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创建计算机运用

时间:2022-06-14 04:35:00

导语:图书馆创建计算机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图书馆创建计算机运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的发展为科学技术插上了强有力的“翅膀”。由于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计算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领域涉及各行各业。计算机在图书馆应用后,虽然可以有序地管理其海量的文献资源,又能为管理者提供高效的工作模式,为借阅者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但也存在不足。下面就计算机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1构建文献管理系统数据库

1.1馆藏文献数据库建设

1.1.1文献数据录入前的准备

当今图书馆采购的新版文献主要有纸质和电子两种,其中纸质文献先要进行验收、盖章、贴上防盗磁条和电子扫描条形码等技术加工处理,为文献数据录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1.2文献数据录入的主要项目

根据标准的马克著录格式对文献内容逐项进行著录,信息源来自版权页中的标准书号、书名、著者、出版社、出版年限、版次、页数以及价格等。然后对图书进行分类,填写分类号、书次号,最后将条形码扫描至系统中,编目过程就结束了,该书的信息就存入馆藏文献数据库系统中了。传统的文献编目是通过卡片式纪录文献信息的,就是每种图书都要手工编写一张卡片,包括书名、著者、索书号、主题词等相关信息,不但不利于保存,检索起来也比较繁琐。馆藏文献数据库保存了图书馆的全部文献资源,可以随时检索馆藏文献。数据库为管理者提供了借阅情况,为广大读者提供文献检索,比如读者知道书名或著者、分类或主题,都可以利用该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所要借阅文献的具体位置,这样就大大节约了读者借书的时间,提高了读者借阅的准确率。这一功能实现了将手工录入的信息以及条形码扫描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并生成新的库结构和内容,运行该功能时一定要将全部的文献信息完成后再进行数据的汇总处理,这是数据录入处理的最后一道关口。

1.1.3文献数据的修订和注销

所有文献的信息都要通过手工录入计算机,包括输入文献的基本信息,然后将这些重要的信息进行保存。如果在输入过程中发生差错,可以及时进行修改,因为系统增加了插入、增添、删除的功能,这样可以提高文献信息的准确性,为文献检索提供最佳数据保障。对于借书超期没有归还的师生,可以运用这一系统进行过期催还,以提高图书馆藏书的流通率。超期丢书的罚款处理,系统也能快速检索到,这就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将所丢书籍的信息从数据库中删除,及时对馆藏文献数据库进行维护,做到数据库中的文献信息与实际馆藏相符。

1.2读者管理数据库建设

1.2.1读者数据库的录入

这个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用户类别和用户数据管理。第一步就是获取读者的基本情况,以高校图书馆为例:学生需要姓名、性别、所在系、所在班级。老师需要姓名、性别及所在系,职员需要录入姓名、性别。然后将这些信息导入到计算机中,用于读者类别管理和个人数据信息的保存。读者数据库的功能有借书证录入、借书证导入、借书证管理、预约管理、过期催还和罚款处理。

1.2.2借书权限的设定

在高校,用户主要以老师、学生、职员为主。老师和学生的借阅权限也有所区别。一般在高校,老师的借阅权限是10~15本,职员是10本,而学生是5本。老师和职员的借阅时间最长为1年,学生为30天。如何来加以区分呢?就需要在数据维护系统中选择借书证维护,输入相应资料,如姓名、性别、读者职别等,然后在借阅权限中输入相应数值,进行保存就可以了。

1.2.3借书证的管理

对新来的老师和每年的新生,图书馆都会给他们办理借书证。如老师为L字母打头,学生为X字母打头,分别根据不同的信息制作借书证。每张借书证都是根据特定标准按条形码顺序排列的,使借书证上的号码与导入系统中的号码相一致。借书证管理系统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如果学生或老师的借书证不慎丢失,就可以通过系统录入老师或学生姓名,即可检索到所丢借书证的号码,及时注销,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平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只要通过扫描仪扫描借书证办理图书借还书手续,并了解师生的借阅情况。

2设置文献检索平台

2.1设置馆内公用文献检索平台

为了方便广大师生有效利用图书馆,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入馆大厅显著方位设置公用文献检索平台,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读者可以通过这一公用文献检索平台随时检索馆藏文献资源,包括纸质文献、电子文献、互联网文献等,都能作出相应回答。这样方便了师生文献检索,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2开通电子文献检索网络

计算机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不仅实现了本馆文献资源数字化,还为开通电子文献检索网络,满足读者检索多途径奠定了基础。如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因为这一系统汲取了国内外图书馆信息管理的最新技术,在网络化新技术、文献资料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全文数据库技术、超文本信息存储与检索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目前汇文用户超过了400多家,覆盖了国内一大批重点大学的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这样可以实现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共享,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花费少,获得的文献资源更多,更好地满足了读者检索文献的需求。

2.3重视数字图书馆建设

2.3.1自建数据库

自建数据库是图书馆人长远的奋斗目标,首先在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馆藏资源的潜力,可以了解读者不同的需求,进一步作深层次的开发,建立多种服务方式,如情报服务、信息分析等。因为不同的图书馆是为不同的特定读者服务的,所以定位、目标等都要从满足读者的需求考虑。在分析读者和读者需求过程中,掌握可满足读者需要的文献资料,保证读者可以获取所需要的最新文献资料。在自建过程中,一切以读者方便易用为出发点,这样也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

2.3.2购买数据库

可以购买国内外一些信息研发机构研制的专题数据库,当然直接购买数字化产品,或购买数字化资源的检索权更为划算。比如CNKI中国期刊网、维普、万方、人大复印资料、超星图书馆等。还可以针对专业需求购买相关学科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包含大量的文献资源可供检索。

2.3.3购买与自建并行

为建设有本单位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可以请专业人士自建数据库。先要对馆藏资源做一些了解,找出重点特色的馆藏。然后要了解哪些文献利用率较高,哪些是教学科研及学术方面的强项,还要根据图书馆的条件进行资源数字化建设。

3计算机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的问题

计算机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认识、探索、创新。

3.1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

计算机的运用,使数字化信息资源已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运用程度及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现阶段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工作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缺乏全国统一规划,各馆之间的差异使数字化工作难以步调一致,这就影响了已有的数字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资源共享。各个图书馆使用的数据处理系统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无法实现馆际之间的联网,使不同馆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全国图书馆界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使用比较先进的数据系统,如汇文软件,就可以实现馆际之间的互借,对外来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真正实现各馆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

3.2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设备,还需要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实施细则,因此人才培养和人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许多图书馆新人员多,他们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些专业技术人员还不能独当一面处理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因此,开展现代图书馆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系统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也要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操作国外的数据库系统,浏览国外的相关网站,学到先进的管理方法。

3.3对数字化资源认识有误区

馆藏资源数字化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系统工程,不是依靠几个人或者几个图书馆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建设我们的数字图书馆,要根据当前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根据自身的馆藏特色和读者的需求,循序渐进地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科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以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宗旨,以网络资源共享为目的,对所藏文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管理,构建文献资源数据库,把图书馆办成最大的信息资源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