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与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时间:2022-11-22 10:52:36

导语:水产养殖与鱼病防治技术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产养殖与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一、改善水质和鱼类生长环境

持续高温天气下,水质变化速度比较快,加之鱼类新陈代谢加快,水中鱼类排泄物增加,氧气含量降低,导致鱼类的生长环境恶化,如不及时改善水质和生长环境,很容易引起鱼类病疫。(一)密切关注水温变化。鱼是变温动物,所以水温对于鱼类的生长来说影响很大。在适宜的水温内,鱼的生理机能变强,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较快。但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鱼类就会减少摄食量,从而影响到鱼类的生长。所以,在高温天气中鱼类生长会比较缓慢,要适当调整水温。(二)及时换水。一般7d左右就要加水或者换水一次,水位更换量在15cm左右,整体水位保持在1.8m左右。在换水或加注新水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水底平静,采取小流量换水,以避免将底质冲起。在深度超过2.0m的养殖环境中可以安装耕水机,提高增氧机使用频率,从而促进上下水层的交换或水体循环。(三)消毒杀菌。为增加杀菌除菌效果,通过向水质洒生石灰的方式,可明显改善水质效果,一般按照每15d1m3水体洒25g生石灰的剂量。同时,为了改善水体的微生物环境,可以采用增加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等方式提高水体微循环能力,为了防止出现水华产生,可采用泼洒硫酸铜,从而抑制蓝藻的出现和暴发。

二、合理控制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

合理的放养密度应当是在保证养殖鱼类达到食用规格及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最高鱼产量的密度,即既不浪费水体的生产力,又不抑制鱼类的生长。特别是在持续高温天气下,如果放养密度过大,会使水质恶化更快,从而导致鱼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甚至造成缺氧死鱼。所以,养殖密度要科学合理,使池塘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量基本平衡。要根据池塘条件、配套状况和技术水平等来放养鱼种,一般控制在800~1000kg/667m2为好。在高温或持续高温天气,不要采用全池拉网的方式捕鱼,建议在高温季节采用在食台附件设置抬网捕鱼,捕大放小,不仅减少了养殖容量,增加了资金流动效率,又降低了对鱼体、水质、池塘生态的影响。在抬网捕鱼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补充小规格的鱼种,确保水体的利用率与养殖产量。

三、科学合理喂养,增强鱼体抵抗力

持续高温天气下,鱼类处在一种很严重的应激状态中,会动员其机体各系统的功能,集中力量对付恶劣的环境压力,没有多少能力去消化食物,特别是合成体蛋白质,消化吸收的营养物都用来对付恶劣环境了。这时可以看到的是鱼的生长速度下降,饵料系数升高,甚至只吃不长或不吃不长。而这个季节,是从适温到高温,看到鱼从生长快到生长慢,所以感觉特别明显。投饵机数量以1.0~1.2hm2水面设置1台为宜,避免大量的鱼聚集在一处摄食。水深超过2m的池塘要减少投喂时间,一次投喂以20~30min为宜。持续高温情况下,尤其要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确保饲料质量,补充鱼体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提高鱼体的抵抗力,在食场周围采取挂袋、挂篓的方法,使用硫酸铜、漂白粉等消毒杀菌杀虫剂,防止病原菌感染。具体方法是:用竹竿等做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食场框,每边挂一只竹篓,篓口露出水面,篓内装入100g药物,每天换药1次,连挂3d,以消毒食场;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等抗菌药物,预防肠道疾病,方法为每100kg鱼用大蒜0.5kg,与200g食盐一起捣碎,拌在面粉糊中,同饲料混合凉干后投喂,连喂2~3d。同时,在高温期应配高温期的饲料配方,降低蛋白质含量,但要使用更容易消化的蛋白质原料,提高蛋白质质量,并且加大维生素用量等。建议养殖户选用低一个档次的饲料来应对高温期,如原来使用101的改用103,原来使用103的改用103LP,原来使用1321的改用1322等。高温期过了,再将使用的饲料换回来,抓适温期的旺长效果。这样就有利于安全渡过应激反应期,又有节省饲料成本的意义。

四、小结

在持续高温条件下,应增加对鱼类疫情和养殖水体的监控,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预防疫情大范围暴发。要不断改进养殖水体水质,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采用科学的饲料养殖方法,才能保障鱼类平稳安全度过持续高温天气。

作者:毕冬花 单位:山东省东明县水产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泉辉.夏季水产养殖需要注意的要点和解决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2(4).

[2]张硕.高温条件下鱼类养殖饲料选择准则和方法[J].北京农业,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