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防范策略

时间:2022-09-07 03:27:07

导语:畜禽养殖污染防范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畜禽养殖污染防范策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宝应县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做好畜禽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尽快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笔者对全县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1畜禽养殖业及污染防治现状

1.1畜禽养殖业现状

2008年度,宝应县生猪出栏为35万头,存栏16万头;三禽出栏为1250万只,存栏340万只。全县目前生猪集约化养殖的场户为29户,年出栏生猪8.5万头,存栏生猪4.9万头;肉禽集约化养殖12场户,年出栏肉禽201万只,存栏17.4万只;蛋禽集约化养殖场户14个,年出栏蛋禽31.2万只,栏存蛋禽38.1万只。据调查,现全县养殖最多的畜禽品种为猪、肉鸡和蛋鸡,三者存栏数之和为全县存栏总数的79.8%。全县畜禽养殖业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安宜、范水、夏集、柳堡和泾河5个镇;蛋鸡养殖主要分布在柳堡、安宜和范水3个镇;肉鸡养殖以柳堡、夏集和泾河等镇较为集中;鸭养殖主要分布在射阳湖、鲁垛和范水等地;鹅以射阳湖为最多,山阳镇、小官庄次之。该县猪、鸡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但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发展不平衡。全县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共55个,其中集约化养猪场主要分布在安宜镇、柳堡镇和范水镇;集约化肉禽场主要分布在柳堡镇;集约化蛋禽场主要分布在安宜镇、柳堡镇和鲁垛镇。

1•2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状况

2008年全县畜禽粪便产生总量为61.97万t。其中粪39.06万,t便22.91万;tCOD产生总量为17344.57;t集约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总量为28.14万,t其中集约化猪场13.64万,t集约化禽场14.50万t。各类畜禽中,猪粪便产生总量最大,鸡和鸭分列第2、第3位。以上3类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全县总量的91.76%。各类畜禽中,猪的污水产生量最大,占畜禽污水产生总量的36.56%。全县畜禽粪便使用总量为38.73万,t综合利用率为62.5%。利用方式以还田为主(含出售、堆肥和直接还田),占使用总量的93.2%;少量用于水产养殖,占1.2%。鸽粪便综合利用率最高,达92.0%。畜禽粪便使用水平是反映污染负荷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等于区域畜禽粪便使用总量除以该区域耕地总面积,其全县畜禽粪便使用水平为7.17t/hm2。畜禽养殖污水主要来源于畜禽冲洗及养殖场所的地面冲洗。2008年,全县畜禽污水产生量为229万,t污水处理率为18.6%。猪养殖场中,采取干清粪工艺的占猪存栏总数的73.7%;蛋鸡养殖场中,采取干清粪工艺的占蛋鸡存栏总数的64.2%。据调查,规模养殖场建有沼气池的仅有2个(夏集镇庭余猪场、夏集镇永红猪场);规模养殖场采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的很少,仅有扬州市金绿健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和宝应县中宝德园有机农场;少数集约化养殖场将粪便送往地力源有机肥厂;极少数养殖场将沉积的粪便通过干湿分离处理,经过晾晒、包装后,销往果园、林园、菜园等地;绝大部分养殖场基本没有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粪便主要是提供给附近农民种菜、种粮。这些粪便的还田率虽然在60%以上,但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少粪便和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塘、鱼塘,给环境、特别是养殖场附近的土壤生态和水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1•3污染防治现状分析

随着畜禽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污水对周围环境构成严重影响。调查显示,规模养殖场对周围环境污染以集约化养猪场影响最大;批量蛋鸡圈养居其次;园地生态放养优质鸡对环境污染较小;另外,以稻田放牧为主的稻田养鸭,由于放养密度小,鸭粪直接还田,对环境污染极小;半圈养的鸭,由于喂混合饲料较多,并以河塘为活动场地,如饲养量大,密度高,则对水体有一定污染;肉鸡、羊、鸽粪由于较干,可以干湿分离,直接作水产养殖的饲料或销往果园作肥料,再利用率高,对当地环境影响也较小。集约化养猪场、蛋鸡养殖场的粪便和养殖场未达排放标准的污水排放,或致使周边农田肥力过剩,造成周围环境逐步恶化,农作物不同程度减产;或排入水体,造成附近的河水、地下水等水质氨氮含量超标。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该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养殖的污染危害认识不到位。多数养殖户和相关政府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重视,普遍存在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没有把治污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水平低下。2008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90.5万,tCOD排放量为1205.15,t而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量竟达229万,t相当于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1%;畜禽养殖业COD排放量为17344.57,t相当于工业废水COD排放量的14.39倍。全县养殖场污染处理设施极不完善。有的养殖场虽有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池,但其容积小、处理能力不足,与污水产生量不配套;有的养殖场任意将畜禽粪便堆放在场外、村边等,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尤其是宝应县畜禽养殖业正从散养向集约化养殖过渡,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污染就更为严重。夏集肉猪养殖园区、柳堡肉鸡养殖园区、安宜金鸡禽业、永兴禽业、扬州丰宝公司、扬州丰源生态公司、安宜顺太公司等12个园区已建成;范水瀛宝公司、泾河九九牧业、西安丰天路达等一批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正在建设之中。扬州二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在柳堡和小官庄等镇,已经建成了10个肉鸡的养殖小区。目前,园区年可出栏生猪10万头、出栏肉鸡200万只、饲养蛋鸡40万只,但这些集约化养殖场(区)均没有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治理滞后状况非常严重,污染隐患巨大。2008年,全县畜禽养殖业污水处理率仅为18.6%,粪便处理率为62.5%。

(3)污染防治措施落后。绝大多数养殖场连最起码的干湿分离(粪便与冲洗水分开)的措施都没有采取,产生的污水大多经排水沟进入储水塘自然蓄积。有的沟、塘未采取防渗措施,跑、冒、滴、漏普遍存在,特别在雨季,很难防止塘水外泄而造成二次污染;有的利用水塘养鱼,但污水入塘前并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容易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有的采用明沟(甚至土沟),或采用排洪沟和排污沟合用,未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造成雨水和废水共排,增加了废水排放量。此外,现有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对病死的畜禽尸体,未作处理与处置,也尚未设置专用的焚烧设施。

(4)环境管理水平低。目前,畜禽养殖场尚未对污水、粪便和恶臭进行定期监测和每年定期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及监测结果,排污口尚未设置环境保护部规定的排污口标志。

(5)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该县畜禽养殖业遍布于各乡(镇)、村,虽有利于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但对集中治理却带来了难度。

2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产业化的基本原则,对畜禽粪尿进行综合处理。(1)减量化。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流、饮污分离等技术手段,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治理成本。如对猪的饲养过程,采用“改自来水冲圈为无水打扫、改滴供水为自动乳嘴式饮水、改稀料喂养为干湿料饲喂养、推广良种、缩短饲养周期”等技术措施,减少粪尿排泄[1]。(2)无害化。将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控制环境污染。首先将粪便干湿分离,干粪经堆积自然发酵后,用作肥料,污水经蓄粪池沉淀后,实行达标排放。(3)资源化。通过制作有机肥、再生饲料等综合利用途径,减少污染物排放。如养殖场可建设沼气池和有机复合肥料厂或再生饲料厂,变废为宝。(4)生态化。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等有机结合,推广“鸡-猪-沼-菜”等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化肥使用量,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促进养殖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生态化。

3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措施

3•1前期防治措施

(1)统筹规划、合理选址、适度规模,是防止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重要途径。在选址上,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境敏感区。(2)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区),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报批。(3)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畜禽粪肥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运时同时予以落实。(4)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的隔离。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推行雨污分流,污水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应采用干法清粪工艺,不可与便尿、污水混合排放,并实行日产日清。改湿法清粪为干法清粪工艺,禁止水冲粪式的工艺运行。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料水分离的目的,在于从设施上和工艺上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2]。(5)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污染地下水,贮存设施顶部应设置防雨盖顶。(6)提倡发展集约化养殖场,有计划地推广生物发酵舍的零排放技术。

3•2中期控制措施

(1)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总量。鸡场、猪场宜采用饮水器,可大幅度降低饮用水量及污水排放量。畜禽舍清洗用水是畜禽养殖用水的主体,不同的清洗方式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要尽量采用节水的清洗方式,降低用水量,减少养殖污水的排放量。

(2)通过营养调控,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如:饲料中使用合成氨基酸,可降低粪尿中氮的排出量;使用植酸酶,可降低粪尿中磷的排出量;使用益生素和非淀粉多糖(NSP)降解酶,可降低不可消化的营养素排出量;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可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使用除臭剂,可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3]。

3•3固体粪肥、畜禽场污水、臭气处理措施

(1)固体粪肥的处理与利用固体粪肥的处理可采用下列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利用畜禽粪便干燥技术。使用时要先进行除臭、灭菌、脱水等处理,干燥后可作燃料,或加工成有机肥。化学处理技术:指在畜禽粪便中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丙酸、醋酸、磷酸、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等,达到杀菌消毒效果。好氧发酵技术:在供氧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物料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粪便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放出H2S、NH3等气体,使非蛋白氮转化为可消化氮,故经发酵可得到无臭、无虫卵及病原菌的优质有机肥[4]。厌氧发酵技术:厌氧发酵技术主要用于沼气生产,所以又叫沼气发酵技术。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是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作物秸秆与养殖场粪便一起堆沤发酵,以供作物生长时利用。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中对作物不利的物质,是好氧发酵技术之一。综合利用技术:将各种资源化技术组合起来,以提高废物的利用处理效率。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立体养殖[5],充分利用地面、空间或水域从事养殖业,实现资源多层次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

(2)畜禽场污水的处理方法与利用畜禽场污水的处理可采用下列处理系统。固液分离与理化处理系统:固液分离→沉淀→气化→酸化→净化→鱼塘→排放。该处理系统可将污水净化达到排放标准,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厌氧池发酵处理系统:畜舍排出的粪水→厌氧池→沉淀池→净化池→灌溉农作物。该处理系统能使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6]。畜禽污水的利用要求: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畜禽污水经治理后,若向环境排放应符合排放标准;污水作为灌溉用水,在进入农田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3)臭气的控制措施臭气的控制可采取下列方法。吸附法:向粪便中投放吸附剂,减少气味的散发。常见的有沸石、膨润土、锯末、蒿属植物等;焚烧法:将有臭味的物质焚烧,以减少臭味的强度;化学除臭剂:常见的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钾、双氧水、臭氧等;构筑防护林:种植绿色植物,是一种防止气味扩散、有效减少气味的方法[7]。

4落实防治措施的有关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长效管理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以“综合利用为主,末端治理为辅,推广先进治理技术,实现养殖和种植相结合,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成立全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由县环境保护局和县农林局的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全县的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各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长效管理的目标和制度。

4•2强化环境监管,依法治理污染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9号令)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宝应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和《宝应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于现有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要清理好禁养区、整顿好限养区、规范好养殖区,使环境监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从政,从而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对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县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时,应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作为重要内容,环保部门要强化对畜禽养殖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4•3分解目标任务,实施齐抓共管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层层抓落实,明确责任人,落实到每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并将其污染防治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中,按责任书要求,结合宝应县创建国家生态县以及各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卫生村工作,做好督促、检查和考评,确保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目标的实现。在执行和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规、政策、标准、规划、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的过程中,有关政府和部门要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要制定畜禽养殖业发展及污染防治计划;各级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的监测,把好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的审批关和“三同时”检查验收;各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年度和中长期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污染治理计划,负责对全县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措施和防治技术进行推广、指导、服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畜禽养殖场前期审批和年审过程中,必须先取得环保部门和农林部门的认可,以进一步加强管理;各级卫生、农林、水利、土管、劳动和城管执法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协同环保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对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

4•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广泛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分层次、多渠道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和自觉行动。同时对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培训和指导,采用现场参观、专题讲座等方式,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养殖模式,提高养殖场污染治理水平,推动畜禽养殖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