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与治理

时间:2022-03-23 03:31:00

导语:小议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与治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与治理

摘要:科研不端行为是科学道德中学术道德研究的重要范畴。在界定科研不端行为、分析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规范评审制度,严格管理额外收入以抵制学术腐败,读重而严格处理科研不端行为投诉,重视大学生和年轻科学工作者的科学道德教育和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监替等治理措施。

关健词:科学道德科研不端行为治理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日益凸现,科学道德问题的社会背景发生了变化。在科学家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科学技术使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的同时,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下,科研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并产生严重危害。研究治理科研不端行为,已成为科学道德研究的重要领域。

1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学术界理解的科学道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道德问题,二是科学伦理问题,后者涵盖了生物技术和基因伦理道德、生态伦理道德、信息网络道德、军事技术伦理道德等广泛的内容。而科研不端行为属于学术道德范畴。

对学术道德,国外一般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提倡良好的科学实践,二是反对科研中的不端行为。

在欧洲国家的提倡良好科研实践的条例中,要求科学家有社会责任感,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强调科研中的原始记录,要求科研原始记录中不能有任何涂改,并且要认真保存50年以上;强调科学家对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质疑,要育匕注行重复实验,即提倡科学家对成果反思的科学精神;要求科学家如实承认别人的成就,善于与人合作,包括同一课题组及国内外同行的合作;规定研究成果在正式发表后,才能向媒体公布,以避免新闻炒作使成果失真,或使经受不起同行质疑的成果抢先发表。

关于不端行为,欧洲国家川强调科研人员不能假造、修改数据,不能有剿窃、欺诈行为,更不能存在海盗行为,即不能把别人做出的成果据为己有,包括自己学生的成果。英国皇家物理学院、英国生命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理事会将科学不端行为分为三类:侵权、盗用他人成果;抄袭和剿窃;伪造数据和弄虚作假。德国则分为四类,即将弄虚作假和伪造数据分为两类。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分类,结合我国的实践,目前国内存在的科研不端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侵权行为。包括盗用别人的构思、成果提前发表、据为己有和谋利,如有些管理者将其他人上报的项目计划书修改后自己上报,某些编辑将所收稿件自己使用或送给朋友修改后在其他杂志发表,某些教师将学生论文送人情到其他学校作为毕业论文,某些学生未经教师审核使用教师名字,教师发表学生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明学生姓名等。

(二)抄袭与剿窃。包括在论文和研究报告中大段抄袭他人文章而不注明参考文献,将外文翻译成中文略加修改作为自己的成果发表,直接使用他人的调查和实验数据而不注明来源等。

(三)伪造数据和弄虚作假。如在研究中根据结论反向捏造数据,调查中不进行随机调查而任意填写数据,科学实验中省略反常数据或修改数据等。

(四)滥用学术权威和管理权力。如学术专家在项目立项评审、成果评审中收受贿赂,投人情票、利益票,科研期刊在稿件刊登中使用人情稿、赞助稿,科研管理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项目审批权和管理权进行交易,职能管理部门在项目审批中施加影响,以及大学研究生导师和高校管理者在招生中优先招收带项目或能带来项目(有权的)的学生等。

2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

与社会生活中道德环境恶化现象同样,国内的科研活动中,科研不端行为虽说不上泛滥,但也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科学界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缺乏原始创新成果的现象,无不与不端行为有关。分析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方面。

2.1科研不端行为的客观原因

(1)科研管理双轨制影响。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仍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在科研管理中引人了部分模拟市场的做法,如科研项目招标制度,科研项目评审制度,改革了科研拨款制度,引人了竞争机制;另一方面,与计划经济配套的科研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项目审批部门仍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由于科研评价的非市场性和科研活动的非营利性本质,还未适应市场机制的科学界在为生存而博的目标下,不得不跑项目,把创收放在第一位,为管理上的不端行为留下市场。高校受大学评价的社会影响,也把科研产出质和量作为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的主要指标,报项目、跑项目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市场化的项目管理机制,非科学化的学术氛围和非市场化的项目评审制度,两者的矛盾造成了科研人员的行为导向偏差。只要能得到项目,出成果、发论文、鉴定等都可以想办法操作,有些科研项目负责人不搞研究,成了包工头,得到项目找人研究,自己主攻外交。这种学术团队必然滋生科学不端行为。

(2)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影响。大学市场化趋势使得各大学对竞争态势日趋敏感,一年一度的大学排行榜和大学评价的排名,不由得各大学不重视。为大学声誉而博弈,各高校都把在排名中对得分产生影响的SCI,EI,CSCD,CSSCI等统计源,国家级基金、得奖等作为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重要内容,为声誉而努力的学校引发为名声而努力的教师的急功近利行为,要出成果,不然职称也评不上。因此,没有原创成果的能力,只能东拼西凑出文章,产出科研不端行为的概率必然增大。与此同时,大学也把竞争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规定博士生、硕士生必须发表规定范围的规定篇数文章才能毕业。与教师相比,学生的竞争压力更大,而道德责任则相对少一些,只要能发表出去,毕业后就没人管了。因此产生科研不端行为的概率也因此增大。

(3)科研评价的滞后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由于对科研成果质的评价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各管理部门都以量的评价作为科研评价的指标,如数量,承担科研项目数量等。这为统计源内的期刊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许多杂志增加页码,改刊期,以适应市场需求。一个人一年发表多篇文章,有时还是多个不同项目相关的文章,精力、能力、深度可想而知,为完成任务、结题,抄袭现象出现也就不足为怪。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我来我抄他。在信息量不断增长的今天,查禁抄袭的成本太高,抄袭者从理性人的角度考虑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