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社会记者职业观念误解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0 11:40:00

导语:当前经济社会记者职业观念误解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经济社会记者职业观念误解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新闻观念;擅变;误区;对策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记者在新闻实践不断进展和外来观念冲击的作用下,新闻观念发生了大的嫂变,促进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市场本身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外来观念移植的时空错位,新闻观念的擅变也产生了一些误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新闻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廊清误区,以维持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成了社会生活的巨变,加剧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擅变。我国新闻事业在为改革开放和观念更新鼓与呼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身体制的改革和观念更新。我国记者新闻观念的擅变成为新闻事业改革的先导,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观念的转型使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报道活动的组织方式,新闻传媒运营管理机制以及新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出现了新的面貌。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增长和变化的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成绩喜人。但由于市场本身的消极因素的影响,观念移植的时空错位导致与国情不相符等原因,我国记者的新闻观念和实践也产生了一些误区。阻碍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廊清误区,以维持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突破了以往“左”的思想禁区,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促成了人们观念的大擅变。市场经济本身所生发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日益深人人心。当前知识经济在不断迫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即时性、互动性、广泛性为特征的新媒体—互联网媒体在篷勃发展,使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更为便利,造成观念的大移植,加速观念擅变的进程。平等意识,全球意识,开放观念,趋同观念也为人们所重视。社会变革,经济转型以及新媒体的兴起所带来的大量的新观念与我国记者在新闻实践及理论探讨中所形成的对新闻客观规律的认识空前地交汇在一起,碰撞,融合;勾画出一幅新闻观念擅变的生动图景。而在此图景中最亮丽的几笔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在新闻属性的理解上,突破了以往只重视新闻的政治属性,把新闻当作意识形态的狭隘视野,深人到里层,得到新的认识,即新闻除了政治属性外,还有信息属性,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其中信息属性是根本属性。信息观念的觉醒使新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大的信息容量,最快的传播速度成为新闻传媒争相追逐的目标。信息(当然包括政治信息)而不是政治观念成为新闻传播中的最重要的资源,传播信息而不是宣扬政治教化成为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功能。文摘类报纸的大量出版发行,信息台不断涌现,构成了新闻传媒发展簇新的风景线。对新闻商品属性的肯定,促成效益观念的萌生,导致新闻传媒运营管理模式的大变革。新闻传媒逐渐走向企业化经营之路。各级政府日渐减少对新闻传媒的财政支援,甚至断奶。新闻传媒被迫或主动走向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基本上形成了政府减负,新闻传媒独立经营自求发展但活力充盈的良好格局。以往只注重社会效益,不计较盈亏,忽视经济效益的作法也为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法所取代。把媒体经营好,把蛋糕做大代表着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心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媒体数量不断扩大,媒体间竞争十分激烈,生存环境恶化。一些媒体在政府的引导下,为规避风险和壮大自身走到一起,组成了以一报为主,各子报共同发展,传媒业为主,又进人了其它产业,多业并举的报业集团。规模较大,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增强了报业的实力。日前我国已组建了十五个报业集团,还有一些正在酝酿之中,报业集团将主导我国报纸媒体的发展趋势。近来,新闻媒体的运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探索,尤为引人注目。一些传媒借鉴西方媒体集团扩张经验,尝试着利用自身所经营的非传媒产业实体,借壳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大规模融资,筹措大量资金,打破了影响新闻传媒发展的资金瓶颈的制约,开创了媒体经营的新思路,开辟了媒体发展的新空间,形成了融资多而快,节目栏目优化,资产大量增殖的良性循环。湖南广电集团借壳上市,一年融资20多亿元为湖南电视界不断推出新创意,大手笔提供充足的资金,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在传者与受众关系的把握上,由以传者为中心,注重自上而下的灌输教化向以受众为中心,主要采取平等对话方式来满足受众多方面的信息需求转变受众观念为广大新闻记者所推崇。为受众着想,替受众服务被许多媒体奉为圭桌。关注百姓生活,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媒体的亲合力,得到了普遍的好评。许多媒体在改版前大搞受众调查,组织受众参与评价媒体内容,根据受众的要求相应地作出一系列举措。新闻记者与受众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结构分层加剧,丰富多彩的经济话语取代以往单调统一的政治话语,成为大众日常生活话语,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新闻媒体试图以自己的话语系统来统摄受众的思维,谋求媒体受众的普遍化,最大化就显得勉为其难。不顾现实环境的变化,媒体定位一味求大求全,缺乏具体的受众利益指向,就是对具体受众利益的漠视,必然无法满足具体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造成媒体与受众的隔膜,影响新闻传播功能的发挥。大众化,可读性不再是媒体吸引受众的有效手段。小众化,分众化的观念就应运而生。以一部分受众为对象,以必读性为内容选择,把媒体的力量放在具体而小的突破口上。虽有重拾“魔弹论”牙慧的嫌疑,但实际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引起媒体发展策略的新变化。一改以往以大众为对象,以信息泛化,多向传播为价值实现方式,以追求可读性为新闻文本优先的传统模式,向以小众为对象,以信息专业化,优化,定向传播为价值实现方式,以追求必读性为新闻文本的优先选择的新模式。许多新闻媒体开始这方面的尝试。效果比较理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电视节目改版热潮,频道专业化,节目栏目化是其中的主要潮流,成绩突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三、在新闻报道活动的组织方式上,以前唯上级指示精神是瞻,侧重报喜而不报忧,不愿负责任,缺乏主动性的新闻报道活动的组织模式逐渐淡出,媒体追踪时事热点,主动出击,不回避社会矛盾,重视舆论监督工作主动担当起监测环境,捍卫正义的职责。得到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舆论监督的观念内化为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意识,促使记者强化了社会守望者的角色意识,加强了记者干预生活的主动性。舆论监督范围不断扩大,舆论监督的方式不断完善,舆论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强。新闻媒体成为震慑贪污腐败不良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不怕上告,只怕见报”就是生动的例证。舆论监督的内容排在各媒体接受率的前列。新闻事业作为受众的喉舌,反映和引导受众舆论,起到了消火栓的作用,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监督政务的开展,促进问题的解决,增进了政府的信誉。舆论监督工作匡扶正义、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舆论监督工作将开展得更为顺利、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由于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激烈,而有限的信息资源无法满足众多媒体的需要,造成了新闻媒体趋同化现象,不能很好地满足受众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有鉴于此,新闻界从外国引进了新闻策划的观念,着意求新,力图从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方法来处理新闻信息内容,从而凸现新闻信息的潜在价值和独特意义。新闻企划部或策划部成为媒体重要的决策部门。相同的新闻信息经过不同新闻策划出现不同的面貌获得不同的效果。新闻策划观念为打破媒体千人一面现象,促成媒体形成不同特色从而走上多姿多彩的发展道路作出了大的贡献。

总之,记者新闻观念的擅变是健康的、正确的。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规范建设不足和市场本身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不顾国情盲目引进外来观念难以消化,导致观念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产生了一些误区。新闻观念的误区主要通过新闻实践活动的负效应表现出来,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由肯定新闻的商品属性,讲求经济效益转变为向经济效益倾斜,出现了以新闻媒体影响力求谋取私利的现象。有偿新闻一度泛滥成灾,虽经这几年来的大力整治,仍然未能得到彻底遏制。追求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媒体自身发展的合理需要,无可非议。但新闻媒体与一般的工商企业不同,它的产品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社会效益是其最重要的价值,并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的。追求或保持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健康向上的思想趣味引导受众,必然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增加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接受或然率随之提高,从而为广告商的投资创造良好的受众接受环境,带来较多的经济收益。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可是有的新闻记者经不住物质的诱惑,失掉了思辨,迷失了自我,视金钱至上,利用新闻活动大把捞钱。或把栏目版面或节目档期有偿租给企业或个人作广告,刊载大量的虚实莫辨的广告式新闻。或在采访过程中直接向访问单位索要钱物,接受馈赠。更为甚者,直接利用采访活动搬弄是非对被采访单位或个人进行敲诈勒索。这些行为违背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破坏了新闻客观真实的原则,从而为假新闻的出笼大开方便之门。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引起了大量的官司纠纷,造成了群众对新闻媒体的不信任。任其蔓延终将危及媒体的生存,危害严重,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清理,不可掉以轻心。

二、由以受众为中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向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追求庸俗化、媚俗化的道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服务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在市场经济条件理应加以发扬光大。把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和引导群众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趣味、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要求结合起来,就能既得到群众的喜爱,又可造成健康的社会风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但有些媒体忘却了自身监测环境的职责,有些记者忘记了自己社会守望者的身份,只图短时间的轰动效应和眼前的经济利益,在媒体上大炒腥、性、星,以渲染夸张笔法或纯自然主义手法大量报道社会上暴力犯罪,吸毒贩毒,明星排闻等不健康内容,而有丰富社会价值的话题和知识性启迪人民智慧的话题在媒体出现的频率不断减少。主旋律的声调减弱,娱乐化、媚俗化之风日盛一日,不仅无法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主流面貌,反而用暗淡的画面,不良的风气误导受众,增加受众的不安全感,消磨受众奋发向上的意志,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其消极作用不可低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弘扬主旋律仍是新闻媒体的重大任务,必须加以落实和强化,不可等闲视之。

三、由注重新闻策划转向策划新闻、导演新闻。违背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破坏新闻客观真实性,造成假新闻回潮。新闻策划是由外国引进的观念,是指新闻记者为谋求最佳的传播效果而对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在采访、写作及传播整个过程中进行富有创意的谋划活动,是不违背新闻活动规律的。而策划新闻则是利用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为了谋私利,有意布置未出现的场景,演不存在的事件,自编自导,大肆渲染,蒙骗公众,获取名誉,造成谬种流传,终至于原形败露,贻笑于大方之家,为广大群众所不齿。公务员之家

四、由追求新闻作品的形象生动走向新闻文学化。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新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适当借鉴文学手法、技巧、结构、形式来写作新闻作品,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增大受众面,值得倡导。但近些年来由于新闻媒体的迅猛发展,造成专业人才匾乏,大量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人媒体工作,还有相当多的自由撰稿人也靠为媒体写作而谋生。这些人员往往文学功底不错,常常把新闻与文学混同起来,运用夸张、虚构、渲染等文学手法去撰写大纪实、大特写稿件。巧合情节比比皆是,悬念冲突跌宕起伏。降低了新闻事实信息的可信度,弱化了新闻事业引导舆论的影响力。有的新闻稿不用新闻人物真实的姓名,而用化名,似乎是为了保护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或为了自身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受众阅读后,大倒胃口,很少有人相信所报道的新闻是真实的,从而新闻传播的交流信息和引导舆论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发挥。新闻文学化会把新闻报道引人岐途,必须认真对待。

了解了新闻观念和新闻实践中的误区及其原因,就可对症下药,采取对策纠正错误,防止误区的重新产生或扩大。就目前形势而言,我认为可供选择的对策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切实加强新闻记者的自律。新闻媒体要经常对记者进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教育,进行以客观公正不谋私利,追求社会效益为原则的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在新闻媒体内部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严格把握新闻采访、审稿、播出等关卡,坚决摒弃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把屡教不改者清除出新闻记者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闻记者的他律。最紧要的是尽快加强新闻活动方面的法律的立法工作,制订完善的新闻法,使新闻记者活动的范围、权利、义务、职责都有章可循,用代表人民普遍意志的法律来制约新闻记者的行为,而不是以领导人指示来处理新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与世界通行惯例的接轨。从而使新闻自由的充分实现与滥用新闻自由所受到的惩戒维持动态的平衡,维护新闻记者的权益与维护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兴利除弊,功莫大焉。新闻记者是社会活动家,生活在群众之中,赋予社会大众对新闻记者监督的权利,也能为救治新闻工作的不正之风起到一定的作用。设立热线监督电话,定期开展读者评报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有助于新闻记者纠正误区、改进工作。新闻记者的自律和新闻机构的内部监督与法律的他律,人民群众的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就能扶正去邪,推动我国新闻事业朝着更高的目标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