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时间:2022-03-26 10:32:00
导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一部农村改革的血泪史
——《赵剑平小说选》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内容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学院院长:(签名)年月日
学生姓名:钟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指导老师:王继英
贵州民族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文题目一部农村改革的
——《赵剑平小说选》分析
院(系)民族文化学院
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班级05民语
姓名钟娟
学号200507020057
指导教师王继英
填表日期2008年11月20日
二00八年十一月
说明
1、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3、此表一式二份,交学院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
4、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院(系)领导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下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5、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他专业类不少于15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6、开题报告撰写不少于1000字。
研究的现状:
《赵剑平小说选》自1995年出版之后,有很多人都作了评论。如:夏元佐在《穿越夜郎神话的现代灵魂》中说赵剑平1979年发表于《山花》第十一期的《敲锣的人》“这篇‘好人好事’的小说,既有那个时代人物模式印记,又有初学者笔调幼稚的痕迹,可贵的是幼稚的枝叶有生活露珠滚动、、、、、、”从生活上解读了赵剑平小说。
王鸿儒在《致力提高小说的品味》一文中指出赵剑平初期作品的描写“并不拘泥于生活具象的再现,而着意于诗意的追求、、、、、、”从品味上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评论。
本文着力于当时的时代背
景,从作者的艺术追求上出发探讨、分析作者作品反映的农村改革的艰难历程。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本文打算通过对《赵剑平小说选》的具体分析,从赵剑平作品所反映的农村生活,揭示农村改革的艰难历程。
意义:赵剑平是以反映农村改革比较突出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研究他的作品不仅有利于人们对这位少数民族作家的进一步了解,而且通过其作品还可以了解到当时农村改革的艰难和曲折,为以后改革提供经验教训。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本文通过对《赵剑平小说选》的分析,揭示农村改革的艰难及希望。
一、前提简要概述赵剑平生平及本文主旨
二、农村改革受阻的原因本
(一)农村的贫穷落后和乡人的愚昧无知对改革的阻挠
(二)大锅饭的后遗症—懒惰对农村改革的阻碍
(三)农村领导者的固步自封对改革的阻碍
三、农村改革的希望
(一)与传统思想作斗争的典型对改革的促进作用
(二)对封建权威发出挑衅对农村改革的贡献
(三)燎原的星火给人似曙光的希望
重点:分析赵剑平如何通过作品反映改革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对改革困难原因的多重分析。
研究方法、手段:
一、文献参考法
1、民院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上网查询
二、分析法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其主要资料
2、把整理和分析出来的资料再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
3、请教指导老师
三、判断法
通过多次的分析整理,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研究进度:
1、2008年9月10日接到任务书
2、2008年9月15日详阅《赵剑平小说选》了解赵剑平创作的有关情况
3、2008年10月28日确定课题中心
4、2008年11月5日写开题报告
5、2008年12月—2009年1月撰写论文
6、2009年3月15日—3月23日根据老师意见修改一稿
7、2009年3月28日—4月8日根据老师意见修改二稿
8、2009年4月23日—4月29日根据老师意见修改三稿
9、2009年5月4日—5月10日定稿
文献综述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1、《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著)
本书两位作者十分强调艺术形式分析的重大审美意义和美学价值,把文学研究分为内、外部研究两个方面。研究形式主义方法的明确立场,在文学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上。诸如文学的本源、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和我们的理解存在着根本的差别。特别是当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范畴时,作者不唯评价甚低,而且往往作出很武断的错误解释。
2、《文学导论》张怀瑾(主编)
本书在《文学概论》的基础上发展文学理论,在这个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任是基本指导思想。现今的中国文学是过去的中国文学的必然继承和发展,现今的文学理论也应是古典文学理论的必然继承和发展。
3、《社会变革中的哲学思考》收入1978—1986年光明日报《哲学》专刊上发表过的部分论文
在杨超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哲学思想的特色》中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使之更加丰富和发展,辩证地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批判地吸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哲学思想,从而使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具有新鲜活泼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4、《文学理论基础》文学理论基础编写组编它属参考资料书中收入了以下内容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言论辑录
(2)我国现当代、古代和外国作家、理论家有关言论辑录
(3)近年来重要文学理论问题:讨论情况综述、评价或论主要参考文献:
1、赵剑平.赵剑平小说选[M].作家出版社,1995.4
2、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Z].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5,(1)
3、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Z].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6,(5)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5、斯蒂文.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8
6、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出版,1984.11
7、文学理论基础编写组编.文学理论基础[Z].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8
8、张怀瑾.文学导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1986
9、叶敦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10、杨西光.社会变革中的哲学思考[Z].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
院(系)审查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备注: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意见表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题目:
指导过程记录
院(系):专业:年级:
评语:
评分:
签字:
年月日
备注:
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意见表
学生姓名评阅教师职称
论文题目:
评语:
评分:
签字:
年月日
备注:
院(系):专业:年级:
贵州民族学院学院(系)级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论文(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辩内容:
学生介绍论文时间:分钟问答时间:分钟
答辩组人数:组长姓名:秘书签字:
年月日
学生姓名:____专业:________指导教师:____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意见: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席: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
学院(系)领导签字:
年月日
备注:
目录
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简介、绪论……………………………1-2
第一章、农村改革受阻的原因…………………………………………2-6
1.1农村的贫穷落后和乡人的愚昧无知对改革的阻挠…………2-4
1.2大锅饭的后遗症—懒惰对农村改革的阻碍…………………4-5
赵剑平是八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仡佬族作家,他出生于贵州省正安县一个偏僻农村——庙塘。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89年后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成熟期。从他的整个作品看:他的创作特点是不停留在生活真实的描写上,而是把小说中的人物置于历史转变的时刻来塑造,通过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新旧观念冲突地描写,展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1995年出版的《赵剑平小说选》可以说是这个特点的集中体现。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为把中华民族之崛起、为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在本世纪末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国家,神州大地遍吹改革之风”为背景,描写黔北农村改革的艰难历程。在新时期,四化建设成为历史的潮流,“改革”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而我国的改革之风,首先又是从农村大地吹起来的,由于农村改革没有经验可循,赵剑平同志毅然地站上时代的浪头,以大山人独特的眼光和知识分子敏锐的时代忧思,剖析了改革在农村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说明改革在农村受阻的原因,提醒、告诫改革者在农村改革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经过坚苦卓绝的斗争,并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才能完成的一项历史使命。但改革毕竟是时展的需要,它像一股巨大的洪流,经过多少曲折迁回,甚至碰撞,流向远方。所以作者在描写受阻的同时又通过农村涌现出的支持改革的新生力量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改革的前景,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走与实际相结合的路线,并采用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改革的目标就一定能够达到。
一农村改革受阻的原因
(一)、农村的贫穷落后和乡人的愚昧无知对改革的阻挠
封闭的大山保持了它的原始的同时也造就了这块土地的贫穷落后和人们的愚昧无知。人们对新事物的无法理解、排斥和愚昧的行为造成了一桩桩血与泪的悲剧,同时也成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大阻力。
在作品《第一匹骡子》中,“骡子”这一新事物,在土马与驴的配种中,由于土马的不适,在生产时不能顺利产下骡子,而血崩死亡,这一正常现象,被山里人看成是不吉利,将驴当怪物,而唯一生存的一头骡子在大山中成
了异物,骠悍的骡子在山里人的排斥和不理解的情况下,只能在寂寞中消瘦、衰亡。作品表面写骡子在大山的遭遇,实则暗写改革在农村的受阻状况。由于农村人对改革的盲目性和大山人的排外心理,改革在农村也很有可能遭受到和骡子同样的结局。因此作者用骡子的命运在告诫改革者在改革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未雨绸缪,有备而来,只有这样,山里的“小矮马”这一旧事物才有可能适应“驴”,被骠悍的“骡子”所取代。
山里人的愚昧是阻碍农村改革发展的内在原因。这一点作者显然已经深深感受到,并通过作品对它们进行了批判和揭露。在《白果》一文中,老牛毛的愚昧,以白果树为象征,此树几乎与他的命运共存在。于是当滑坡造成白果树的迁移时,老牛毛宁愿离群索居;其女人患了狂犬病,他甘心让村民们残忍地往她嘴里灌大粪;女人明明死于疾病,老牛毛硬是以为是那片白果蕊作祟而引咎终生。后来,那棵白果树被炸掉了,老牛毛也变得痴呆。他女儿、女婿在东部开发区混得不错,把他接了去,他不认为这是奔向文明开放的新生活,而仿佛是去寻找他生命的归宿——那棵只存在于梦幻中的白果树!老牛毛及村长的嘱咐等等,写出了以老牛毛为代表的这一代农民对故土的依恋,对于旧生活的不肯割舍。也正是这种不合时代要求的依恋和不肯割舍,阻碍着农村的进步和发展。作者用开拓者的眼光看到了这一点,写出极具启发意义的作品,让我们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要想在农村实行改革,就必须解放思想,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深入宣传农村改革,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和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为农村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转变农村人口----转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如作品中写到老牛毛的女儿、女婿在东部开发区自己办厂,还混得不错,就是鼓励农民勇敢的离开故土,抛开旧生活、旧观念跨进新时代的行列。
贫穷落后是阻碍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方面。在《鼠患》一文中,木子在城里为了弄几只猫回家配种,因为没钱买猫而不惜用偷,在老岩豆去看他时,他却说:“不偷都已经偷了,龌龊的名声已经背上身——我爽性还在这里蹦上两个月,等到春上下过猫崽,你才把大猫拿过来退赃——木子坡没有猫不行——”多么辛酸的话,多么无赖的举动,而造成这一切的都只有一个“穷”字。穷使得山里人变得没有“道德”,“穷”逼得山里人走上绝路。要在这样的农村实行改革,可以想象那将是何等的困难。木子坡人与鼠斗的惨烈场面的形成不是没有根源的,若不是老岩豆因五步蛇咬死老婆决意报复蛇而请来蛇魔,若不是蛇魔对蛇的过度捕猎,木子坡的鼠绝对不会那么猖獗,木子坡也不会那么贫困。为此作者用人与鼠的战斗提醒我们,在改革中,必须了解当地的实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事物的根本原因后对症下药。作品结尾,老岩豆的觉醒,赶走了蛇魔,对蛇的宽恕和保护,让读者看到了山里人的希望之光,也说明了改革的必然性—农村的发展是不可抵挡的。
(二)、大锅饭的后遗症—懒惰对农村改革的阻碍
解放初期,“”“大锅饭”给日后经济发展、农村改革留下了不少后遗症。这种后遗症的症状在农村中就显得更为明显,赵剑平同志站在历史高度,对此作了深刻的反省,为改革在农村的推行找到了症结。所以在其作品《穷人》中,作者一反“视穷人为歌颂对象,团结对象”的常规,把穷人推倒小说“法庭”进行严厉的拷打和审判。让历史来个沉痛的反省。小说的主人公唐二,是一个生在匪窝而不为匪,“热爱集体”,勇于向上级揭发单干的好人,一个不爱劳动,不爱土地输掉老婆也不认为耻的懒人,一个混吃混喝,无精无神的废人。当大锅饭停止供应,他在处处诉苦、告状而没有着落的情况下,只好钻进自家挖的煤洞,死于懒设安全支撑的塌方之中,作为一个典型的穷人历史形象,唐二是很有历史意义的,他既不是由于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造成的穷人;也不是因经营破产或天灾人祸使其倾家荡产的穷人,而是一个好逸恶劳,依懒成性所造成的穷人。在这种人身上,其自身的惰性是形成穷的内在因素,加之在‘以穷为荣’的“极左”的时代,人们推行大锅饭的经济政策,又助长了他的依赖心理,使他在穷得理直气壮中完全丧失了个性意识和主观能动作用,所以一旦其依赖的物质基础突然失去,就落得了可叹可悲的下场。唐二死于自家煤洞的塌方,实际上是历史对这种穷人命运的埋葬。唐二的形象,让我想到老舍笔下的阿Q。他们虽然都是穷人的代表,但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阿Q的形象是辛亥革命前后被压迫,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的缩影。他在经济上深受赵太爷等权势者的剥削以致一无所有;在政治上也深受压迫,不准恋爱、不准革命。他穷,但他努力过,他是在对现实无望时才变得自甘堕落、穷困潦倒。他是社会制度不平等所造成的牺牲者,他的穷,具有深刻的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是外在环境起主要作用下的穷,是个令人同情、哭笑不得的形象。但唐二则不同,可以说他比阿Q幸运。他有着绝对的政治自由,甚至还有女人,他的穷是一种人性的扭曲。文中他曾几次说到“我是穷人”,“穷人光荣”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为此,他不思进取,只要不饿死,无所谓做人还是做牲畜,心安理得的癞皮,不惜让自己的老婆养活自己。最后尽将老婆当赌资输出去——他的人性在他的“以懒成性、以穷为荣”的观念中一点点沦丧,可悲可恨。也因此他成了改革的最大阻碍者。文中他以穷人的身份去揭发单干,害怕分产到户,拖生产队的后腿,阻碍生产队的发展,在县里组织动员火秋坝的人炸老岩山修路时,他对城里干部愤起怒吼,也是他害怕改革、阻碍改革的具体表现,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让我们领悟到了在农村改革中,改革者必须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杜绝“穷人光荣”的极左思想的再次产生;另外,在改革中,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废止一切阻碍个性生产力发展的旧俗,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从各地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行改革。
(三)、农村领导者的固步自封对改革的阻碍
赵剑平在写改革、探索改革之路时,不仅仅将目光放在了山里的贫穷落后和山里人自身的愚昧无知及懒惰上,而是更进一步地描写了领导阶层在面对改革时出现的一系列矛盾而复杂的心理。领导阶层为了维护自身的威望,对陈规旧
俗的顶礼膜拜,不忍舍弃及思想上的固步自封是造成改革缓慢、乃至停滞不前的又一阻碍。
《赵剑平小说选》中有不少作品反映的是开山区之先锋者在将时代的风潮吹进古老的山乡时,由于这种风潮或多或少的损害了山里原有领导者的利益或权威,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时代风潮在山里也只是昙花一现,在领导者们的破坏下,先锋们最终不得不离开山区,放弃改革。在《破车》中,以破车为主线,通过买车、卖房、修车、毁车为故事发展梗概暗喻了改革在农村受到的巨大阻力之源。文中金狗由于槐子成了官村里了不起的人物,能“置起大家伙,干大事的人”。引起了他的妒恨。金狗是关村有名的能说会恰的能人,而且金狗他爹是村长,是村里的领导阶级。因为槐子的破车而转移了村人的视线,损害了金狗的权威。为了打击报复槐子,金狗先占了槐子心爱的女人晚月,为了将槐子及转移村人视线的“破车”彻底赶出官村,金狗不惜装疯砸车、打人,最终槐子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完全被破车吞噬,毁车离开官村。金狗这一形象是典型的旧制度下的领导者的代表,他对槐子及破车的一切打击、阻挠,说明了领导者对挑战到他们权威的新事物的挤压与排斥。赵剑平通过作品告诫人们改革过程的艰难,如果不究其根源,那么,农村改革就如同槐子的破车一样,终归是昙花一现。
此类文章,还有在《梯子街》中,村长韩幺叔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处处阻碍李佳新的各种创新改革。文中他自始至终都在重复着“这是规矩”、“要是九叔在九和了”、“要是九叔在九不会这样了”,深刻表现了一个农村领导者对陈规旧俗的崇尚与迂腐的性格,揭示了农村改革存在强大阻力的社会现实。但这阻力并不是坚不可摧的顽石,例如村长韩幺叔对女儿翠容与李佳新的婚恋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要走就不要打翠容的主意”到“让他拿媒人来”,再到后来的“故意遗落的锁着村公章的钥匙”。为我们改革在农村的推行指明了方向,也更让我们明白,任何新事物的从产生、发展到消亡,都是一个曲折、反复、漫长的过程。这个实例还让我们知道:改革会让领导者在村子里的领导地位与“一言九鼎”的威望岌岌可危,因此,领导者的自视清高与固步自封才是我们改革在农村受阻的症结所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们绝对不能急功近利,因为杀鸡取卵的方法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必须步步为营,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利用思想惯性,让新事物慢慢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实施改革。
二农村改革的希望
面对农村改革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赵剑平虽然有着深刻的认识,但他对改革并没有失去信心。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大批的改革阻力者形象,通过他们以说明改革艰难的同时,也塑造了无数英勇、顽强、先进、开明的改革者与传统思想及封建权威作斗争的典型事例,反应了农村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让人们更多地看到农村改革发展的希望之光。
(一)、与传统思想作斗争的典型对改革的促进作用:
在作品《破车》中,槐子就是这样典型的代表。他曾经是上过战场的退伍军人,有较开阔的视野,是具有现代意识、勇于创新的苦难农民形象的代表。他能正确评估自己和自己的家乡,正视乡里的落后,勇于把现代之风吹入官村,一辆破车是他改变自己、改变官村的全部希望。破车虽破,但它是官村人所见过的最具有现代化的东西。由于他的这种足够“时尚”的观念与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村里人长了见识,促进了农村改革的发展。在他与“反动势力”金狗等领导阶级的较量中,充分显示了他的顽强、坚韧。凭着一股冲劲、毅力,恁是把一辆破车拉回官村,逐步瓦解村人的传统思想,把“破车”这一现代化事物深深植入官村人的心中。这充分说明了改革是不可阻挡的,农村改革发展是必然趋势。
《穷人》一文中,作者在塑造唐二这个典型的反改革者形象的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改革者的典型。共产党人大胡子,在他进入火秋坝后,了解了当地实情况,从实际出发带着宣传队上老岩山,在思想上进行改革,指导火秋坝人走正路,而后带领人们搞单干、求发展。把一群“土匪”改造成改革的支持者,为火秋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与之共奋进。村人马头儿原为匪头,但在大胡子的教育和影响下,也积极响应改革,督促村人听从大胡子的号召,大力发展,实行农村改革并最终成为改革的先锋代表,对火秋坝的改革顺利推行起到了带头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事物的正确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指导,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也是农村改革历程中重要经验。火秋坝的发展正说明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形势一片大好,改革之风遍及神州大地。
(二)、对封建权威发出挑衅的事迹对农村改革的贡献:
在《梯子街》中,主人公李佳新是村里的“两支钢笔”,虽然在他毕业后,无论是把城市淘汰的书籍低价收购后在梯子街搞书刊出租,还是请村长出面让人集资开录像,出发点虽是想赚钱,无可厚非,但他确确实实地给梯子街带去了城市的“新鲜”,促进了梯子街的发展,如烤烟、养鱼、桔子种植等技术及计划生育宣传。在这一过程中他曾受到韩幺叔等领导派的阻挠,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用他的方法,让梯子街的人逐渐接受了他带进来的“新东西”,推进了梯子街的发展。与翠容的爱情,更是对传统媒妁之言的挑战,最后做出离开梯子街的决定,表面上是为了忘记过去,走出阴影,但更深层是对韩幺叔等领导者的无奈与对新事物无限向往与追寻。文中翠容对李佳新的爱情是那样自然而然,没有一丝肆意渲染,尽管她也是“两支钢笔”,但思想的深处毕竟受来自于父亲传统观念的熏染,不敢对“改革”在语言上有太多的表现,然而在行动上却一切以李佳新为准,就是在父亲面前,对李家新的作为也是处处维护,在文章结尾,翠容承认了自己的感情,并向李坦白,赤裸裸地反映了年轻人对新生事物、自由的向往与渴求。无论是给官村带去城市的新鲜还是对婚姻自由的追求,虽都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无一不是在对官村封建权威发出警示!这充分说明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的发展必然趋势,新知识、新思想取代农村旧文化、旧思想势在必行,更进一步的说明了农村改革必然性。
(三)、燎原的星火给人似曙光的希望
赵剑平小说不仅从反改革者与改革者之间的剧烈斗争中反应出农村改革的希望。部分作品还专写农村改革的希望之光。
在作品《细长的山路》中高中生惠芬和张新强为给洗河村修电站东奔西走,并最终在他们的带领下修成了电站。然而在一个雪夜陈新强因担心新架的电线被凌冰压断,一个人冒着严寒忙了大半夜将线路上的冰
块震落,在回家途中因劳累过度从两丈多高的下水孔摔下去…文章以惠芬出嫁起头,写出了新式的爱情故事,在出嫁途中几个送嫁的年轻小伙的心理描写,说出了他们各自对惠芬的爱恋,更表达了他们对惠芬的理解和敬佩。惠芬——一个勇于挑战旧的传统爱情,一个思想开明,受过新式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年轻人,她就像是燎原之火带动着洗河村和木溪寨的人们建水电站、铺路等。把时代的先进带入落后的山村。
赵剑平小说从农村改革所受的阻力和农村改革的希望两大方面,以推进农村改革为艺术追求,给后人提供了改革经验、教训。说明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农村改革是在曲折中向前迈进的。在改革过程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方法技巧,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稳步前进。同时看到了农村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前途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赵剑平.赵剑平小说选[M].作家出版社,1995.4
2、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Z].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5,(1)
3、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Z].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6,(5)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5、斯蒂文.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8
6、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4.11
7、文学理论基础编写组编.文学理论基础[Z].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8
8、张怀瑾.文学导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1986
9、叶敦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10、杨西光.社会变革中的哲学思考[Z].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
毕业论文指导.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