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能力培养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20 07:41:00

导语:计算机能力培养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计算机能力培养分析论文

一、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状况论文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在校学生数成倍增加,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基础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与学生交流的时间相应减少,这就使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特性,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零起点”,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已经具有计算机的初步使用能力,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各不相同,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各高校就应当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并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确定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形式,解决大学阶段与中小学阶段计算机教育“两张皮”现象,使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与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公共教育构成一个系统,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根本的转变。

二、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策略

(1)加大硬件投入与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前提条件。学校要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加大计算机硬件投入的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教学法研究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鼓励年青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区的教学研讨会等举措,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的水平,满足学院各个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需要。

(2)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

应用能力。根据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的精神,结合沈阳工程学院的办学特点,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有把专业课与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这样各个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更高和更加具体的要求。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对学生入学后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将原来42学时的理论课和一周的集中实训课,改成26学时的理论课和二周的集中实训课。在26学时的理论课中,针对专业的不同,有选择性地讲解三部分内容,一是计算机发展与信息技术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了解信息技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在使用计算机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及应该具备的防护意识;二是计算机系统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内数据的表示与存储方式,计算机各基本部件功能和技术指标,了解常用外设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功能等;三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等内容,其目的一方面是为学习程序设计打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掌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为学生过级考试创造方便条件。在二周的集中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基础上,主要讲解计算机系统安装、设置和使用,并能处理计算机系统常见的故障;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和基本使用方法;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掌握网络的连接与设置、Internet网络的使用与设置,以及网页设计、网站建设;解压缩软件以及病毒防范软件的使用等常用工具软件。在二周的集中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计算机操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3)加强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编写程序、

解决专业问题能力。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利用计算机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难学、不易掌握,有的学生甚至选择了放弃。这是因为,在计算机专业课

程体系中,与程序设计相关的课程有很多,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一门程序设计课程犹如盲人摸象,只是单纯地注重某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句、语法和一些细节,缺少对计算机整个知识体系结构把握,课程基本上是以高级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教学的。由于我们在计算机基础部分已经从完整的计算机知识体系结构中,抽出了与程序设计相关的知识内容,并进行了有机地组合,学生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存储原理、指令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概念,以及软件工程的思想和软件开发的过程,这样对非专业的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有了很大的帮助。

在计算机语言学习过程中,要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走好关键步,尤其是第一次课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第一次课开个好头对整个课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讲清楚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哪些内容要详细讲解,哪些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必学的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努力培养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重点要放在解题思路、算法设计、编程构思上。这样,就不单单是要学习编程语言本身,而是要开阔思想,打好一种思维的基础,并能把编程语言作为有力工具来实现自己的算法。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编写类似猜数游戏、中国福利彩票电脑自动选号等联系实际比较强的一些专业实例程序。在编程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组内进行研究、探讨与合作,组间进行监督,提高程序的完善性,让学生考虑问题能够更全面、更细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周的课程设计中,选题要广泛,尽量选择与专业相关的题目,教师对选题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精心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设计的成果要进行演示并认真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课程教学实际要求,目前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投影仪将教师操作过程及相关知识投射到大屏幕上,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同时,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精心备课,组织好教学内容。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归纳总结法。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应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连续性,经常总结所学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逐步剖析,讲解其中所含知识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3)互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穿插师生一起讨论、共同研究的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启发式教学法。根据知识的相通性和连贯性,在教学中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学习新内容、拓展知识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5)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实际应用问题出发,采用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分析并完成任务,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采用基于Web的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法。网络化教学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提供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E-mail、BBS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化社会中的学习能力,而且也将教师从低层次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5)开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目前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两门必修课程外,各个不同

的专业还都有相应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对计算机的学习不断线,有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树立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大多数同学的兴趣爱好,我们选择开设了VisualBasic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公共选修课,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许多同学在学完公共选修课后,一直坚持深入学习,部分同学还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毕业设计。

(6)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学的突出特色之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实验教师的职责一定要明确,要采用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上机目的,设计出上机任务,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评性,应要求学生在上机前设计出自己或小组的上机步骤。在上机过程中,学生是主角,他们各自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指导教师要活跃上机课的气氛,创造相互协作的氛围,学生有问题能及时提出、能交流。实验结束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发动学生互评。每位学生必须记录自己这堂课的评价结果,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做到心中有底,这对于提高计算机技术教学效果大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以后的教与学。(7)改革考试方式、方法。目前,许多高校都构建了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考分离的考试系统,利用考试系统,能保证考试高效、科学、公平、安全。考试时,计算机在局域网环境下随机抽题,现场评分,变传统的笔试和部分上机编程考试为全面上机考试形式,真正做到了教考分离,促使学生平时多上机、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门科学,要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就要有一批敢于吃苦、勇于奉献、个人魅力十足的教师,依托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开拓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走入社会的综合竞争力,满足21世纪信息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