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

时间:2022-10-18 03:38:36

导语:肉鸭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肉鸭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

肉鸭养殖是南宁市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前曾保持3000万~4000万只的年出栏量。传统的肉鸭水养,吃喝拉撒全在水里,鸭粪直接排入水中,无法收集和利用,污染了水质,即便是池塘鱼鸭套养,也影响了水产品质量安全,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还会引发江河湖泊的水体污染。近年来,南宁市开展邕江、大王滩水域综合整治等一系列保护水源建设生态南宁的措施,严重制约肉鸭养殖产业的发展。为既能保生态,又能促发展,南宁市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以生态发展为导向,采用科学选址、标准化栏舍、适度规模、分散饲养等技术集成应用,鸭粪通过干清粪收集堆沤发酵,变成有机肥料还田利用,实现粪污源头管控和末端综合化利用的生态循环模式,践行了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南宁市肉鸭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南宁市的肉鸭有传统的水养和新兴的旱养。旱养是指在饲养期不让鸭子下水,整个饲养过程完全在鸭舍内进行的饲养方式。水养主要以散养为主,旱养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肉鸭规模旱养始于2011年,经过8年来的大力推广,出栏量逐年攀升。2018年,全市规模肉鸭出栏量为2833.47万只,其中水养出栏量为792.31万只、旱养出栏量1596.19万只,旱养占肉鸭养殖出栏量的65%,形成了逐步取代水养模式的态势。

2引进初期的肉鸭旱养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引进的两种养殖模式不利于粪污收集利用。肉鸭旱养实现了粪污收集,且不受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制约,便于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提高了肉鸭成活率,同时能突破水域限制,不需要水面即可实现规模化饲养,为养殖肉鸭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我国肉鸭旱养的发展自北向南,起初,南宁市引进了当时国内比较成熟的北方普遍使用的两种养殖模式,即平养模式和高床养殖模式。2.1.1平养模式。平养模式即在平实的地面直接放养,新建的场地养殖效果都不错,随着养殖批次的增加地面对污水的吸收能力变弱,随着肉鸭日龄的增大、排泄量的增加,脏、湿、臭现象日益凸显。2.1.2高床养殖模式。高床养殖模式即在水泥地板上架起不低于0.5米高的网床,鸭子在网床上饲养,排泄物通过网眼排泄到水泥地板上,用高压水龙头冲洗清粪,冲水清粪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储存和处理难度增大,同时增加人工成本,若不及时冲洗,脏臭现象明显。2.2大规模肉鸭养殖造成局部污染。为降低建造基础设施和人工成本,两种模式大都采用大规模养殖,堆集了大量的粪污,增加了处理利用的难度和成本,引起严重的局部污染,引进的肉鸭旱养新技术遇到了严峻的考验。

3肉鸭旱养实现粪污资源利用

以问题为导向,2012年,南宁市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牵头联合养殖龙头企业,依托科技项目,围绕生态发展目标,开展肉鸭旱养养殖模式、饲养密度、场地规模等方面的研究。综合“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及人工成本、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等因素,几经探索,南宁市成功探索出适合本地发展的平地垫料养殖模式。和标准化栏舍,集成了“合理密度、分散饲养、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养殖技术应用,实现了肉鸭粪污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3.1创新技术集成应用推广。3.1.1平地垫料养殖模式。经过对引进的两种模式的饲养比较实践,结合南宁市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创新了平地垫料养殖模式,即在平地铺垫木屑、刨花的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根据地面的干湿度添加垫料,垫料充分吸附了粪污,达到了地面干湿度可调控,保证鸭舍地面充分吸收鸭粪中的水分,保持有利肉鸭生长环境的干爽度。饲养过程中不用清粪,减少肉鸭养殖过程中的清粪次数,待整批鸭出栏后空栏彻底清除处理利用,相对省工省力。3.1.2建改标准化栏舍,实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综合采光、饲养管理、粪污收集处理技术及成本等要求,标准鸭舍采用四周敞开式立柱框架结构,柱与柱的间离5m,长度为50m~80m,宽度7m~12m,高度2.7m~3m(滴水线);屋顶采用人字形,高度1.2m,屋顶材料泡沫厚度为≥3cm的夹心蓝色彩钢板或反光的铝合金板。鸭舍四周全部采用机械卷帘,四周及中间做高50cm围网做隔栏,鸭舍地面要平整实泥地,在两侧滴水线处各挖一条深30cm、宽20cm集雨沟,实现雨污分离。以一侧立柱为界向里挖一条三面光向污水出口处有一定倾斜度的排污水沟,最浅端深15cm、宽150cm~200cm、长度与鸭舍一致,污水沟上铺设竹条或塑料网架与地面相平,在污水沟正中上方吊装饮水壶,高度以鸭子伸头可饮水为宜,鸭子饮漏水通过污水沟汇集收集,实现干湿分离。同时配套污水贮存氧化池、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安装喷雾淋水等降温设施。3.1.3合理的饲养密度。通过生产实践数据及试验对比测算,总结出南宁市肉鸭旱养的合理密度如下:冬、春季节3只/㎡~3.5只/㎡,夏、秋季节2.5只/㎡~3只/㎡。密度过大,会造成鸭子成活率低、体重偏低等问题,密度过小,则浪费场地和人力。3.1.4分散饲养+种养结合。结合以单个农户饲养为主的生产模式和粪污就近全量资源化利用,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单个养户鸭舍面积1500m2~2000m2,单批养殖量4000只~7000只,提供消纳鸭场粪污的周边农业种植用地30亩~40亩,鸭场产生的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就近全量还田消纳,可达到一个种养结合的生态平衡。

4做好粪污的全量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通过创新平地垫料养殖模式和标准化栏舍,结合“合理密度、分散饲养、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养殖技术应用,实现了肉鸭养殖粪污可全面收集利用,结合采用“干清粪发酵生产有机肥+污水无害化处理”用于种植业,达到粪污全量资源化综合利用。平地垫料模式养殖的肉鸭大部分的粪污都排在鸭舍上,少部分随饮漏的水进入排污槽。以刨花、木糠为主的垫料能充分吸收其中的水分,垫料上的鸭粪一般为当批鸭出栏后空栏干燥几天后干清粪,干清的粪便自然堆沤发酵生产有机肥,或添加专用微生物堆沤发酵生产有机肥。传统的自然堆沤发酵方式时间长,臭味大,而且发酵不彻底,未能达到充分利用。在广西全区大力推行“微生物+”畜禽现代生态养殖的背景下,南宁市加大“微生物+”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推广工作力度,在肉鸭旱养上发挥益生菌的威力,在饲料、环境消毒和粪污无害化处理三个主要环节使用益生菌。用粪污处理专用微生物,将鸭粪快速发酵,将本来腥臭水分大的鸭粪生产富含氮、磷、钾的有机肥,用于种植业。随饮水漏到排污沟的部分鸭粪,在排污沟下方修建三级集污氧化池,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还田。鸭粪经处理发酵成有机肥后,污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用作液态肥,不仅避免了对江河湖泊等水体的直接污染,还能变废为宝,成为种植业需要的有机肥,实现肉鸭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对实现肉鸭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5存在的问题

5.1容易产生湿臭。肉鸭旱养周期短,鸭粪含水量大且腥臭,益生菌在养殖过程中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容易产生湿臭现象。5.2栏舍简陋。肉鸭旱养起步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栏舍以农户建设为主,因大部分农户资金短缺,在栏舍建造方面能省尽省,以致栏舍建造比较简陋,设施薄弱,达不到标准,影响养殖效益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6对策建议

6.1继续开展课题延伸研究工作。加大益生菌在肉鸭养殖中的应用推广,解决湿臭问题。6.2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财政扶持,利用设施农业资金,加大鸭舍标准化改建力度。6.3加大肉鸭生态养殖模式创新工作力度。结合全区现代生态养殖推广工作,通过创新、总结出易推广普及、更具可操作性的肉鸭生态养殖模式。

作者:韦兰锋 李凌波 卢维 蒙善朝 单位:南宁市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