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学生早恋问题

时间:2022-04-08 11:51:00

导语:小议学生早恋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学生早恋问题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学生早恋问题,但又是无法回避的。到目前为止,好象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这也是老师们感到困惑的地方。

对于早恋,一旦发现并核实以后,传统的解决方法就是请来双方的家长,请家长帮忙做工作。这样做似乎对家长有个交代,告诉家长我们已经尽力了,至于结果如何,似乎与我们无关。如果做通了工作,那是我们尽职尽责;如果做不通,似乎也只能说家长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告诉家长,那便是我们做老师的失职。仔细想一想,这样做有这样做的道理,一旦学生有个好歹,我们谁也承担不起如此重大的责任。当家长责问我们为什么不及早通知家长时,我们真的是哑口无言;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受到良心的谴责,责问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把家长请来?也许还有无限的悔恨。

而上述做法,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学生很具有叛逆性,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具备与大人同等的权力与能力,不再需要家长的监督和老师的过多指导。家长和老师要禁止他们谈恋爱,在有些同学看来,简直是非常可笑的,如果强行干涉,甚至会走向极端;也有的转入地下活动,让你防不胜防;有的就辍学在家;有的就以不上学要挟家长,家长无奈,只好答应孩子。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有的家长和老师配合比较默契,不采用简单粗暴的行为,而是与孩子很好地交流,孩子也比较能够理解,不再往前行进,于是步入正轨,于是皆大欢喜。

一般情况下,家长做不到非常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常会是爱之切则责之深,会限制学生接电话、限制学生的正常交往、偷看学生的日记甚至张口闭口地责备。而这一切恰恰是学生最为反感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是怎样的心态呢?有的虽然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再谈下去,但内心充满了对老师与家长的愤恨,在这种心态下的学生,还会健康地发展吗?有的学生则干脆嘴上答应,内心是抱着不再信任老师与家长的思想,行动上则变本加厉。无论哪种情况,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都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因此,通常情况下,我都会心平气和地与之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如果真的是纯真的友谊,那倒不用着急,但可以提醒他们注意交往的分寸,交往时应注意的问题,如:语言不要暧昧、行为上要注意男女有别、要广泛交往、举止大方得体等等。

这时,他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如果已经超出了友谊的界限,也不用心急,要搞清楚他们已经到了什么程度,然后从生理、心理、生活实践等方面逐一帮他分析,因为他们毕竟还小,许多问题想得比较简单不能理性地面对自己的情感,需要我们给予指导。

有的同学想不明白,我们只不过交往多一些,为什么学校、老师、家长会如此反对?于是,我利用讲评作文《谈男女生交往》的机会,为他们耐心讲解,使学生明白:从生理学上来讲,已经与成人一样了,但是,从心理学上来讲,还缺乏对未来生活的足够认识,而且对事物的认识变化很大,现在认为好的,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认为不好了。从时间上来讲,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心思分散到对方的喜怒哀乐与一举一动上,学业必然受到影响;在学习生活中,早恋具有传染性,甚至发展到谁没有“恋人”谁就没有尊严而争相找“恋人”的地步,这对学习该有多大的影响?从法律上来讲,法定结婚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而晚婚年龄是男25岁、女23岁,因为这时你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思想,能为对方负应有的责任。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爱的理解较为朦胧,把异性理想化,男性必定洒脱大方,女性必定温柔多情,而且受娱乐节目、文艺作品、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意识不到爱是责任、是付出、是奉献。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做符合自己年龄、身份的事,不然,所发生的后果是你无力承担的,将给你自己、对方以及双方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因此,“爱”是不能轻易说出口。因为爱一个人就要为对方负责,就要为对方的前途着想,而不能因为现在一时的快乐耽误双方的学业耽误双方的前途。如果真心喜爱对方,就请将这一份美好的情感珍藏在内心,不断地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待到苹果成熟时,再享受美好的生活。讲解时,我将从教多年来的教育案例穿插进去,学生震动很大,一些同学频频点头。但也不能奢望一次讲解就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耐心细致的教育。

我想,这种方法应该是学生愿意接受的。也许,在你和他谈过之后,他还会出现反复,这时也不用急,应该了解这也是正常现象。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并给予理解,相信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即使需要家长的配合,也要事先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家长注意孩子的生活习惯、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多与孩子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仅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要让家长明白,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容易从异性身上寻找感情的寄托。同时,从教育方法上要与家长达成共识,绝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要于无声无形之中,实现对学生的帮助。只是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来自家长的和学校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