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一些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5-30 05:18:00
导语: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一些问题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谋划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工作的创新。根据我市实际,主要有以下一些想法。
一、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它是新的形势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和完善。面对WTO和市场全球化,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必须实现产业化。我市近几年通过抓龙头、带产业、增特色、促联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目前,全市形成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县域农业特色产业24个,销售总额达到146亿元,上交税金2.83亿元,占县域财政收入的11.4%;形成种植规模5000亩以上或年销售产值500万元以上、成方连片农产品生产基地51个,实现产值63.2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1%;直接带动农户53.7万户,占全市乡村总户数的30%;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年纯收入达到4897元,占其年纯收入总数的37.3%。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发展提高,使产业化经营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这个问题上,应当主要把握三点。一要坚持龙头企业建设与优质基地开发并重。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表明,凡是龙头企业与优质农产品基地配套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水平都比较高。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奶业,就是以三鹿集团为龙头,以优质奶源基地为依托配套发展起来的。目前它的产业化经营已覆盖全省55个县市区、1600多个专业村、3万多农户,有10万农民靠奶牛养殖走上了致富道路。因此我们既要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又要扶持、发展优势产业基地,并通过建立良好地利益连结机制,使龙头和基地配套发展。最近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建设北方特色农业区的决策,提出了我市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是符合我市实际的,也体现着经营体制的创新,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二要以农民组织化推动生产标准化,以生产标准化提升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的重要途经。一家一户推行标准化生产是很难做到的。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从事适度规模经营,推行标准化生产,应当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理性选择。辛集市的天华实业公司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他们通过优质果品协会把周围120个村的2000多果农组织起来,在近5万亩的基地园实行标准化生产,年出口果品达到2万吨,创汇500多万美元。现在我市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总体水平还不高,标准化体系还不完善,这应是我们发展产业化经营需要做的一篇大文章。三要走“一特三化”的路子,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最近市委市政府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上提出了“一特三化”的思路,这对我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功夫既在农内,更在农外。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因此我们要积极搞好小城镇规划,组织和引导乡镇企业、专业市场等向重点城镇集中和积聚,使以城镇为加工中心、销售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的功能日趋完善,从而逐步构筑起新的立县、立镇的农业产业化框架体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育新的特色,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要在加快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做文章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联合起来进军市场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融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加工销售、资金融通等功能于一体,可以解决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办不好、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可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主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要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必须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最有效最现实的方式就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是新的形势下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顺应形势的需要,近些年,我市农民自发组建了一些不同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达900多家,其中比较规范的有600多家,在全省排第二位。通过这些组织参与生产经营的农户达到30%。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数量少,尽管在全省排第二位,但仍不适应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二是规模小,年经销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仅占合作经济组织总数的24%;三是实力弱,有71.6%的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还不足500户;四是服务水平低,多数合作经济组织还没有与农户形成紧密的链接,其功能多停留在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方面。因此需要各级加大扶持和引导,力求新的突破。首先,在合作要素上,要各种联合模式一齐上。一是以品牌为纽带连结农户。比如华牧集团利用“华牧”品牌优势,吸引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专业养殖户加入他的协会,进入他的营销渠道的做法就值得提倡,目前华牧会员已发展到2.3万户,既实现了企业的扩张,又把农户带动了起来;二是以资产为纽带连结农户。比如灵寿的烟叶公司吸收烟农以资金入股建立的烟叶合作社,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就是这个模式,目前已有2600户社员;三是以技术为纽带连结农户。比如栾城县农林局的技术员孙秀芝创办的蔬菜协会,常年以技术服务为重点连结农户,成立三年来,会员发展到550个,辐射种植面2.5万亩,年经销额达到3000万元;四是以土地为纽带连结农户。比如元氏县的农林牧联合会,会员都是农户以土地折价入股的方式加入的,联合会对入股的土地实行统一经营,按股分红。目前这个联合会已吸收会员1400多个,发展无核葡萄和速丰林300多亩。此外,近几年我市形成的33个农业园区、266个种养小区,也是联结农户的一种好形式,应予鼓励提倡和大力发展。第二,在组织形式上,要各种所有制一齐上。农民中的能人、经纪人、专业大户、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各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都可以牵头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引领作用。第三,在服务范围上,要生产、加工、技术、信息、流通一齐上。要重点按照我市特色农业区发展的要求,建立各种组织,开展各种服务。第四,在经营管理上,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已的组织,各级在发展中要从实际出发,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注重示范引导和政策支持,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干违背农民意愿的事情。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要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照章合作,体现群众性、民主性、专业性。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要切实加以保护,不得侵害。
三、要在建立健全农产品行业协会上做文章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同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是农业龙头经营组织的龙头。它作为民间组织,不仅能发挥有效组织生产和营销活动、提高竟争力的作用,而且扮演着技术信息传播载体和政府施政载体的角色;不仅能协调各利益集团的利益纠纷,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的谈判地位,降低谈判成本。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政府从直接干预农业中逐步退出,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创新农村经营体制,还必须在农产品行业协会上做文章。我市的农产品行会目前还不够健全,不是一个产品几个协会,就是一大堆产品一个协会,而且代表性差,权威性小,作用没有较好地发挥出来。这种状况是极不适应“入世”要求的。现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特色农业区,这个问题就更加迫切的摆在我们面前。根据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一个产品一个协会的思路,当前要首先建好优质专用麦协会、药饲用玉米协会、梨果协会、大枣协会、奶业协会、禽蛋协会、蔬菜协会、瘦肉型猪协会、速生林协会等九大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使这些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在行业协会建设中,应当坚持以下四个原则。(1)要坚持“民办、官助、党领导”的原则。民办,就是要把行业协会办成民间性质的团体;官助,就是政府要给协会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党领导,就是行业协会必须健全党组织,并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是个重大原则。(2)要按照市场规则要求去运作。主要尝试两个制度:一是“业必归会”制。就是凡在我市生产经营特色农产品的企业组织,都必须加入我市相关的行业协会,否则就不能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二是“会员准入”制,也就是只有符合一定生产规模、质量标准的企业和组织,才有资格加入,并同时享受政府优惠政策。(3)要健全行业协会的功能。新形式下的行业协会,应具备“4+1”功能:“四”,即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协调;“一”,就是把政府原来承担的一部分行业管理职能如行业培训、技术咨询、质量标准、产品价格等委托或转移给行业协会管理。政府对行业协会要既放权又控制,防止管理失控造成经济秩序紊乱。(4)要积极向“两头”扩展。行业协会建立后,向上要积极争取加入省级、国家级更高层次的行业协会;向下要广泛吸纳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参加,不断提高其代表性和权威性。要争取用二、三年的时间,把我市的农产品协会建立健全起来,使其在组织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要在土地流转制度上做文章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和农村发展稳定的基础。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制度,是我国国情、农村实际和农民利益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那么在这个大的前提下解决目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和土地细碎化带来的农业生产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封闭性和缺乏市场竞争力问题,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只有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流动。实际上,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土地流转就一直在民间自发的进行,但这些流转绐终是低层次的。据最近调查,目前我市的土地流转面积是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2%,涉及农户13万,占7.8%,分别比五年前的1997年增长个2.1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从流转形式看,有92.6%的为转包、转让、互换、租赁,7.4%的为入股。从流转规模看,100亩以上成规模的仅占7.2%。从流转秩序看,60%的没有合同,为口头交易。从流转目的看,有70%的流转仅仅是为了缓解人地矛盾。由此我们看到,全市土地流转总的态势是流转面在扩大,但仍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和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加强引导,使这项制度为产业化经营、为农村发展稳定发挥最大的效应。在这方面有三点考虑。一要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引导农民从调整土地向流动土地转变。过去,我们一些农村一讲解决人地矛盾就想调地;一讲调整结构、规模经营就想收回农民承包地,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要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人地矛盾和土地利用问题要主要依靠农户自愿、有偿的转让、转包、租赁、入股等使用权流转去解决。二要规范流转行为,引导土地流转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特别对期限超过一年的土地流转,要强调双方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并报发包方和乡镇政府登记、鉴证,确保依法有序,以防发生纠纷。三要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引导流转活动从行政干预向市场运作转变。现在我市的土地流转,乡村组织介入的还占一定的比例,这容易导致强迫行为,也不利于提高流转交易成功率。为此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通过中介服务活化流转市场。这方面,浙江一些地方建立的民间土地托管中心的做法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五、要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上做文章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之上的、对分散经营进行完善的较好的制度安排。它在集体资产不得分割的前提下,通过折股量化,以股权的方式把分散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不仅能较快地建立新的经营规模,积累共有财产,而且能整合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利于农村稳定。它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发挥“统”的功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条新路子。我市近几年一些农村已经开始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的探索,目前城中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已经有组织的开展试点;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的土地型股份合作制已经出现。我们应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发展。一是要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股份合作制涉及产权问题。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关系是模糊的,理论上谁都知道人人有份,但实际上体现不出人人拥有、占有、支配的份额,集体资产往往是由干部控制的。这不仅造成了维护产权的责任模糊和分配尺度不明,而且还滋生了一些贪污、挥霍、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因此,推行股份合作制必须通过资产评估,以股权的形式把每个村民应当占有的集体资产份额确定下来,以此作为分配和管理集体资产的依据。二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股份合作制形式。对以二、三产业为经营主体的城区农村,要针对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土地资源呈现稀缺的特点,大力发展资产经营型的股份合作制,即以社区为单位,把集体经营性资产全部折股量化给村民,在此基础上实行股份合作式经营,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并为城市化打下一个制度基础。而对以第一产业为经营主体、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农村,要探索发展土地型股份合作制,鼓励和引导农民把承包地的使用权折价入股,建立以土地经营为中心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走以提高土地效益为切入点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三是要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集体资产的代表,要建立健全章程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在运行机制上要“三权”分离,经营管理上要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经营管理人员要尽可能的招聘能人、大户、企业家去经营,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确保集体增收、农民增收。
六、要在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政策支撑体系上做文章
政策是党和政府的主张,政策是一种导向。新时期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离不开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作支撑。从我市来看,目前在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方面还有不少政策空档,有些政策也有一个需要完善的问题。因此,从有利于新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出发,还应当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十六大精神,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经营体制政策支撑体系。第一,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上,要建立健全三个方面的政策。一是优势产业扶持政策。主要是对进入我市确立的特色主导产业链条上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优质规模基地和农户,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二是龙头经营组织激励政策。主要是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分级管理办法,促进龙头经营组织进档升级;三是风险机制。采取政府、农业企业、农户共建等方式,建立和完善风险基金制度,提高企业和农户在产业化经营中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第二,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上,要建立健全两个方面的政策。一是管理和登记办法。主要是明确其性质、地位、作用,使它的发展有章可循,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激励政策。主要是通过制定优惠办法,鼓励各类人员参与兴办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第三,在土地流转制度上,也要建立健全两个方面的政策。一是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主要对土地流转的形式、原则、程序、利益分配、流转行为的登记和鉴证等作出规定,使土地流转朝着“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方向发展;二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激励措施。主要是设想对百亩以上的成规模流转,给予资金支持,以引导土地的规模经营。第四,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上,要建立健全三个方面的政策。一是集体经济组织暂行办法。主要是引导农村适应集体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解决城区以外的农村无集体经济组织或主体缺位的问题;二是股份合作社暂行办法、集体资产产权界定办法、产权登记办法、清产核资办法。这些都是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必须建立的基本制度,如果没有,不仅影响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而且将会造成集体资产管理的混乱;三是有关优惠政策。主要是对实施改制的村实行奖励制度,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优先扶持发展。
- 上一篇:解决“三农”问题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 下一篇:长沙发展竞争力解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