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8 08:36:00
导语: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网络开发西部农村就是以网络技术为途径,使西部农村融入网络社会,即而使其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使之实现现代化的开发方式。它具有时代性、综合性、易操作性和强互动性的特点。网络开发西部农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方法才会取得成果。黄羊川的例证表明,网络开发西部农村是农村现代化一种可行的方式。
农村现代化是改变农村落后的、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的过程。依靠什么方式使农村从传统走向现代,一向是农村现代化研究的热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为此设计了不同的方式,有的学者认为西部现代化教育要先行,不改变西部农村落后的教育状况,现代化是纸上谈兵;有的学者认为应该科技开发西部农村,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它会直接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的学者认为应该观念开发西部农村,无市场经济的观念是西部农村现代化受阻的主要障碍;有的学者则持制度开发论,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现阶段制度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具有极端重要性。当然,还有学者从农业企业化、农村城市(镇)化、农业园区化、大力培育农村乡镇企业等角度撰文提出农村现代化的实现途径、方式。这些开发方式都是开发西部农村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仅仅依靠这些农村现代化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中国农村所面临的新状况。因此,在系统的分析总结基础之上,我们提出西部农村现代化的一种新方式,即网络开发西部农村。
一、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概念、内涵
"网络开发大西部"这一提法最早见于林光信博士的《黄羊川--网络连接西部》一书中,林光信博士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定义。受这本书的启发,我们提出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概念,并试图对此概念进行界定。
网络开发西部农村就是以网络技术为途径,使西部农村融入网络社会,即而使其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使之实现现代化的开发方式。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内涵如下:1.主体是企业。西部农村最终的发展还得靠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的介入,政府只是制订规则者,而非具体开发的主体。2.途径是网络。网络只是作为一种开发西部农村的一个平台,它自身并不能创造利润,但通过它,可以使人力资本实现增值。3.目标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社会发展。
二、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特点
网络开发和其他各种形式开发相比,特点就在于:其一,网络开发的时代性。它顺应了世界社会发展之潮流,正如许多学者坦言,互联网的崛起正式宣告了信息经济的形式,而信息经济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社会形态。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是社会形态的必然更替,正应了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其二,网络开发具有综合性特点。网络开发不但融教育、科技、观念开发于一体,而且能发挥出传统开发方式无法企及的优势。网络教育可以使农村居民学习环境与北京、上海同步,只要外语水平足够好,甚至可以和世界各国人民同时享受高水平教育。网络上充足的信息足以使传统农村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即而改变,与发达地区同步。其三,网络开发操作性更强,更易于被复制推广。教育开发、科技开发、观念开发等开发途径都需要政府花费大量人、财、物摸清各乡村教育状况,传统观念的形式、禁忌、民俗,而且其操作性不是很强。举例来说,即使是花高额费用在某乡投资办学,还得有相应的优良师资,高效的行政管理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并且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补给教师员工工资,不易于操作。但网络开发可以直接入乡入村,相对于其他开发形式,更易于操作。它无需投资主体详细了解风土人情,也更易于被复制。其四,网络开发方式较好的互动性。人们不仅可以从网上接受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络上信息,这就实现了农民与外界的双向互动。
三、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条件
(一)具备互联网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是网络开发西部的前提条件
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的电信业发展极快,一般而言,县城都有互联网入口,并开展相应的接入服务。家庭互联网的接入只需一根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一台普通电脑就可以完成,而"区域网络"的建设只需增加一台主服务器,再用网线连接配备相应的网络设备的数台电脑即可。也就是说只要有电话线,"区域网络"就可以和全球、全国互联网相接,而西部大多数农村地区已接通了电话。由此可见,此一曾经制衡农村互联网发展的瓶颈已被打破,西部农村已经具备了互联网接入的基本条件。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我们所指的网络开发并非要让农村家家户户都上网,这在城市尚不可能,在西部农村地区就更不现实。
(二)投资主体能够获得利润是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主导条件
并非具备了网络开发的基础设施就能使农村自觉的实现网络化,网络开发的另一重要条件是投资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实质参与,只有投资主体愿意自觉投资西部农村,农村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而投资主体的实质参与取决于其是否能在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过程中获得利润。东部发达地区比西部农村具有更好的地缘经济优势,西部农村凭什么吸引了投资主体的资金呢?首先需要明了的是,网络开发西部农村模式是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提出的,没有此背景,网络开发西部农村就是不现实的,至少对投资主体而言是没有比较优势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正是因为西部开发,才为投资主体介入西部、西部农村提供了诸多优惠的条件、措施,使得投资主体得以可能在西部地区获得高的回报。东部发达地区的投资环境虽然更具优势,但在某些产业部门,其竞争也更为充分,如若投资主体在某一行业未能形成规模经济,其生存与发展也是问题。但西部农村仍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短缺经济在长时间内仍然存在,这就足以吸引投资主体的目光,而网络开发对许多高科技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它最少能够从以下方面获得利润或预期利润:其一,信息优势。西部农村的商机很多,关键是许多投资者对此地不了解,网络开发模式实际上也是为投资主体在西部农村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当有效信息源源不断被收集时,获得利润的机会也就到了。其二,有偿信息服务。信息本身是有价的,通过信息,投资主体能够赚取利润。其三,政策优势。在西部的一些区域提供了比东部更好的政策,诸如税收减免更为优惠,客观上增加了投资主体的利润。
(三)政府对网络的大力支持是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推动条件
政府是改革的推进主体,也是发展网络、网络经济的推动主体。我国的现实表明,网络的发展没有政府的参与、本地资本市场的支持、传统产业力量的介入以及社会支撑是不可能的,政府不仅继续主导着国有资源、国家资本的流向,而且对网络经济、网络发展拥有裁决权。也就是说,网络无论作为产业还是经济、社会形态,若没有政府的支持,其发展必然受到阻碍。同样,网络开发西部农村这种农村现代化的方式,也必须获得政府的支持,才可能高速发展。
四、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方法
(一)人力资源开发是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核心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资本有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变量,甚至是决定性的变量,它与劳动力质量(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和掌握技术技能的水平等)正相关。只要把一部分投资从报酬率相对较低的物质资本转移到报酬率相对较高的人力资本,就可以使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由此可见,实现农村现代化最有效的途径是首先要实现农民现代化,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同时,要转变基层政府官员旧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把资金更多的投在人力资本的开发上。
实际上,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开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实质就是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按照西奥多·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的相关论述,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包括:教育、在职培训以及更好的保健。那么,在网络开发西部农村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其一,通过学校对农民开展教育。众所周知,学校主要承担教育的功能,而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中教育投资是排在第一位的。选择学校的另一个考虑是因为网站建设、维护的运作成本更低、更便于管理,更易于当地人民接受。在教育过程中,要改进传统教育方式,积极进行网络教育。其二,采取分层式培育模式。在在职培训上,先是挑选农村知识精英(村庄学校教师)到网络专业部门接受培训,再由他们教会农村学生相关的技术和上网技巧,而学生又会把在网络上所感受、看到的新鲜事物传递给家庭其他成员,由此而改变整个村庄居民的观念,我把它称之为分层式培训模式。简单的讲,就是"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农村知识精英(村庄学校教师)→学生→其所在家庭"这样一种模式。我们提出的"分层式培训"模式是比较符合西部农村、农民的现实情况的。西部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决定了在开发之初,必须要不断的"输血",先由公司或政府聘请的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对农村知识精英进行再教育、培训,改变他们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使其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再由他们推动学生和其他村民的网络教育。之所以先培训农村知识精英,是因为他们比其他村民更易于接受新的知识,在农村中具有较高的声望,能够对村民产生更大的影响,并且因其自身属于特定的农村社区而易于被社区其他人员接受。分层式培训模式经过数次循环后,农村知识精英和社区其他成员的"造血"功能都会不断地加强,最终使他们具备知识创新的能力。其三,保障农民的基本健康。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农村社区保障去做。
(二)虚拟开发与实体开发相结合
网络如何使农民富裕起来?并不是架设了网络,农民就可以过上好日子,农村现代化就可以实现。在现阶段,网络开发必须与实体开发相结合,否则,就有可能陷入虚拟开发之中。网络开发西部农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阶段性。在开发的初期,应以网络外实体开发为主,诸如在农村投资设厂,随着网络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可以逐渐进行网络自身实体开发,诸如电子商务。
实体开发上优先开发什么呢?我们认为可进行特色旅游、特色产品的网络开发。每个人心中都有猎奇的想法,旅游者外出游玩也是为体验一种不同区域情调。对于西部的黄土高原、沙漠荒滩、牧场草原,西部人可能是见怪不怪,但对于许多从未见过此情此景的人来说,还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之所以现在没能引来大量的观光旅游者,是西部人自身的观念陈旧之故。总认为,不就是沙漠、黄土吗,天天都见,有啥希奇的。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做出特色,就一定会有人来。如西部田园观光游、大漠生存游、牧场竞技游都是可行的思路。而网络为特色旅游开发创造了绝好的条件,县、乡两级政府完全可以组织人员建立自己的网站,把特色旅游的项目及图片发送到网上,招徕旅游者。特色产品的开发,也可如法炮制,每个县、乡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诸如甘肃文县的党归、甘谷的辣椒等等都是小有名气,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消费群体定位不准确等原因致使其不能形成产业、产生规模效应。通过互联网、通过建立自己的商务网络,完全会使买卖渠道更为顺畅,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农村现代化。
(三)政府引导,企业运作
在网络开发西部农村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创造环境、规范市场、进行引导。其一,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育网络开发市场。"西部开发"战略提出以来,政府利用传媒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客观上为开发营造了较好的环境,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概念也需要政府及其高层官员在舆论和政策上的支持、引导。惟其如此,才能使西部人更快地接受网络开发的观念,此方式的推行更顺利,更能节约网络开发的成本。其二,政府进一步完善制度供给,为西部省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合理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及其相互配套的各种金融、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它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介入具体的操作、实施过程。因为政府直接运作,有可能把"网络开发"做成一种慈善事业,而且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还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企业才是具体运作的主导,企业是理性的经济人,只要网络开发中确实有利可图,政府引导得当,他们自然会发挥其创造性,实现电子商务的成功,客观上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最终通过商业运作"网络开发",实现企业与网络社区的"双赢",社会、经济效应的"双赢"。
五、网络开发西部农村的实践--来自"黄羊川"的例证
黄羊川,一个在中国大西部祁连山下的僻壤穷乡,甘肃古浪县的一个小山村,位于县城东南三十多公里处,在互联网没有进入之前,完全处于农业社会。2000年春天,在黄羊川职中义务教书的一位英业达员工发动公司及员工捐赠了十余台计算机和上千册图书给学校。2000年8月,英业达公司用7个月的时间,投资50万元,使500多人的黄羊川职中网络化,并以此为基础带动整个村庄。由此,逐渐形成了以职中为中心的信息辐射网,一个新的黄羊川正在悄然崛起。这就意味着在没有走完工业化的情形下,黄羊川已经开始迈入信息时代的门槛。2000年10月英业达公司总经理林光信博士造访黄羊川,在参观完黄羊川职中,开始构思"网络开发大西部"的计划。11月,黄羊川网站开通,注册域。12月下旬,林博士收到黄羊川职中校长和许多学生的电子邮件,网络开始连接梦想、开启黄羊川孩子的希望之门。2001年春,学校师生组成数人的工作团队,自选课题做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并将结果以多媒体的形式公布在网上。涉及的课题包括"当地经济作物的分布、种植情况"、"当地各种小吃的名称、由来"、"当地的历史古迹及其由来"等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项目。英业达则派电子商务部门专业人员到黄羊川教授师生如何制作网页,审核并资助师生所选择的项目,并将黄羊川的项目纳入公司电子化项目管理。数月后,成果在黄羊川网站上亮相。这不仅丰富了网站的内容,而且还使黄羊川这片热土真正的融入了网络世界。只要你在线上,就可随时随地访问黄羊川网站,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历史、经济、文化等等的发展,而建立、维护网站的并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而是黄羊川土生土长的农民。这就真正实现了黄羊川与世界的双向互动,网站将成为"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交流的窗口,贸易的窗口"。
英业达与黄羊川的合作模式是一种极其有益的尝试,她取得的成就表明,"网络开发西部农村"这一方式是可行的,我们也期待着它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为西部农村现代化探索出新的发展理路。
- 上一篇:外经贸局纪检监察年终工作总结
- 下一篇:林业局纪检监察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