算维修工时,简单的比例关系过于粗放,无法具体量化的反映维修单位的实际能力和工作量,处于低效的管理状况。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有效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可以探索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确立多机型机电一体条件下人员数量和结构与生产需求间的关系,利用数学规划的方法来计划未来的人力资源配置需求,比如根据工作量进行定量的预测,采用现代工业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时间序列平滑模型中的一次指数平滑法或时间序列分解模型等分析方法进行人力资源分析和管理。

1.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维修人力资源配置为优化航线维修生产和整个维修系统的调度提供可能。对于大型的航线维修单位往往人员较多、成本较大、效率较低。维修组或人员的工作效率意味着维修系统生产能力的高低,维修人力资源配置是否科学是航空维修系统持续运行能力的标志。不合理的维修人力资源配置会影响持续运行能力,如果配置过少,会造成人员疲劳影响安全,飞机排队等待维修;如果配置过多,会造成成本浪费,影响效益。

1.3维修人员班组单元组合配置可以考虑形成若干维修组对维修工作项目进行包修,合理的维修组和人员配备是维修工作正常高效进行的重要保证。维修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就是维修组的合理配置,即确定合理的维修组的个数。科学的单元组应包括高级人员即领班,一名中级人员,两名初级人员。当然,在航线工作中专业配置应考虑到ME和AV的完整。航线维修系统可以视为一个以维修组为服务台,维修工作项目为航班的排队系统,考虑采用Mx/G/1经典排队系统作为模型,在程序设定上可考虑工业界常使用的嵌入马尔可夫链法或补充变量法作为具体运算法则。基于维修单位的规模和能力不同,维修排队系统有可能属于下述系统中的一种;如果维修单位规模很小,可以是一个维修组的单服务台系统;如果维修单位规模较大且维修组的能力较强,可以是多服务台单队列的系统;如果维修单位规模较大但人员能力存在不足,可以是多服务台的网络排队系统。由于航线维修具有随机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就决定了每个维修工作项目是由一个组来完成的。同样对于具有大修能力的单位,多条生产线之间可以根据任务量采用模块组合方式进行任务安排。另外,在排班时要充分考虑维修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白班与夜间的不同、作业的季节影响等因素。

2生产流程优化

2.1流程优化的趋势和在维修作业中应用当前制造业比较流行流程再造,是指技术、人员、组织结构等系统的全面的变革,对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以提高效率。航空维修也可以通过流程的优化提高产能,减少中间环节,使信息和任务传达的更快更准确,针对上述工作单元组的形式,通过管理平台直接下达任务到基层班组,不必通过车间和工段等现有的管理层,在航线或大修等部门实现扁平化矩阵式管理。另外,流程优化时要考虑充分生产柔性,在有深度维修能力的单位多采用矩阵式管理的原则下进行各条生产线的项目管理,管理上条块清晰,任务和责任明确,维修资源能够最大化使用。

2.2工业工程在维修中应用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可以提高作业速度,另外在员工、设备、作业方法、材料、支援设施等方面改进,系统地改善航空维修中的作业路径、作业方法、生产布局、运行路线等浪费问题。在飞机深度修理工作时,采用生产线均衡的方法将大幅减少作业人员数量,提高生产线效率。对于生产线较少的单位可以在一或两条生产线内进行工种间的均衡;对于产能较大的单位可以在多条生产线间进行均衡,就是对各专业和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生产线常采用消峰平谷的方法来平衡各工种和工序,保证系统和结构专业相对固定的生产人员在限定时间内执行任务,防止某段时间人员投入过多或工位操作冲突。在平衡时一般采用分担转移、作业改善压缩、拆解去除、改变单元作业周期和重新排布等方法。

2.3精益生产的引入精益生产是以消除一切浪费和不断改进为基本原则,是国内航空维修企业提高实力,满足市场和不同客户需求的强有力支撑和动力。“6S”改进、可视化管理、快速流程改进、标准化作业等是精益的基本方法。

2.3.1生产准备工作航空维修中应用精益生产就是要消除作业等待,人员利用率不高,信息缺失和支援不到位引起的维修时间过长。从国内航线维修的现状看,各维修企业的生产准备环节还有待加强,维修单位的技术工程和技术人员能力较强,但生产准备工程师队伍的建设还比较欠缺,有效的生产准备和支援系统还有待发展。生产准备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人员、设备、航材、技术以及支援的信息准备等等。

2.3.2生产组织管理航空维修的组织管理是指施工过程中人员管理和进度控制。维修作业中的关键节点要采取有效的监控,不连续工作要实施交接控制。在精益生产中的JIT在维修作业中尤为重要,只有维修过程的每个环节没有间断,效率才能有所提高。当然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改进作业流程,使机械员完成工作更顺畅,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中断和干扰,用精益的理念来进行生产组织和管理会逐步加快各相关环节的运行速度。

2.3.3维修现场管理利用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理念和方法进行现场管理会有效提高效率。根据工业工程和人体工程的研究成果科学的进行工作区域的设置和划分和工位、人员的定位作业管理。采用可视化的颜色定位和行迹定位等方法开展工具、设备台架等支援设施的布置定位管理,同时维修现场管理也应注意水、电、气源、夜间照明以及高空接近设备等,采用维修设施的TPM管理。

3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统计,一名机械员要用40%的时间离开飞机去查找资料。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内MRO应提早建设无线便携式系统,系统的各个模块要涵盖所有资源性信息,包括:管理结构和工作任务流程,如故障保留程序以及项目保留的等任务的流转,班组和人力资源配置和计划;航材库存和设备等支援信息;还应包括相关飞机的技术资料。这样维修人员不需离开飞机就可以处理故障和签署各种文件。保守估计通过这些IT方面的改进以及便携式计算机(PDA)的应用,不常见故障的排除可以减少50%时间。国外已有相关产品如,Sinex公司的Fleetcycle软件、Avexus的Solution8软件,甲骨文将Com-plexMRO应用到航空维修企业,国内航空企业可以根据机队规模自我开发或委托设计,以达到客户化的要求。目前南航的AMMS系统就是将TDMS系统、M&E系统和故障远程诊断系统整合到一起的维修信息和处理系统,这个平台与机载设备的交联使飞机实时数据和维护信息高效准确的传达到地面,维护人员能够提早采取纠正措施。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主动维修,将维修关口前移,保证了故障排除的及时和准确性。无线便携式信息终端和维修系统的联合应用将是以后飞机维修的发展趋势。企业的发展要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现代工业完善和成熟的新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民航维修业的应用提供基础,国内MRO不光要“拿来主义”,还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和改造,不断提维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航空维修产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