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创新论文

时间:2022-03-15 04:00:00

导语: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创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创新论文

【摘要】传统管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重概念定义、轻管理实践,重理论体系、轻方法策略,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等现象。文章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管理类教学改革中导入“和合管理”理念,探讨研究型学习模式和合作型学习模式,倡导具有和合管理理念的交互式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和合管理;教学模式;创新

高等学校是社会组织单元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和谐社会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上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价值也在于和谐,因为教育管理的过程和目的就是通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去协调资源和谐配置,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和谐社会的本质表现为社会秩序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经济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合管理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髓,“和合”思想最初是作为一种哲学概念于先秦时期开始出现,和合管理把“以人为本”与“和合”作为叠生的价值准则。“和”,即和谐、和睦、和平、谐和、中和;“合”,即合作、联合、结合、融合、组合。“和”、“合”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充满哲理性的概念,表示了和睦共处、和气生财、合作聚力、协作致胜的管理理念。“和”是“合”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方法和前提,和睦共处才能和气生财;“合”是“和”的选择和结果,是手段和途径,合作联合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气生财”的管理目标,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管理策略的实现,都必须依赖于和合管理之实践。[1]目前,对管理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快速增加,社会对于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要求提高,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学生群体,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和能力特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层次管理类专门人才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围绕形成具有和合管理理念的交互式的教学观,使学校成为教与学双方价值提升的平台,这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传统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理解为:课堂是人类专门的知识传授场所。因此,“知识型课堂”成为传统课堂的重要模式。它有如下特点:

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知识的传授者。在传统的“知识型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主体,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将课程中的难点、重点作为教学的中心安排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目标是围绕大纲将预先设计的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给予学生更多的是课本知识和间接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获取方法的基本训练,教师始终难以摆脱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本科段的保姆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更不用谈在管理实践能力上培养。

2.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地位。传统管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可以概括为“结构式课堂教学”,即重概念定义、轻管理实践,重理论体系、轻方法策略,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以至于课堂上学生只是对结论性和事实性的知识掌握较好,而在不同环境下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对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就明显不足。由于教学方式的单调,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塑造以及情感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方法,这必然影响到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的形成。

二、“和合管理”的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和合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进行历史的扬弃“无为无不为”、“刚柔相济”、“中庸之道”等辩证思想。“和合管理”的精髓就是“和气生财,合作致胜”。基于和合管理的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层次改革。表现在:一是在教学观念上倡导学习型的交互式教学观;二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围绕研究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三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教学双方思维同步、情感共鸣,使课堂成为管理人才成长的摇篮。

1.构建学习型的交互式课堂教学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教学双方两个主体通过课程连接而成的一种特殊关系。两个主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和人格价值,借助课堂这个载体,教师和学生会在沟通和合作中进行知识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体现建构主义学习思想,即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是积极主动地根据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知觉外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课堂教学不仅具备知识传递的基本功能,而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主题教学活动的组织,使学生在特定的模拟环境下,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原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2.融入研究型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学生掌握高层次管理人员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研究方法和过程以及价值观,使课堂由过去的“教”转向“学”的氛围,突出教学双方在知识的愉悦交流中的合作关系,展示创造性教学的魅力。研究型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的启发下以主动探讨为特征的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围绕管理案例教学的基本原理,编撰案例教学手册,内容包括案例教学的一般方法、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案例教学的引导控制、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等五方面,从“教”与“学”互动的基础上,注重引导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本着立足教材,精选案例、情景模拟;情景描述、介绍案例;提炼理论、分析案例;应用理论、审视案例;归纳总结、形成体系的原则,注重案例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3.在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活动中推进合作型学习方式。管理类课程教学案例库由管理基本原理和案例组成。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并且可以从有限的教学空间中获得无限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这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延展性较强,让老师和学生在一种轻松高效的状态下授课与学习。知识点突出也是案例教学的另一大特点,知识点在案例教学中不是像课本上那样以条条框框来给出,而是结合着真实的事件,生动地提出,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注重管理案例教学与管理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机结合。总之,由于管理类课程涉及企业的生产、财务、公关等职能部门,案例的信息量大,涉及的行业广泛,为了避免教学的分散性,尽可能将理论教案与案例实施配套,在方法上注重案例的分类研究。在教学中,运用教学的个性化原则,第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教育。教师首先在观念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特长。在规范要求下引导学生发展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性,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思考管理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创新,从多角度提出案例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以宽容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激励的方式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创新;第二,引导和培养学生发展合作性人格品质。人格品质决定着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针对性地使用案例,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在模拟、仿真管理环境中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深化管理理论教学的效果。

4.注重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在教学准备中,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通过案例准备和程序安排以及授课环境布置等发挥作用,确定案例教学的重、难点,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住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性质不变,明确教师始终负有组织教学的任务。教师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引导之中及教学后,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案例教学理念,运用案例教学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管理实际背景,将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游戏等方法,结合理论教学将案例引入课堂,教师充分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让学生加强思维的快速切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使教师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怎样获取知识,从讲解为主向启发引导为主转变。

三、结语

和合管理不仅是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容的理念,而且是具有完整体系的管理理论和高超技巧的管理艺术。坚持“以人为本”与“和合”的理念,才能克服现代管理理论及实践上的缺陷,才有管理科学的创新发展。可以说,“和”、“合”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要。具有“和合管理”理念的创新型学习方法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可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学方式实现全方位的创新,全面调动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明菲.基于和合管理的高校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创新[J].管理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