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电脑基础课教改
时间:2022-07-06 03:42:54
导语:谈论电脑基础课教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个人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除了要具备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外,在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我们过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一般由教师通过投影仪演示讲解本节课知识点和一些具体操作,然后学生再上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是在模仿老师的操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我们大胆进行了教学改革,作了近五年的实验、摸索,建立了“捆绑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一、建立协作学习小组
由于分组方式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所以在进行各组人员划分时也要给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但为了保证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相对平均,分组时主要采用学生自由结组,教师局部干预的原则。学生一般根据了解的程度平均3人一组,选定一人作为组长,为了防止组内成员基础都比较好或都比较薄弱的情况发生,需要教师对某些组的成员做局部的调整,但前题是教师对全班同学的计算机基础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的具体做法是课程伊始给全班同学布置相对简单的上机操作题目,然后讲解演示与题目相关的操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以外,还要记录学生完成的基本情况,然后按简单了解、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将学生划分为三组,这样教师可以针对某几组的某些成员进行微调时就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小组后,将每组3人排成“一”字形座次,中间一人为组长,这样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便于围坐在一起,在组长主持下讨论问题,进行学习上的有关协作。组长与组员可进行阶段性双向选择,平时则组合稳定。现今的学生不再满足于静坐听讲,而是有了较强的参与意识。利用学习小组这个载体,可大面积满足学生的参与欲,实现课堂学习的有形化、过程化。传统做法,教师面对的虽然是全班学生,但注意力所集中的只能是某“几个”学生,一个班级三、四十人,不可能顾及到每一名学生。而这里的学习小组,变为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单位,三人“捆绑”在一起,就是一个“点”了,教师注意力的覆盖面一下子扩大了几倍,大大提高了调控能力和教学效率。在小组内部,大家为了本组的荣誉,不仅自己认真努力,而且还积极督促带动本组其他同学共同学习。不仅如此,还要吸收别组经验,以便更有利地赶超别组。同学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爱比赛、不服输。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学习竞赛,常常群情激昂、热火朝天,组内紧密配合,组间你追我赶,令人联想到“龙舟竞渡”的热烈和壮观。
二、小组研讨的教学方式
在理论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师在精讲“课件”的基础上,把大量问题以“任务”的方式交由学习小组研讨完成,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基本单位”作用。确定内容、限制时间,由组长主持,选一名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先上机操作,其他两名同学观察指正,然后每名同学都操作一遍,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小组成员,由优生指导,共同完成本次课的“任务”内容,实践证明,通过优生演示,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内互帮,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研讨可以这样做,练习、检查也可以这样做。教师不再向“个人”提问,而是要全组回答。可以齐答,也可一人主答,其余补充、修正,也可指定一人代表全组回答。在同等条件下各组的学习表现作为教师的评价依据。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每节课均可按课程的要求,安排检查性的达标训练。限时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相应的达标测试。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组为单位,这样即减轻了辅导的压力,同时也摆脱了无暇面面俱到的尴尬局面。组与组之间每天都可以进行擂台赛,竞赛的内容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或其他预定内容;2、本节课达标训练的内容;3、文字录入速度与正确率。参赛小组:分两个级别,第一级别是上节课决出的“最先进小组”与本节课上敢于向其竞擂的一个小组;第二级别是上节课决出的“最落后小组”与本节课上任其挑选的另一个小组,分别进行。比赛办法:由科代表或不参赛小组组长主持,比赛结果,分别在比赛后,依据各组总成绩决出新一轮的“最先进小组”和“最落后小组”各一个,作为下节课比赛的擂台组和挑战组,以此循环下去。这样以来,每个小组都希望向擂台组竞擂、争当“最先进小组”,每个小组都生怕被“最落后小组”挑战,以致可能战败而成为新的“最落后小组”。课上课下都要“争先恐后”,在学中比,在比中学,对内小组推动个人,对外小组推动全班。既是紧张的学习,更是生动活泼的游戏。比赛时情绪高昂,气氛热烈,学习充满激情,教学效率成倍提高。
三、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方法
学习小组如此活跃,是有其直接动力的,那就是对学习小组的有力评价。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评价是教师以学习小组作为表场和批评的主体。笔者的做法是,某个小组率先解决了疑难问题、比赛获胜均进行表扬,并请其起立,接受全班同学的注目礼,让同学们掌声给予鼓励,并强调这是最珍贵的荣誉;对表现差的,或与“最落后小组”比赛失败的,要让其找出差距,特别是因此拖了全班后腿的,要向全班同学鞠躬致歉。由此大大激发了大家的争先意识,使其明比暗赛、你追我赶,为加大表彰力度,还可建立小组成绩档案,比赛胜负情况、完成任务情况,考试成绩情况、帮助同学情况,均记入档案,量化评比,定期公布。常常是冠军组和末名组不断更名易主。可以说在一个“评”字下,“比”字做出了妙文章。另一个层次的评价,在小组内部进行,由小组长主持记录一个“功劳簿”。谁为小组争先夺冠立了功、做了贡献记在上面;并进行阶段性评比,表现好的自然得到同学肯定、尊重,同学间的批评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和发愤,这比那种“官打民不羞”的批评更有实效。
总之“捆绑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把学习小组作为管理、活动、评价的基本单位,即以小组为组织载体,以活动为教学形式,以评价为动力之源,既有利于发挥小组群体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又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了小组内的协作和小组间的连动。通过这种协作学习,同学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相互合作的,共享信息与资源,共担荣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能较好地克服独生子女在这一方面的弱点。近五年来,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所任教的多个班级参加辽宁省计算机水平测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及格率都在96%以上,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不正是我们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吗?目前“捆绑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学生感到新颖、切身、实用,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 上一篇:谈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完善
- 下一篇:金融市场风险与资产证券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