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8 08:42:00

导语:村务公开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务公开研究论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5周年。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对村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现提出一些可行对策。

一、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建立,村务公开工作也在农村普遍推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推行村务公开,增强了村级政务的透明度,把向农民的各种收费摆在了明处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遏制了层层加码、转嫁负担等问题。同时,加大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监督力度,畅开了广大群众参与村级政务管理的渠道,保障了村民对村级政务的知情权和决策权,逐步实现了村民自治,解决了过去的一些因种种原因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二是密切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务公开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消除了过去干群之间思想上的隔阂,缩小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干群之间相互加深了理解,村级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信任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增强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使村务工作由过去的“一言堂”或少数人说了算逐步变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减少和消除了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随意性和无序状态。三是极大地减少了群众集体上访和基层干部违法纪案件,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村务公开合民心,顺民意,充分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这一至高神圣的理念,广大农民群众称它为“阳光工程”。

二、问题与不足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农村推行村务公开普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村务公开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从笔者在陕西省岐山县部分乡(镇)、村调查的情况看,普遍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基层干部对村务公开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没有把村务公开变成自觉行动,而是被动性大于主动性,不少村怕麻烦,不按时公开;有的村对村务不敢公开,怕群众提意见,怕挨上级批评;有的避重就轻,对重大事项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对务公开的重大意义认识浅薄,仅仅局限于“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对村务公开这一民主管理制度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因而导致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上力度不大,行动上步伐迟缓,对有关制度坚持不够,有松劲情绪。

2、公开不够规范。一是公开形式单一。当前农村村务公开的形式仅限于公开栏的形式出现,有的村大栏少,有的制作太简单,的有位置不够适中,有的流于形式。而且这种形式单一,不便于让大多数村民群众了解知悉村务。二是公开时间不准时,有的半年多或一年才公开一次,公开时间间隔太长;有的随心所欲,啥时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三是公开程序简单、项目不清。有的公开程序太简单,只公布了办事结果,缺少法定的程序;有的公开项目不全、不细,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委员会组织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规定的十一项公开,村民对村务情况知道很少。四是公开阵地建设较差。有的对公开栏任意改变用途,公开内容名不符实;有的把公开栏建在不便于群众光顾的地方,群众难以观看监督;有的村对公开栏缺乏管护,风吹日晒雨淋及人为损坏严重,难以使用;有的还没有公开栏,把村务公开当作捎带事,只是在开会或干其它事时对有关情况作以顺便公布。五是公开制度坚持不够。有的虽有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与本村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制度上墙后成了摆设。

3、“一会两组”制度不够健全。一是有的地方,“一会两组”(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中村组干部太多,干部所占比例达60%还多;个别村“一会两组”中根本就没有群众代表,青一色全是村组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群众监督力度,失去了群众监督的意义。二是有的“一会两组”中的群众代表不合法,不经群众选举,而由干部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定。三是对群众代表作用发挥不够,重大事项不通知其参与,不和群众代表商量,执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随心所欲,顺意就执行,不顺意就不执行,使“一组两会”的决议和意见难以落实,“一会两组”机构形同虚设,监督作用流于形式。

三、思路与对策

1、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的责任感。村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为加强农村工作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各级组织应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注意加强村级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教育他们把推行村务公开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民主建设水平,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村务公开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的认识,对村务公开从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从具体操作上加强。

2、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要使村务公开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行村务公开的新方法、新措施,注意把村务公开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村民积极行使对村务的知情权、村务重大事项的参与和决策,对村务工作中重大事项让村民提前介入,事中参与,同步跟踪,事后明白,加强监督,增强透明度,不断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依法建立健全“一会两组”组织,完善“一会两组”制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支持他们履行职责,推动村务公开健康发展。

3、坚持标准,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公开的质量和效果。一要规范公开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集体“财务收支,农民承担的税、费和劳务,宅基地分配,水电费收缴,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征用土地各项补偿收入,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租赁及收益,公共基建项目的投资方案和资金使用,救灾救济款物、扶贫资金和捐赠财物的发放使用,年度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补贴,涉及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它事项”[3]都应逐项公开,让村民群众明白。二要规范公开程序。根据公开内容性质,凡需要村民知悉的事宜,按照事物发展先后顺序,都应一一让村民看清、看懂,心里亮堂。如村财务收支帐目,既要让村民看收支票据、所记帐目,又要让村民看收支数额和用途,让集体有一本实事求是的文字帐,让村民有一本心里亮堂的明白帐。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规定,对凡需要村民明白的村财务收支等十一项内容至少每半年公开一次,对群众比较关心的事项,可每季度公开一次或每月公开一次,让大多数群众知道。四要规范公开形式。采取什幺样的形式公开,应根据公开内容的性质决定。以达到行之有效为目的。要重视和加强阵地建设,因事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凡需村民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重大事项,应提前通知村民,定时召开有关会议讨论决定,并及时公开结果。对于到户到人的事项,可采用广播的形式进行公开。对于向村民宣传性的事项和经常性需要村民知道的内容和事项,可采用书面张贴的形式在公开栏内公开。为了提高公开质量,保证公开效果,还可因村制宜,确定“公开日”,及时通知村民,以便于监督。

4、上下联动,扩大公开面。推行村务公开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一个创新,要使这一工作健康持续开展下去,必须建立乡(镇)、村、组上中下三级联动的切实可行的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在抓好村务公开的同时,大胆推行乡(镇)务公开和组务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扩大透明面,增加透明度,深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把农村工作全面推向前进。

注释:1、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二。2、见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3、见(1999年9月0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以第十三号公告公布施行)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