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04 02:56:13

导语: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笔者分析了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背景、内涵、意义,指出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和高职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初级和高级阶段,两者在培养目标、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是有区别,但两者又是有联系的。高职是中职的提升阶段,中职在于对技能操作的培养,高职在技能基础上对技术方法的培养,两者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内容之一。随着网络平台的普及,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效衔接好中高职的培养模式是为了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达到中职生、高职生及用人单位的满意,适应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需要。

1研究背景

构建有效的职业教育的体系,打通各阶段职业教育的途径,衔接好各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完备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系统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两个文件从国家层面,对中高职衔接进行了顶层设计。在“互联网+”与产业深入融合及逐渐渗透的趋势下,社会对计算机类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在增长,对其专业能力要求也在有所提高。计算机类相关人员不仅要具备加倍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在职位上也逐步产生了层次性。这在人社部设定的计算机类从业人员从初中级到高级专业技术层级上可以得出来。需求量的增长、专业能力要求的提高、职位层次性的设立这些都对职业教育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对于中职来说是初级和直接的,在层次上还是深度上,与社会的需求还不相匹配。而高职阶段是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法理论的要求,更具有针对性,对技术技能的培养层次水平更高。两者相互弥补计算机类专业职业人才培养的不足[2]。因此如何构建计算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系统模块,衔接中高职两大职教系统是职业教育系统正常有效运行的核心所在。

2中高职衔接的内涵及意义

2.1中高职衔接的内涵。中高职衔接体系研究范畴包括两大职教系统的出口规格、运行时间、运行目标等。其中,出口规格对接即升学制度的衔接是关键点,运行时间即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是前提条件,生产内容即课程衔接是实现培养目标衔接的具体途径[3]。2.2中高职衔接的意义。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教改革的重要一环,是职教人才出口质量重要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保障具有重大意义。2.2.1有利于缓解中高职招生困境。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逐渐消失,中职学校招生比较困难,面临生存压力。与此同时,随着高职录取分数的普遍降低以及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中小城市的高职招生也面临困境。中高职有效衔接可以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使其由终结性中职教育转变为过程性教育,同时也可以解决高职生源不足问题。中职生应该成为高职招生的重要生源。2.2.2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技术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势必对人力资源的内在标准有更高的要求,中职毕业生提高内在素质和能力,适合就业的需要。从社会角度分析,衔接好中高职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和方法。2.2.3有利于中高职教结构的调整。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内部系统,各阶段接口之间有效对接有利于职业教育系统运行机制有效运转和生产,有利于稳定中职教育,发展高职教育,彰显我国职教体系的特色[4]。

3职教系统衔接的问题

3.1人才培养目标衔接问题。中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从业能力、职业素养、劳动技能,主要是面向就业的[5]。高职院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核心技术素养、技术能力和方法、学习能力上。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这主要是面向普通高中生的。中职与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衔接得不够。3.2专业衔接问题。很多中职学生由于长期以来的底子薄、基础弱,对继续升学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只想中职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只有一部分中职毕业生选择升入高职学校继续深造。另外,两者对计算机类专业设置落脚点不同。中职主要从就业渠道和行业方向进行设置专业。高职则是围绕计算机行业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进行设计。专业不一致,学生在报考的时候只能选择近似专业报考,不利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影响学生报考的热情。同时,高职是职教系统渠道和路径和拓展。3.3课程衔接问题。目前,在职业教育系统中,中职、高职是独立的模块,课程体系单元没有接口机制衔接。如有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服装设计这个专业,但是在高职却没有对口的专业可以接着学习。或者课程体系单元内容的冲突与重复,没有形成从中职到高职的一体化模式,没有起到中职教育打下职业基础,高职教育提升,引导未来职业的作用,反而使系统资源浪费。

4中高职衔接的对策

4.1构建中高职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以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职业人才的人力资源标准为职业教育系统需求分析,以提升计算机职业人才品质为职业教育系统运行目标,将专业设置、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学习兴趣为职业教育系统对象,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6],即整合计算机资源和软硬件的优势,满足市场企业的需求,激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热情。中高职学校通过深入企业调查,联合制订中职阶段学生需要达到的技能目标和高职阶段必须达到的技能目标,让学校清楚自己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中职毕业后是就业还是继续上学,以免作出不合理的选择。4.2构建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机制体系。首先,按照“系统和整体思维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进度计划、学业评价标准为支撑”的构建思路制订中高职衔接系统。中职学校承担前两年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其中第四学期是过渡学期。高职学校应提升中职的职业素质、技能升华和内在转换,在技术能力和方法训练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7]。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应突出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立足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模块,给学生提供多方向发展平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围绕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学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中高职分段贯通、联合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了中高职学校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为最终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打下基础,最终出现中高职学校双赢、学校企业共赢的局面。4.3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建设课程体系,按照“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历证书分别高度融合产业、业标准、生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的思路(如图2),构建中高职衔接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实施四大对接[8]。构建课程体系模块的衔接接口核心是对课程体系标准的统一。既要体现课程的连贯性又要拓宽、加深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顺序性、连贯性、整体性。课程系统模块中细分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单元、核心专业课程系统单元、专业综合课程系统单元。不同课程系统单元和内在要求和接口机制不同。衔接各课程系统单元是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核心所在。

5结束语

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潮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重点体现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等几点。这些研究的成果都将促进我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怡丰.旅游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4.

[2]蔡卫兵.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中职机电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

[3]曾小波.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问题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7(3):12-15.

[4]钱秀兰.系统论视角下中高职教育衔接长效机制研究[J].职业,2016(8:下):40.

[5]周文清.现代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构与运行[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6):29-34.

[6]梁好翠,吴志远,黄雪燕.地方高校协同育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5):49-54.

[7]刘士祺.浅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特征与构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57-59.

[8]王礼红.基于“五个对接”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职教通讯,2017(9):57-60.

作者:丁丽 王景兰 马健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