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健康养殖与传统养殖对比

时间:2022-05-15 08:52:28

导语:草鱼健康养殖与传统养殖对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草鱼健康养殖与传统养殖对比

草鱼是我县养殖和居民消费最大的水产品种。为进一步提高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养殖效益,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笔者在福建省宁化县顺丰渔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草鱼池塘健康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与传统养殖技术进行对比并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时间和地点:本试验于2018年1-12月在福建省宁化县顺丰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进行。2.池塘条件:试验塘选择2口面积均为10亩,2015年兴建的标准化商品鱼池塘。塘体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背风向阳;水源为山涧水,清新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常年水深保持在2.3m,水体透明度在35cm左右;壤土底质,疏松通透,保水保肥,塘底平整并略向排水口倾斜,进排水系统分开。将采用健康养殖技术的试验塘称为1#塘,采用传统养殖技术的对照塘称为2#塘。每口池塘均配自动投饵机一台,草台一个,此外1#塘配3kW微孔增氧机一台(配置10个增氧盘),2#塘配3kW叶轮式增氧机二台。3.放养前准备(1)清淤消毒:1月中旬,两口池塘于苗种放养前30天将水排干,进行清淤整修,池底淤泥控制在15cm左右,经曝晒霜冻10天后注入9cm新水,按每亩75kg的生石灰块灰化浆趁热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底病原体和野杂鱼等。(2)注水和肥水:2月6日,在1#试验塘每亩施500kg、2#对照塘每亩施800kg经发酵腐熟并与漂白粉按110:1充分搅拌均匀消毒的牛粪作为基肥培养浮游生物。放苗前6天在进水口安装60目的聚乙烯筛绢过滤,逐渐加水至1.6m,待池水变成豆绿色,透明度在30cm时在1#试验塘施用芽孢杆菌。4.鱼种放养(1)鱼种来源:草鱼、鲢鱼、鳙鱼、建鲤、团头鲂、鲶鱼等鱼种来自宁化县鱼种场,黄金鲫则从顺昌县兆兴鱼种有限公司引进。(2)苗种选择:放养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活泼溯水性强、无病无伤无寄生虫、眼睛水晶体光滑润泽,畸形率和损伤率不超过1%。(3)放养时间:2月16-28日陆续投放草鱼、鲢鱼、鳙鱼、建鲤、团头鲂等苗种;3月8日,每口池塘中又投放200尾南方大口鲶鱼种。(4)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及放养密度:试验采取主养草鱼,搭配混养鲢鳙鱼、建鲤、团头鲂、鲶鱼和黄金鲫。苗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分钟,草鱼种还需注射草鱼“四病”疫苗;鱼种投放应选择在进水口附近避风向阳处采取多点投放,前后温差不超过3℃。2月16日至3月8日,1#塘投放草鱼8000尾、净重1000kg,鲢鱼和南方大口鲶2200尾、净重215kg;2#塘投放草鱼4000尾、净重500kg,鲢鳙鱼、黄金鲫、建鲤、团头鲂、鲶鱼等7000尾、净重537kg。鱼种投放情况详见表1、表2。5.饲料投喂(1)饲料选择:试验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1#塘选择草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生产用料,当鱼平均体重低于200g/尾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0%,粒径2.0mm;平均体重超过300g/尾时选用蛋白质含量26%左右、粒径3.0mm的沉性颗粒料。2#塘则选择普通池塘淡水鱼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8%左右。(2)驯食:2月底当水温达到15℃便开始驯食,驯食期水质宜“清瘦”,每次定时喂食前在食台边敲击竹筒数响,刺激鱼体产生吃食条件反射,然后再开始呈扇形慢慢撒喂。每天投饵1次,约占鱼体重的0.5%,按“少—多—少”和“慢—快—慢”的节奏进行,持续10天养成聚群上浮水面抢食的习惯即可转入正常投喂。(3)投喂方法:饲料的投喂按照“四定”原则采用自动投饵机进行,同时根据水温、水质、天气和鱼的活动摄食情况调整日投饵率和投饵次数,一般以鱼吃七八分饱为宜,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当水温低于25℃每天投饵2次,分别为上午9:00和下午4:00,日投饵率为2.0%左右;当水温超过25℃时则每天投喂3次,分别上午8:30、中午1:00和下午4:30,投饵率控制在3.0%~3.5%左右。在7、8两月采用精料和青饲料相结合的办法,即精料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1.5%、青饲料占鱼体重的15%~20%,一般控制在吃完青饲料后仍有少数鱼在饲料台觅食为宜。当进入9月份即养殖后期,增加精料的投喂,采取逐渐加量的方式,但最大投喂量不超过鱼体重的4%~5%。6.日常管理(1)水质管理:水体交换与水位调节。为有利于提升池水温度,在养殖初期将池水保持在1.6m深,当进入5月中旬池水温度达到25℃时将水加至2.3m的最大深度以保持水温的恒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每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cm,换水频率可根据鱼的摄食活动情况以及水质变化适当调整,采取先排后补,补充的池水需经消毒和过滤。追肥与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在1#塘施高效肥水王定向培育有益种群,在5-9月生长旺季每月3次选择水温和PH值较低的晴天上午按每亩0.8~1kg(用池塘水稀释)全池均匀泼洒,可视水质肥瘦情况,适量隔天补充。进入高温季节或养殖后期利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环境,每7天施芽孢杆菌1次,半个月施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1次,当遇阴雨天气、养殖水体氨氮含量偏高、浮游微藻繁殖过度时用光合细菌调节;若水体老化、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有机物溶解过多、浮游微藻繁殖不足时施乳酸菌调节。同时开机增氧,全程调节养殖水体成“肥、活、嫩、爽”。适时增氧。1#塘使用微孔增氧,2#塘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增氧次数及时间可根据天气情况和池鱼动态灵活掌握,若遇晴转久雨、久雨转晴、闷热天或日降温大于5℃,则晚上10:00左右开机增氧3~5小时。在施肥或消毒后、水质恶化以及浮头等特殊或应急情况要及时开机增氧。(2)巡塘与抽检:每日巡塘3次,观察池鱼的活动摄食情况,池水水质变化及注排水,检查设施设备的防损,以及病死鱼的无害化处理等。每月随机抽检20尾草鱼的生长情况,详细测量记录生长数据,及时调整饲料蛋白质含量和投喂量。(3)鱼病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对水体、食台、工具和网具消毒。每月两次使用新鲜块状生石灰350kg化浆沿池缘泼洒。进入6-8月,每月在饲料中添加药饵投喂2~3次,每次连喂3~4天,如添加烂鳃灵5g/kg预防烂鳃病,添加溃疡灵5g/kg预防赤皮病,添加黄连素2~3g/kg或大蒜素5g/kg预防肠炎病,与饲料拌匀投喂,每天2次。在整个养殖期间都严格执行渔药使用与休药期的规定。由于预防措施得当,生产管理又到位,注射了草鱼“四病”疫苗,1#试验塘和2#对照塘均没有较大鱼病发生。(4)养殖日志:为更好地进行总结分析,养殖日志对鱼种的放养、生长、收获情况,包括投饵施肥、鱼的活动摄食、水质监测、饲料和药物的选用以及病害防治等都进行了详细记录。

二、试验结果

1.收获情况对比:该试验至12月下旬,1#试验塘收获商品鱼15176.1kg,产值172043.2元;2#对照塘收获商品鱼8096.32kg,产值94474.6元。收获情况对比详见表3。2.经济效益分析:1#试验塘总收入172043.2元,其中草鱼152539.2元,占比88.67%;生产成本130335.76元;投入产出比为1:1.32,饲料系数为1.62,实现净利润41707.44元。2#对照塘总收入94474.6元,其中草鱼49401.6元,占比52.29%;生产成本83605.84元;投入产出比为1:1.13,饲料系数为2.08,实现净利润10868.76元。生产成本对比详见表4。

三、小结与讨论

1.试验表明采用池塘健康养殖技术,以价格较为稳定、畅销的草鱼作为主养品种,合理搭配滤食性的鲢鱼和底层鱼的南方大口鲶,可提高池塘主养鱼的产量,试验塘主养品种草鱼亩产高于对照塘859.48kg,是其经济效益高于对照塘的主要因素之一。2.试验表明选用主养鱼单一品种专用饲料,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同时通过控制、调节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减少鱼类脂肪积累,保持个体匀称。试验塘的饲料系数远低于对照塘,而且其主养草鱼的生长优势、体型特征明显优于对照塘。3.试验表明使用微孔增氧机的底层增氧与微生态制剂的生物改水有机结合,使养殖水体中的有益菌含量增加,对水质的改良、促进养殖鱼类的长势和品质的提升以及养殖环境的保护都发挥了积极作用。4.试验表明采用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等“草鱼四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成活率明显提高。而采取“前粗后精、精青结合”的投喂方式可有效避免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发生。(通联:365400,福建省宁化县城郊畜牧兽医水产站电话:13960597818)

作者:邱文彬 单位:福建省宁化县城郊畜牧兽医水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