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战略重要性
时间:2022-12-19 03:04:00
导语:水资源战略重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是地球万物的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极为重要而活跃的因素,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
目前,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共计约17亿人喝不上洁净水。中国也有很多人口不能引用洁净水,甚至饮水都成了首要问题,前一时期中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造成的饮水困难,更让人体会到水安全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正视现实,关注水安全,从全局的、战略的、长远的高度和角度,审视对待水安全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节约保护、科学利用水资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饮水安全、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水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我们正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关注水安全,防治并降低水污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水安全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生命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水安全得不到保证,就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因此,建设和谐社会依赖于水安全,即水安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支撑。
水与空气、食物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水是一切生命和环境的血液,既是人类生命之源、又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通过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能有效的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水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无论在游牧部落时代,还是在农耕社会,无论是今天,还是在未来社会中,水总是不可缺少的、不可替代的资源,人类傍水而居,依水而发展,水使人类生生不息,水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诞生与发展,而文明的演进又赋予水更多的光彩和灵气。人不能没有水,生态环境更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更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国家安全要素由传统的军事、政治、经济诸要素而扩展到包括科技、文化、环境等非传统要素,水正是这样一个非传统的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要素之一。水安全问题从形成和发展阶段就深深地打上了国家或区域的烙印,是国家或区域安全的基础条件之一,是战略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以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古今中外都把水作为社会与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政治手段和有力的武器,治水的最初目的并不是出自人道主义的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然历史条件以及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纵观中国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盛衰,无不与水、治水活动密切相关,正如古人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试想一个洪水泛滥的地区,怎么可能有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秩序,甚至会出现社会不稳。如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直处在洪涝灾害的威胁之中,经济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社会稳定就难以保障,人民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同样,如果人的饮水问题解决不了,或者喝不上安全洁净的水,连当代人的生存、健康都受到威胁,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我们也应当注意,水安全是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绝对的水安全是不可能的。当出现水安全事故,如果有充足的准备,能够及时处理事故,并能控制事故损失和对损失进行补偿,这样我们就确保了一定程度水安全。
总之,水安全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水安全的自然属性,即产生水安全问题的直接因子是自然界水的质、量和时空分布特性;二是水安全的社会经济属性,即水安全问题的承受体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三是水安全的人文属性,即安全载体对安全因子的感受,就是人群在安全因子作用到安全载体时的安全感。具体说就是水安全和水资源系统的丰枯等属性有关,和人类社会的脆弱性有关,和人群心理上对水安全保障的期望水平、对所处环境的水资源特性认识以及自身的承载能力等有关。人群的安全感是水安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人群必须感觉到水供应、水环境质量、洪水预防等是安全的,如果人群感觉到威胁,就会引起恐慌,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正常秩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比如悬河,虽然河堤可以保证洪水顺利通过,但河边的人群肯定感到恐慌和威胁,从而不能安居乐业。
因此,水安全问题的出现有三方面的原因,这和它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因此水资源被称为基础性自然资源;二是水资源供给的有限性,水资源是稀缺资源,人口增长是水资源稀缺的最原始驱动力,由于不能满足人们对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存在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等安全供给问题;三是水资源系统的整体性,水资源系统内部存在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如果水资源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如水质污染等会导致水资源系统功能衰减甚至消亡,进而产生水安全问题。
《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这是“十一五”时期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一项重要的指导方针。说到底,保护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水安全的战略意义
水安全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使水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水安全问题,不仅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而是由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
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初和最近在进行的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看,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应该说,水安全的威胁更多来自人们自身的行为,无节制的水需求、污染水和浪费水都给水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些问题多是人类自己造成的,要解决水安全的问题,人类需要严格自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严格按自然经济社会规律办事,建设好和谐社会,规范人类活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从而为实现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纵观许多古文明的兴衰,我们发现,这些文明之所以从强盛走向衰落,是因为他们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很少或根本没有遵循生态规律,对自然界肆意开发和掠夺,从而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最终酿成文明的衰败。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能领略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如果我们再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自然界面前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数百年后,巨大的热浪将会席卷地球每一个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将会融化得无影无踪,全球性的悲剧将会不期而至。因此,要从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走向协调型、恢复型和建设型的生态文明,节约保护水资源,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进行索取掠夺,以致出现了人与人争水、地区与地区争水、人与生态环境争水、污染物与生态环境争水、污水与径流争河道、人与水争地等不良现象,使水资源不断减少,污染加剧,水体弱化或丧失正常功能,不能维持其社会与经济价值,改变了水文循环平衡,并且降低了水质,直接影响人类对水的基本需求,该作用后果是隐性、广泛和滞后的,当长期作用累积超过承受阈值时,就会危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进而引发一系列水安全问题。我们在防止水对人侵害的同时,更要防止人对水的伤害,如果人对水的侵害不及时控制,反过来又将出现水对人类更大的伤害。水资源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水利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矛盾交织,情况复杂。因此,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人与自然、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当代与未来的关系,统筹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阻碍和影响环境和资源问题的社会深层次矛盾,消除阶级、种族以至国家间的资源环境歧视,通过实现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护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不同区域之间的人的公平,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上一篇:高校哲学教学模式综述
- 下一篇:提升中职课堂教育质量探究以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