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影响

时间:2022-11-16 05:33:00

导语:论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认真研究因特网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对网络“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抵御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消极、颓废、错误的思想和信息,减少和避免网上自由化思潮、西化和分化图谋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已成为现实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二、网络发展给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

网络,这个开始用之于军事作战计划的产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仅仅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分析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形成了当今的因特网(Internet)。在之后的20年不到的时间,作为一种信息高速公路雏形的因特网取得令人震惊的发展。截至1998年全世界已有186个国家、地区,1亿多人使用,并且正在以典型指数增长的方式发展,其主机数和联入网络数大约每10个月翻一番。我国1997年上半年,网上用户已增至400万,1999年底将近1000万。据专家预测,到2013年我国网民将达到3000万。

进入20世纪,原来只为军事、科研、教育服务的因特网,已广泛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开始形成了人的第二个生存空间——“网络社会”。也即是构筑起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相互联系的人们总体”。这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虚拟社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面对的世界不是一个由原子所构成的物理世界,而是由没有颜色、重量、长度的比特(bit信息最小单位)所组成的信息世界。现代人既生存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也要生存于网络社会之中。这两种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网络社会永远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单独存在,而现实社会正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社会,甚至已经到达离开网络社会就会陷入瘫痪的状态。人类第二个生存社会、生存空间的出现,这是有史以来人的生存方式的一次最巨大变革。

网络的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量大、速度传播快、覆盖范围广泛,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王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往空间。能否在信息全球化条件下及时地捕捉信息,准确地掌握人的思想变化,将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其次,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户外宣传等现有众多媒体的所有优点,具有整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信息,内容涵盖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思路。

第三,网络无国界,网络无年龄,人们在任何一个网络的终端都可以自主地、随心所欲地“周游”,真正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理想。信息全球化条件下各种社会力量都力图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各种思潮纷至沓来。由于人的自主性空前提高,从而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特征也更加明显。

进入网络世界,从触摸电脑的儿童至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在进行自已所想要的一种思想游戏规则,敲打自己的思想,吸取个人的“营养”,这种“营养”直接影响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第四,网络交往匿名性。相互交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这种交往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各种“虚拟”的或电子的共同体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社会其他群体和机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网络世界互动关系的虚拟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了人们感性上的隔膜。

三、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方法

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开辟网络阵地:某些网站受经济利益驱动,商业味过浓,没有完全发挥“教化”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开辟更多的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状态。同时要规范、激励网上出版社,使其多出精品。

(二)培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改变人,作为网络的主体——人,也可以改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通过网络阵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通过有着较高道德素质的国民进一步改变网络,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应大力培养既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又掌握网络理论和操作经验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网络便捷的交互能力也会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质。

(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与传统受教育者相比较,上网的人们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选择接受信息,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超信息量、立体化、交互性强及方便快捷等特点,凸现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进行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四、互联网络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互联网络给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传播媒体的变化使宣传思想工作宣传地域全球化。互联网络的发展使网络传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报纸、期刊、书籍、专利文献等现实世界存在的信息统统移置到互联网上,实现几乎不受地域限制的多媒体网络通讯,被人们认为是继电视、广播、报纸和出版之外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络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往空间,它使得“地球村”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因此,互联网络的运用使宣传思想工作宣传的地域全球化。

(二)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宣传思想工作的宣传形式多样化。与电视、广播、报纸和刊物不同的是,在互联网上,个人或组织可以完全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出版”自己的言论,被称为的网上作品。现在国内的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类似个人办媒体的情况,如“个人主页”、“电子公告版”、“电子邮件杂志”等。石家庄火车站党委书记王跃同志在因特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就是一例。王跃同志在网站上设有“形势报告、政治论坛、理论学习、企业文化”等四十多个栏目。据知这个网站开通不到两个月访问人数2万五千多人,许多还发出电子邮件,进行问题咨询。互联网络的综合宣传形式将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三)传播功能的变化使宣传思想工作宣传功能多样化。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功能越来越多,给新闻事业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由于网络的版面不受限制,数据库可保存已经刊发的所有新闻信息,供网民浏览,通过互联网络,网民不必出门就可查阅、浏览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难以数计的电子报刊。

(四)传播效果的变化使宣传思想工作的宣传效果经济化。网上新闻的“即时播发”和滚动播出极为便捷,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互联网络的特性,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以经济合理的投入,来充分利用全球网络资源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互联网络上建立宣传网站,各宣传单位可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不搞重复建设,并且宣传面更广、速度更快、容量更大。

五、互联网的发展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有人把互联网它比喻为一块巨大的陨石,正向我们整个经济社会、产业社会砸来,给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

(一)互联网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人们的思维

随着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网络互联系统迅速向全球扩张,与因特网联网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流经因特网的信息不断增长,促进了全球范围因特网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因特网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信息市场。中国的网络发展也相当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0年1月18日的第五次中国互联网用户调查结果表明:截至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计算机数已达350万台,上网用户总数890万,有网民1000万。从几次调查的情况看,最让入吃惊的是上网人数每隔半年就翻一番,可见,中国的网民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国际互联网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能拉近不同社会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人们的思维,从而导致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

(二)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多采多姿的生活方式

在互联网上,人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消费者和受众,人们可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生产或生活过程,成为生产者和创造者;人们也可以从远程网上选择最优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人们还可以通过虚拟社区,享受交友、娱乐、购物乐趣,这些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传统的生活方式。从中国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的信息来看,39.6%的用户希望获得商业咨询,32.8%的用户希望获得金融信息,80.4%的用户希望获得科技信息,42%的用户希望获得社会新闻,24.8%的用户希望获得休闲信息。这些都说明了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是多样化的。互联网带来的深刻革命不仅创造了全新的经济,同时也将为和正在为人类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

(三)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变成真正的自由人,人们的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人们可以将喜爱的信息随心所欲地给他人;也可以用多种方式下载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信息;还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看某一节目,新闻联播还可以在自己设定的时间播放。人们还可以在网上购物、网上存取款等,避免了来回折腾的痛苦。再如:现在网上求职也成了一种时尚,在我国,大学生网上求职也比较多。目前,大学毕业生们找工作的途径也比较多;寄出一封一封的求职信;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自荐;网上求职等等,网上求职方便快捷,是一种好方法。总之,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行为模式的束缚,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

六、探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网络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着力研究并着手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坚守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网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一是坚守唯物主义阵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互联网上确实存在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东西,它们麻痹人的思想,瓦解人的斗志,动摇人的信念,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二是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它对于团结各种爱国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因此,网上宣传必须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正确引导人们思想走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网民素质。网民的高素质是互联网络在全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通过网络手段,加强对网民的网络行为道德和伦理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互联网络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斗争,是高科技的竞争,而归根结蒂是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互联网络使我们的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面临着严峻考验。由于我们对互联网络在国际意识形态中的作用认识不够,经济投入少,对互联网络这种现代科技传播手段还较陌生,现有的信息平台没有充分利用,我们的网站内容还不够充实,变化小,更新慢。我们的网络宣传还不很适应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攻击的需要,没有在互联网络上形成强大的对外宣传攻势,使得我们在国际形态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加强网民的网络行为道德的宣传教育,制定网络守则,约束网络行为,建立具有普遍适应性、层次较高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标准。

(三)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制定网络政策、法规。互联网络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和生存土壤。由于网络文化市场不成熟,不规范,政策法规不健全,使网上资源的开发缺乏良好的环境条件,出现数字化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网络图书对目前传统的出版形式提出挑战,已经引起版权问题上很大争议。这些都给“扫黄打非”工作增加了难度。目前,各国政府纷纷制定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政策,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思想教育工作者针对互联网络对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加强网上舆论监控、建立宣传网络信息平台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与网络政策相适应的有关政策,以加强网络舆论的导向和引导。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网上舆论的调研、管理和网络文化的治理工作,有关机构研究制定有关网络法律、法规。

(四)建立网络文化运行体制。互联网络的发展需要计算机、电信、宣传文化等多种产业部门的有机结合,而现有文化体制尚不适应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尽管不少新闻、文化部门已经上网,但多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未形成整体合力,缺乏对国际网络的挑战能力和措施。因此,创立一种全新的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互联网络文化产业运行体制,是我们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五)加强网络管理和规范。传统的媒体是牢牢掌握在党和政府的手中的,受众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互联网络突破了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范围,扩大了受众接收信息的自主权,增强了受众对信息的能力。又由于网民多匿名在线交往,因此,不同国籍、不同地域、不同意识形态以及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的这种交流会呈现相当的复杂性,使得舆论导向的控制更加困难。而且网上的宣传往往是“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因此,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要针锋相对,澄清是非曲直,进行“解毒”“消毒”工作,要切实加强对网上各种主页和网站的管理引导以及对非法反动信息的删除工作,加强网上舆论导向和引导。

(六)加大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含量。从问题分类来讲,人的思想活动变化规律,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二是主观上的认识因素和思想状态。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第一个层次是解决政治问题,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四信”问题。第二个层次是解决意识(即思想)问题,即“三观”、“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问题。第三个层次是解决认识问题,即“四科”(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问题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等。第四个层次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新情况,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人们的思想统一化、本质化、形成凝聚力。

七、结论

互联网络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如何抓住机遇,利用网上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内对外宣传,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抨击别有用心者对我国的抵毁、攻击,澄清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是非曲直,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应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学习有关互联网络知识,充分认清互联网络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尽快熟悉互联网络并学会网上操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服务。

参考书目、文章:

《理解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

《网络电脑的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廖巨农

《网络网站社会、人、教育》鲁洁

《发挥电脑网络作用、教育新模式》谈小东

《互联网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冯智宣

《互联网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张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