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格式:教育科研论文的结构
时间:2022-10-15 03:51:00
导语:论文的格式:教育科研论文的结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最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
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
(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
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期刊可不注明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引文加注时需要注意下述几点:
①正文中出现的引文注码序号应与脚住或尾注的序号相一致。
②采用夹注时,先后两条引文出处相同时,可注"同上"或"同上书第X页"。采用脚往和尾注时,出处相同的引文可放在一起。
③引文系外文资料时,注释中的书名、篇名等可以用原文,也可以用译文。但如用的是译文,则还需注明译者姓名,及译文刊载的书刊名称、期数或卷数、出版年月等。
④引文注释不但可以注明材料出处,也可以对所引用的材料加以解释或说明。还可以用加注的形式对正文中的某个观点做进一步阐述。但这种解释或阐述,都必须言简意赅,不宜在引文注释中展开过多的论述。
1.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年、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
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由导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l)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如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
即在写调查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2.经验总结
经验,即经历和体验,本原是指本人实践中亲身感受的感性知识、体验。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则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要上升到理性,把握事物的规律,经验总结主要指能反映规律的实践经验和认识经验,更偏重实践中的作法和自身感受。
经验总结要体现三性:实践性、概括性、个性。
经验总结的类型大致分汇报式、报告式、理论式。其写作格式如下:
(1)题目
根据是否全面的经验、专题目的经验或点滴的经验来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找出作者印象最深、成效最大,富有新意的东西来标题。初学写总结的作者题目要宜小不宜大,如《教三年级学生练习使用冒号、引号》,一个教师要写《小学教学整体改革》这样大的题目就不切实际。
(2)前言
有四种写法:①介绍背景。作者总结的缘由、时间、环境、内容提示。②单刀直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③介绍本单位基本情况,成绩和效果。④综合上述三种写法。
(3)正文
有四种构思:
①按工作的过程写,报流水账,最后讲些体会;
②按解决的问题写,提出一个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把做法写出来,必要时可对问题的原因、及办法的根据加以说明;
③按体会来写,把问题、过程、作法、感受结合起来,夹叙夹议,哪几点体会最深就写哪几点,讲清内部联系更好,不讲也可以,但体会不能抄别人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特色;
④按理论性的归纳来写,这是比较深层的总结方法,强调抓本质、抓联系、抓规律,如《怎样上好阅读课》提出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文与道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培养语文能力的关系,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等。
(5)结尾
对正文的表述再一次概括,是总结的总结,是经验的精髓,因此语言要准确,给人印象要深,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写总结了《语文课堂启发六法》的结尾说:"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启发"有的在谈四步法教学之后说:"教学方法的好坏,关键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调动的就是好方法"。结尾也可以概要说明本经验之不足,及需要完善的地方。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实验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类型不一样,表达的方式也不同。
探索性实验是对所研究的领域尚属空白,或认识贫乏所进行的开发性实验,其报告一般用探讨性语句。而验证实验是对已有实验进行重复实验,或同类实验进行移植,以验证某些结论,报告多用决断性语句,无论哪种实验,其报告的组成部分有:
(l)题目
除简练、明确外,还要反映出教育的特点如《初中化学"探究法"教改实验报告》点名是"教改",教改在"初中"段,是初中的"化学"科。有的题目就含混不清,如《探讨法实验报告》。
(2)单位、作者
要写真实姓名,集体研究要逐一写清,如果研究者多,可写主研人员或执笔人,在注脚中标明研究者。
(3)问题的提出
揭示实验的背景、目的、意义。对实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一语破的。如果扩展开来可以把本实验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水平介绍一下,本课题在哪个方面,或哪个环节上有所突破。
(4)实验方法
应交代怎样选择实验对象;实验的组织类型是单组、等组或是轮组;测量标准;实验步骤。
(5)实验措施
即自变量包含哪些内容,如《对一年级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初步探索》,其实验措施有:设立听说训练课,从每周语文课中抽出一课时;编写20课听说训练教材;设计兴趣激发,视听想象、要点复述、辨析训练等方法进行训练。
(6)对无关因素的控制
用什么方法,控制了哪些无关因素。
(7)实验结果
这部分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核实准确,注意用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典型要有说服力。
(8)分析与讨论
由实验结果回答篇首提出的问题;对结果进行理论上分析与论证,是否在理论上站得住脚,或对发展理论有何意义;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相比较,找出得失成败,对实验中有争论的问题提出见解;本实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9)结论
是对整个实验的总结,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要谨慎,结论运用范围应同取样范围一致。
(10)附录与参考文献
"附录"是格内容太多的材料不便写入总的实验报告的材料,如测试题、原始数据,统计检验。参考文献指引用别人哪些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书刊名、页码。
4.测查报告
这里所说的测查报告主要是指,一项普教科研课题完成、结题之际,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数据、资料,检验效果等测查、统计工作所作的报告。测查报告的目的在于向课题管理、评审机构说明、论证有关数据、资料来源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可靠性,并对测查结果做出统计分析。测查报告通常内课题管理机构委托有关部门会同课题承担单位共同完成,以确保其权威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测查报告一般由六个部分组成:
(l)测查目的。要求简明扼要说明测查的目的。
(2)测查对象及施测单位。说明所测对象身份以及施测单位。
(3)测查内容。有关调查项目、种类;测查主要内容及题目的来源,以及编拟测查题目的依据、原则和程序。
(4)测查方法。关于测查对象取样的方法,测查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数据、资料的整理、统计方法。
(5)测查结果。用恰当的图、表和文字对整理、统计好的同查结果加以呈现。
(6)测查结论。对测查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以及测查的结果作简明扼要的结论。
撰写测查报告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客观公正。测查人员和测查报告撰写者要保持客观公正、中立的态度,掌握标准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带个人主观好恶倾向,力求用事实、客观、中立的语句来描述。
二是真实可靠。撰写测查报告一定要实事求是,报告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料都必须是有根有据,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夸大和缩小,更不允许出于某种功利目的,人为地篡改数据、资料的行为。
三是科学准确。测查报告撰写中要求测查、统计方法科学,有科学的理论根据,措辞要严谨、准确。
四是简明扼要。测查报告行文要简洁明了,力求精炼,避免繁琐冗长。尤其是测查目的,测查对象及施测单位,调查结论等部分都要尽可能简明扼要。测查内容、测查方法、测查结果等部分则要比较详尽。
测查报告同实验(研究)报告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混同。测查报告侧重"摆事实"客观地呈现课题研究中收集的数据资料和整理统计结果,实验(研究)报告侧重"讲道理",即对测查报告得到的结果做出说明、解释和理论概括。这是撰写测查报告者必须明确的。
5.研究工作报告
研究工作报告是课题从开题到结题,课题研究报告的客观记录,进程回顾和主要大事的汇总,它是研究情况的高度概括和研究按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研究报告除简单介绍课题名称,隶属和周期外,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研究方法
这部分内容基本同方案有关内容。但必须简明了解方案的主要内容。
(2)课题的研究进程
这部分是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按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和实施步骤,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在准备阶段作了那些基础工作,包括调查摸底、落实分工、拟定计划、后勤保证等。在研究阶段,紧紧围绕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把"怎样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观摩、活动、研讨等如实反映出来,困难、问题、进展和成果等也要回顾进去。总结阶段,重点进行测查、收集材料、撰写报告等,根据研究情况确定题形式等。
(3)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是实施的重要保证。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的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费的开支和筹集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最后要扼要介绍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物化成果和主要的经验,使整个研究过程自始至终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6.评审意见
教育科研成果是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正确评定研究人员的劳动成果、肯定成绩、表彰先进,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对研究成果的评价要遵循综合评价的原则,实践检验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课题水平、资料水平、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影响范围、与同类研究成果对比等都要进行客观的评价。一般来讲,撰写评审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l)课题隶属关系、周期。
(2)主持评审单位,评委的组成及权威性。
(3)评审过程简介。
(4)研究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成果。
(5)研究的主要特点。
(6)概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资料的方向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7)研究的创新及在同类研究中所达到的水平。
(8)建议和希望。
7.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或称教育个案)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教育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提示寓于教育个案中的教育规律。这既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所必需的,也是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必须的。教育个案研究,既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学习、研究、运用教育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实行进一步使理论向实践靠拢的一个具体措施。
(1)案例与案例研究
案例,又称个案或实例,它是真实发生过的有价值的事例,是案例撰写者对特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的行为形态的客观描述或介绍。正如列宁所提出的;"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案例的价值在于可靠地概括事实,在于从各种表面的全部的教育事实的总和中,清晰地描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成为探索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确证性依据。
教育案例或教育个案,是一个介绍特定教育组织内部事情的故事,它描述一个有价值的有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其中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人物、情景与气氛。
一般说来,一个案例介绍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也可以通过若干故事介绍某一教育组织内部的整个情景。
案例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客观性。它是确已发生过的事实的复写或摄影,不是杜撰、虚构与主观臆想的产物,它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朴实无华的白描。因此,它要求作者自己摆在"局外人"的角色位置,来观察事物,亦即从案例中主要人物各自的角度来观察和处理有关问题,尽可能客观地、全面地介绍有关背景和情景。案例中有关教育组织和人名在案例发表时根据需要可作掩饰性处理,但这并不失实例的真实性。
案例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一般是指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亦即在事物的个性中蕴含着共性,在矛盾的特殊中蕴含着矛盾的普遍性。诚然,案例描述的事实已非原来的可以即在相关类似的情景、条件下,在不同的时间里有可能"相似"或"近似"他再现,并为人们所公认。
案例的基本特征,要求案例的撰写者既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又要学习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认识水平。因为只有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去感觉它,才能从对事实的科学研究中总结经验并丰富和发展有关理论。
传统的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运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模式和通过对事实的观察对所收集的材料的分析而建立理论的归纳方法。但正如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讲的理论。"脱离实际的似是而非的理论很可能将研究引入歧途;根据片断的随便挑出来的事实得出的结论,那也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案例研究就是把握证据确凿的事实,把握实事的全部总合,把握事实的联系,并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的过程。
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但正如前面所说,案例是人们根据自己对客观存在的感觉而"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存在的文字资料或声像资料,无论是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去描述特定条件下的教育情景,还是综合地完整地描述某一组织内部情景,都必将受案例编撰者的知识条件"复写、摄影、反映"事物的技巧水平所制约。
案例研究或个案研究,是研究行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个案通常是指一个人(学生、教师、校长等)、一个班集体、一所学校、一个学区、一个教育行政机构。搜集各种有关个实行为或特性方面的资料,包括现在的和过去的,纵向的和横向的,然后探溯其发生这种行为的各种原因,再对症下药,施以补救或矫治。从学校教育而言,个案研究是对个别学生所作的综合研究,所有有关该生的背景、环境以及详细地缜密地观察、分析、研究、解释,以了解学生发展的潜质或发掘学生困难的原因,进而予以有效的指导和矫治。
从这个角度来说,个案研究是个别辅导、因材施教的重要技术之一。值得提出的是:大量问题行为学生个案的积累,就可以按其特点、成因进行分类,分析比较对各类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对策、措施与效果,这不仅可以诊断和鉴别问题行为学生,而且可以采取措施预防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
根据国内外教育实践效果看,个案研究有利于增进师生间被此了解和情感;有利于帮助学生的内趋动力,形成和增强其自信心、自尊感;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补救班级教学"见林不见树"的缺陷,使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2)教育案例的编写
教育案例的分类方法因分类角度不同而异。如从其应用角度分,有研究用案例和教学用案例,用于教学的案例内容,可根据学校干部、教师培训的教学目的要求,配合系统的理论学习,在不违背常情和确实合乎逻辑的前提下,允许在情节上适当作些删节、合并等典型化处理,以求达到使人物、事例更典型、更集中,表述更精练的目的。
从其篇幅大小分。有短篇案例和长篇案例(1500字以上)。从其内容覆盖面的宽窄分,有一事一例的专题型和多侧面描述的综合型案例。从其内容性质分,有经验型案例和问题型案例,从其内容表现形式分,有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或实录案例等等。
案例,主要由标题、正文、附录及案例评析等要素所构成。案例的各部分应围绕一个主题以一个统一的整体起作用,亦即把经过筛选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或管理的真切情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组织起来,进行客观地描述,使读者产生犹如身临其境、亲历其事之感。
案例的标题是案例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好的标题可增强案例的可读性。案例的标题力求真实、正确、具体、形象、朴实无华。标题要与案例内容相符合,既不能脱离开案例事实本身去拟题,又要分寸掌握适宜,切合实际,力戒概念化、模式化。案例标题一般多以案例事实点题,如"一分之差"、"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案例标题。也可采用提问式,即标题就是一个问题,而这问题正是案例所陈述的具有价值的实例,正是读者所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
此外,标题还可以采用口语式,如"安乐技长"、"学校办得真好''''等,如此命题,真切、生动、谐趣,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正文是案例的主体。对特定教育组织内部某一情景的描述,一般应交生的背景、时空环境,以及事态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它要求通过准确、具体、生动的事实材料,来衬托和反映案例的主题思想。关于正文的格式即形式,几乎没有什么严格要求可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一般认为,正文导语应起到点明案例梗概、要领和诱发读者兴趣的作用。有的案例正文则开门见山,没有开场白,全文一气呵成,也能发生好的整体效果。
至于正文的结尾,既可对全文作精辟的总结,使案例结局达到高潮,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也可以不要结尾,使正文嘎然而止,"无疾而终",不写结果,不附评说,使其收到意犹未尽、令读者回味无穷之效果。
关于案例正文的主题思想,是案例描述的人物行为、事件所显示出来贯穿于全篇的基本思想,它是案例撰写者对事例经过深入了解、综合分析,以及对案例题材、背景的处理与提炼而得出来的思想结晶,是案例的灵魂。案例撰写者应在把握事实整体及事实联系的基础上,从事例的本质上或从人物行为的个性上去提炼案例主题,去寻求最能表现人物行为及事物内涵的根本性东西。在案例正文编写过程中,必须为读者提供充分而又必要的背景材料。
所谓背景材料,是指人物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及其周围事物的联系。任何人物行为或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会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都有它特定的客观条件或情景。因此背景材料的作用是:说明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和独特原因;用背景材料对比、衬托,有利于树立主题、突出主题、深化主题;对案例涉及到读者不大熟悉的问题和较为新鲜的材料作必要的解释和介绍,以丰富案例内容,增强知识性等。若能因文而宜地灵活穿插背景材料,使其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就能大大提高案例撰写的质量。
案例正文后面也可加写附录,实际上是对某一背景的说明,起注释作用,只是由于文字较多而不宜在正文中叙述,故放到附录中说明。附录内容要精选。
案例评析,是案例撰写或读者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就事论理,使在对确正性事实的分析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丰富和发展理论。
在学校干部或教师培训工作中,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的目的是为学员提供最优机会去掘取知识,提高认识能力,以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训部门往往重视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艺术,以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率与效益。
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事物,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重视教育案例的撰写、评析、筛选和系统积累工作,开展合作研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必将有利于克服个人知识面的局限和在观察分析中容易产生的偏差,提高理论准确性。
如果这些有价值的确证性一代代传下去,那么新的一代在新的条件下,一定能对这些事例会有重新、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对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和教育干部、教师和培训工作来说,有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不可能取代其他研究方法;同样,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也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也不能取代系统的理论教学。
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中,我们应善于根据需要与可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其扬长还短、相得益彰,以达到全面认识和把搞研究对象,深入探求教育科学规律性认识的目的。
- 上一篇:论文的格式:怎样写论文
- 下一篇:论文的格式: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