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园区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5-29 11:43:00

导语:关于××县园区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县园区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园区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镇发展新区。近年来,园区经济成为XX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一、园区经济效果明显

2000年以来,XX围绕“融城强县”发展战略,狠抓工业兴县、园区兴工,园区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八大趋势:

1、全面开发,经济拉动作用凸显。园区经济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XX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28亿元,比2001年净增6800万元,工业为财政收入增长26.1%贡献了18个百分点。其中,全县工业总产值59.6亿元,比2000年净增9.6亿元,增量中的90%来自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达3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园区工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也比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快10个百分点;园区企业生产税净额1.2亿元,占到了全县财政收入的37%。园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2000年的24.2:43.4:32.4调整为2002年的21.4:43.8:34.8。

2、因地制宜,园区建设各具特色。按照依托中心城市,开发五大轴线,都市圈层展开,网状推进布局,形成以园区为增长点,沿交通干线布局,走廊带两厢的经济区空间体系的要求,重点考虑规模性、集群性、增长性等三个方面的因素,XX具体规划了三大工业经济区:以雷锋大道、高乔大道、319国道为轴线,县城高塘岭镇及沿线乡镇为重点,涵盖大众垸湖区的高塘岭工业经济区,其区域发展走向对接融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长沙市三环线为轴线,含浦镇、坪塘镇为重点的含浦坪塘经济区,其区域发展走向对接融入长沙岳麓山大学城;以长湘公路为轴线,丁字镇及沿线乡镇为重点的河东经济区,其区域发展走向对接融入长沙经济开发区。合理布局、成功创建了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湖南省台商投资区、湖南省新闻出版科技园、中联重科工业园、国家级华星宇传感科技园、含浦科教产业园、托普信息产业园、河东工业园、雷锋·白箬工贸小区、长沙印刷科技工业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骨干园区,这些专业特色园区成为XX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3、吸纳人员,拓宽城乡就业渠道。据统计,近三年来,以园区为平台,我县引进外资项目达210个,协议资金近200亿元,到位资金近50亿元,其中外资近1亿美元。引进了新疆伊力特、光明乳业等15家上市公司,入园企业达126家。快速发展的园区,已成为全县劳动力就业的基地。据有关部门统计,至今年5月止,全县园区城镇从业人员累计逾8000人,人数占全县城镇待业、失业人员的六成多。与此同时,园区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无数个就业机会,三年来全县35.36万农村劳动力中,累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达到18万人。从业人员的增加,扩大了社保参保面。县劳动社会保障局积极向园区内私营、民营股份制、外资企业进行参保扩面,2002年净增参保人数4115人。

4、产业建镇,完善城镇网络格局。XX坚持“以工拓城、产业建镇、项目带动”的方针,将园区与城镇化建设、新城区建设相结合,近三年完成投资达4亿元,县城“十路一园”建设全面铺开,新修、改造道路47.8公里,旺旺西路、车站大道、迎宾大道全线拉通,城区面积拓展2平方公里,“一环三纵七横”的城区骨架已经形成。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XX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县城镇化率已达31%,县城及各重点镇规模成倍扩张,初步形成了环绕省会、多点对接、众星拱月的小城镇格局。

5、以工带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随着园区经济的迅速崛起,XX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形成,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宗旨的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以食品工业为主的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引进较大规模的食品加工和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40个,新增工业产值100亿元,利税20亿元以上,成为八大系列(粮食、肉食、保健、生物工程、果蔬深加工、乳制品、水产品、食品添加剂)食品专业型生产基地,形成一个品牌带动一大基地、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一个区域形成一种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6、优势互补,有效聚集经济要素。不同行业的产业集中在一个园区区内布局,由于存在信息、人才、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各开发园区间往往存在一定的产业关联度,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条,有利于促进不同行业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从而降低市场开发成本,获取最大效益。比如共享基础设施,有资料表明,工业成组布局减少了对基础设施要求的复杂性,从而节约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一般可以节约城市工业用地10—20%,工业管网减少10—20%,交通运输线缩短20—40%。近年来,我们针对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化弊端,积极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引导鼓励企业向园区集群,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据统计,近3年来,以园区为平台,我县引进县外投资项目达210个,协议资金近200亿元,到位资金近50亿元,其中外资近1亿美元,引进资金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中联重科、湖南亚华、海利化工、湖南投资、九芝堂、新疆伊力特、北京双鹤、托普、三九医药、旺旺集团、台湾大洋、益鑫泰、台湾金汉扬、台湾普罗集团、安塑股份、光明乳业等16家上市公司。园区聚集效应非常明显。

7、科技为先,推动人才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城市工业外拓基地和以引进港澳台资为主的湖南省台商投资区,着力孵化壮大县域经济五大新兴产业,即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海天电子、远景数码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海利化工、晶天科技为主的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以湖南电力学院、南方大学、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托普信息学院、湘南医专五所高校为龙头的科教产业,以新闻出版基地为龙头的印刷出版产业,推动了县域工业的优化升级。各园区制订了符合产业导向要求的高科技人才倾斜政策,不断营造宽松环境,吸引科研人员到XX兴业创业。全县现已引进各类科研和技术人员500多人,其中高、中级职称310人,专兼职士19人,两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2名,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8、健全机制,管理方式不断更新。从园区的现实来看,都有全新高效的运行体制。园区管委会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设立办事机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机构组织,基本上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作。近年来,XX园区经济的发展中,对建立新型政企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各个园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一开始就把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摆在了一个合理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当位置上。园区管理机构的公务员实现了“四个转”:第一是围着纳税人转,第二是围着投资商转,第三是围着企业家转,最后实现围着发展转,这既是整个园区开发、开放最成功的一条经验,也是园区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体现。如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的运行机制,就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值得注意的现象

园区经济成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新景观,它的发展,在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隐忧,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急于求成,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有的园区刚刚起步,只做了一些“三个一”的事情,即:划了一片土地,搭了一个班子,拨了一笔开办资金,基础设施的配套条件尚不具备,就忙于张罗招商会、洽谈会。还有的园区由于在招商中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便以超低的土地价格作为砝码来吸引投资者。造成园区开发成本提高,园区根本无法完善基础设施。以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为例,据测算,开发一亩园区,征拆费需4-5万元,省市土地报批税费需2—3万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需6—7万元,开发成本达13万元/亩,而由于无序竞争,园区某些项目价格只有5万元/亩,导致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二是好大喜功,园区建设开而不发。有的园区在起步时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也没有下功夫去抓好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总体规划,圈地过大,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建设脱节,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导致劳而无功,“开”而不“发”。三是随意性大,项目规划相互掣肘。开发形势较快的园区,因先期规划滞后,不能满足开发需要,规划停留在引进一个项目,解决一个项目的低水平状态。如含浦科教产业园,先期规划面积只有6平方公里,远远不能满足现已引进项目的需要,造成有些项目用地无法及时报批,影响施工进度;有些规划不得不随项目的需要而调整,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四是审批滞后,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受国家对园区建设用地从紧政策制约,项目土地报批在省市手续繁杂,严重影响了项目开工建设速度。五是体制不顺,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过多社会义务、过重的社会责任使园区管理委员会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园区的开发,提供相关的专业化服务。

三、发展园区经济的有关思考

要在强手如林的园区经济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合理定位,把准发展方向。县域园区的定位应该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如XX县,紧邻湖南省会长沙,而长沙不仅自身有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而且还是形成中的东南沿海经济带、长江沿岸产业带和大西南出海通道沿线产业带等三个经济产业带的结合部,这就反映出XX经济地理区位是富有创新价值的。为此,XX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造性地组织实施融城强县战略,利用长沙及周边城市圈的市场优势,发展适合城市人口消费的产品。借助长沙的人才、交通、信息、物流和资金等优势,通过引进人才、企业和资金,依托长沙来发展园区经济。同时,在发展规模上,既不能满足于小打小闹,又不能盲目贪大求全。而应致力于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的集聚效应,形成工业园区的产业规模。XX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自己拿不出很多的钱来投资,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一开始就兴办一批很大的项目和企业。这些都决定了规模只能是集聚型、整合型的,即通过众多有特色、有市场、有效应的中小项目、中小企业、开发大户乃至千家万户的集聚和整合,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规模经营。

2、因势利导,创新开发模式。XX园区开发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委会。如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长沙含浦科教产业园等园区的管理委员会,参与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直到获得一定的税收收入、保持当地经济增长以及创造就业机会。另一种是公司制开发模式,企业自主运作。如省新闻出版科技园、长沙印刷科技工业园。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政府要承担过多投资风险。针对这一隐患,可考虑逐步全面转向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3、优化环境,形成“洼地”效应。首先,园区及其周围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其次,园区发展要有良好的软环境。经过几年的实践,XX硬环境已基本具备:从98年公路建设年至今,县本级公路建设投入4亿多元,新修改造公路31条390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突破了困扰XX多年的交通瓶颈。南接岳麓山大学城,经市委、市政府办公新址,北连长沙火车西站的金星大道,及其配套工程站前大道的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了XX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软环境方面,XX精心编织了三张“网”。一是“服务网”。目前,覆盖全县的政府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立,成立了政务公开、投资服务中心,开通了经济110投诉专线,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审批,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办公效率。二是“安全网”。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完善使XX园区发展在改革中逐渐抛弃“后顾之忧”,实现了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同步协调。园区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运行机制,对入园企业实行低费或无费政策,在立项、用地、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提供全程服务。三是“诚信网”。强化政府信用,健全社会信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讲究信誉,不仅要说到做到,兑现承诺,而且要做的比说的好,结果比承诺好。不仅要用情感打动人,更要用政策吸引人,用回报留住人,营造一种吸引外来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良好信用环境,吸引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园区。

4、理顺体制,完善园区职能。随着不同类型和专业特色园区的出现,园区内的园区数量和种类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相应地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今后,园区管委会应对各类开发园区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整合现有的职能和人员,采用“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管理模式,营造“小机构、大服务、大网络"的管理格局,最大程度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5、合理规划,培植产业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定位准确,适当划分功能,培植产业特色,是园区的生存之道。要整合资源,从长远的角度规划控制好土地,预留足够的空间,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切不可“全面开花”。避免低档次的重复建设和规划跟着项目走等问题的出现。每个园区都应有自己的规模、功能定位,避免与周边园区的雷同,实施差别战略,形成区域特色。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XX县的三大经济区和产业特色园区,基本上体现了区域的经济优势和特色,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拉动和辐射作用,今后一段时期更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下功夫,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和创造更多税源的“聚宝盆”。

6、逐步开发、分批分期建设。一般来讲,就是要一边融资,一边搞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防止在基础设施上一下子投得太多,将来难以收回,又要防止圈定地皮后,什么都不投入、坐等投资商的现象,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所以从园区的启动开始,就要把握好投入的程度与建设的速度之间一个合适的度,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7、争取政策,获取各方支持。要对园区实行有利于发展的更开明的政策,让园区有自我滚动、自我发展的空间。一是对入园工业项目,省、市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税费标准上借鉴外地做法,实行税费全免,降低土地开发成本,为园区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二是争取银行参与园区建设。园区发展和企业发展都需要信贷支持,而银行作为企业也要生财有道。因此,要选资质优良、前景看好的园区试点,请金融机构参与开发建设或专门组建融资公司解决企业信贷问题,对若干金融信誉度优良的中小企业在信贷上予以支持,既有利于这些中小企业的做大做强,也有利于园区做出品牌。三是加大入园项目的协调和扶持,对所有具备入园条件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把所有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取消;简化程序,快速处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