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9-04 03:23:49
导语: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指引,分析阐述了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方法,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信息时代的来临让计算机成为了更多年轻人所喜爱的专业,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成为了现代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技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怎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更多理论基础牢固、实际操作娴熟的计算机人才,对于促进计算机教育创新改革而言意义重大。
一、优化和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
对于计算机教学活动而言,很多时候针对理论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进行讲解,在实际操作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教师在旁给予一定的引导。对培养实践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而言,在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之后可能普遍运用到的是计算机基础操作实施、office办公软件和上网的一些技能。对于课程设置而言必须要合理规划软件与硬件两方面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学习中能够熟悉了解软件与硬件等相关知识,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打下坚实基础[1]。对于计算机教学方法来说,教师需要积极灵活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来创新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的影音展示功能,把教材中死板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当结合知识内容科学应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逐步达成任务目标的过程中,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内容应用其中,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还能够组织进行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计算机知识竞赛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在比赛中的实际操作来予以评价,真正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紧密联系,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构建健全的计算机课程考核机制
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完善的课程考核机制是非常关键的,在学生顺利参与完成计算机实践学习任务后,应当对他们的实践过程、结果实施有效的指导与评价。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属于考核项目中的核心指标,要保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进行考核时需要把他们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水平作为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如果如何可以在熟练进行计算机基础操作的前提下,可以对计算机操作技巧予以更加巧妙灵活的展示,教师能够对其额外加分以示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不断促进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2]。在实际开展考核评价活动时,需要对计算机实践项目予以全面讲解,避免影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成绩。具体的评价策略如下:首先是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为20%,对他们上机操作过程的详细情况予以记录并据此来进行打分;其次应当是上机操作的成果评分,占总成绩比重的60%,对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成果实施评级;最后是学生实践报告评价予打分,占总成绩比重的20%。教师能够将学生实践操作中的一些优秀作品直接上传到校园网站中予以展示,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成功感和满足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进一步完善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
要真正促进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首先应当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详细来说需要从如下几点着手:首先是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当与现阶段计算机发展实际保持一致。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与要求,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来合理设置相关内容,同时也应当真正考虑到现代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因素,更加科学的拟定计算机课程知识内容,保证实践教学表现出更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3];其次应当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具体岗位需要来对计算机教学内容予以合理调整。对计算机教学而言,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属于非常重要的目标,也是他们未来成长与就业的关键性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这一前提下科学组织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若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不拥有较强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很容易对他们的发展带来影响。所以对现阶段的计算机课程内容的制定来说,应当结合社会发展和岗位人才需求;最后必须要强调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对于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所以要求我们必须要结合各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善于引导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来,确保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促进其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国内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上有着突出表现。在校企合作中,可以把课程教学的部分课时从实验室中转移到网络公司等企业的办公场所或者网络工程施工现场上,通过真实而具体的岗位实践达到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效果。鉴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高校应加强与网络公司、信息公司等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对口公司内建立实训基地。同时,在双方合作下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形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必须要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因为计算机自身属于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广大一线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基本掌握理论知识之后,采取各种方式来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和使用计算机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石艳荣.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计算机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9(24):54-56.
[2]周舟,刘萍.新工科条件下计算机专业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20,34(2):67-69.
[3]潘杰珍.浅议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9):200-201.
作者:葛建国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教育局
- 上一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