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强县战略的思考和措施

时间:2022-03-07 11:36:00

导语:畜牧强县战略的思考和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畜牧强县战略的思考和措施

打造“农区畜牧强县战略的实施统一了思想、建立了机制、带动了发展

民和县畜牧业生产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得益于业务部门的努力,也得益于广大群众把握市场,抢抓机遇的思想意识,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畜牧强县”战略的提出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畜牧强县”战略的形成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针对民和的县情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出台,统一了县乡各级领导的思想,对畜牧业有了新的认识,达成了共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由于政府的正确领导,群众也从中看到了希望,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畜牧业项目的建设,产生了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效果。不论是农区畜用暖棚、畜牧良种工程建设,还是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虽然项目区涉及的范围有限,但是,通过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例如,2010年和2011年农区畜用暖棚建设项目在民和县马营镇永海肉牛养殖场、新民乡广源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19个养殖场(养殖企业)实施,虽然数量不多,但项目的建设,为周边乡村、甚至为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提供了示范和样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每年扶持的养殖场只有几个,但它的棚圈建设,饲养技术,规模效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品种改良力度的加大为高效生产奠定了基础。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品种是关键,多年来,畜牧部门在家畜品种改良上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2010年开始,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投入牛改资金使过去一度下滑的牛改工作逐步恢复,牛改冷配点成为全省覆盖面最大的县之一,民和县目前拥有的奶牛饲养规模和较高质量的群体,与坚持不懈改良是分不开的,生猪良种化程度达到80%以上,在绵羊品种改良中,结合项目实施,把优良畜种的引进作为改善畜牧业基础条件的主要内容来对待,使之全县的小尾寒羊存栏数量达到15万多只,陶赛特等优良种公羊数量也达到上千只,陶赛特和小尾寒羊杂交已成为民和县肉羊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

打造“农区畜牧强县”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在调查中,也不难看出我们的工作中,以及畜牧业生产当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的阻碍着生产发展。规模偏小总量不足,畜牧业整体效益不高。2011年末,民和县畜牧业产值、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在农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中只占48.5%和21.96%,比重低,增长速度缓慢。在养殖效益方面,受良种化程度和农户经营水平的制约,个体生产性能低,导致养殖效益不高。从产品规模而言,全县的畜产品总量不大,如肉类产量还不能维持本县范围内的消费,有1/3的肉类消费需通过从县外贩运来解决,鲜奶的产量也不能满足一个中型乳品加工企业的需求。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主导产业未形成规模。肉羊(牛)生产和奶牛饲养两大优势主导产业,由于受传统饲养、经营方式的制约,农民科学养殖意识不强,经营手段原始,水平不高,技术服务力量薄弱,导致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畜产品加工企业少,缺乏有规模、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乳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规模小、产品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缺乏对奶牛生产有效的支撑和保护。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滞后,疫病防治压力大。民和县地处甘青二省的交接地带,肩负着防治动物疫病传入、传出县内乃至省内的重大使命,加之近几年周边省份口蹄疫、禽流感等危害人畜健康和畜产品安全的重大疫情的发生,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检测、诊断、无害化处理等设备缺乏或已落后,无法满足测报、诊断、防疫工作的需要。同时,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充实专业人员和更新知识的矛盾突出。村级防疫员队伍不稳定,村级防疫员每年要进行3次以上的疫苗注射,从事的又是脏、苦、累的工作,而年报酬平均2000元左右,导致大部分防疫员人心思动、不稳定。目前民和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尚处于空白,由于缺乏必要的化验室、仪器设备等,对饲草、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的监测处于失控局面。同时,由于农户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生产厂家受利益驱动,销售、使用、添加违禁药品和添加剂的现象偶有发生,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影响畜产品市场竞争力。草产业开发滞后,饲草料保障能力有限。现有的饲草料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作物秸秆浪费比较严重,退耕还林草地中鼠害严重,缺乏有效的防治、管护。饲草料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不健全,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玉米秸秆青贮、苜蓿草半干青贮等技术虽推广多年,但加工利用的只占45%。饲草季节性和区域性供应不平衡的矛盾突出。饲料加工企业,生产能力有限,规模小,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尤其是料价高、奶价低,奶牛养殖户深受以奶换料之苦,对养殖效益的发挥影响大,制约性强。发展资金缺乏,投资融资难度大。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但和其它行业相比仍显不足,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的基础并不牢固。从整体上看,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全县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筹集资金渠道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之投资养殖业的周期长、回报率低,对社会闲散资金的吸引力不足,多渠道投入的机制较难形成,不同程度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由于受投入不足的影响,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不足或陈旧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改观尚显困难。规模经营水平不高,养殖小区(场)效益较低。由于民和县畜牧业生产正处于从经营粗放,饲养方式落后,以农户散养为主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经营转型,所以生产者尤其是以规模养殖小区(场)、龙头企业为主的经营者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现代畜牧科技知识缺乏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规模小、特色少、链条短、市场占有率低,畜牧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强,规模效益未能充分显现,致使整体效益不高、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着农区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自繁自育体系尚未形成,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薄弱。由于养殖基地发展比较缓慢,优良畜禽繁殖基地尚未形成,导致自繁自育为主的产业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和养殖效益。如天际千头肉牛养殖场每年育肥用牛都要从甘肃等地引进,一方面疫病输入的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引进的成本很高,每头牛达8000元左右。已经建成的47家肉羊养殖场也由于没有肉用羔羊繁殖基地,导致育肥羊源缺乏,对养殖场的规模和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对打造“农区畜牧强县”战略今后发展的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民和县畜牧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采取何种对策,关系着打造“农区畜牧强县”战略的成败。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引导农民建设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防疫条件,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到2015年,规模养殖小区(场)达到150个,通过国家级养殖示范场认定的达到10家以上,通过省级养殖示范场认定的达到100家以上,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到1万户。养殖场(小区)建设按照业主投资、政府扶持的原则,采取龙头企业建场、能人带动建场、招商引资建场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力争全县规模养殖出栏量占总量的40%以上。同时,在养殖场建立生产标准体系,强化全程监督,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推进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认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饲草产业。充分利用民和县丰富的玉米秸杆,通过项目扶持,壮大绿宝、顺恒2个饲草加工配送中心,年完成玉米秸杆加工配送6万t,年完成玉米秸杆青贮(包括打包青贮)4万t。做大鲁青饲料公司,建立20个草粉加工点,年加工玉米秸杆饲料2万t。全面推广普及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池青贮、袋装青贮。到“十二五”未,年完成玉米秸杆加工、青贮达到70万t,生产草颗粒产品0.5万t,草捆2万t,优质牧草产量达到50万t,建成全省最大的饲草生产加工基地。建好四大养殖基地。一是湟水河谷奶牛养殖基地。以川口、马场垣为中心,辐射松树、巴州、核桃庄、西沟等乡镇,到“十二五”末,全县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年产鲜奶2.8万吨,使奶牛生产步入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二是良种仔猪繁殖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以隆治、总堡、官亭、中川等乡镇为主的标准化规模养猪场15个,生态养猪示范村1个。到“十二五”末,全县生猪存栏达到7.5万头,出栏达到15万头,基本实现良种仔猪供应自给和生猪供应自给有余;三是肉牛羊育肥养殖示范基地。以马营、大庄、转导、满坪、古鄯、李二堡为中心,在全县22个乡镇、312个行政村大力推广“民和生态羊”、西门塔尔肉牛。积极培育年饲养羊1000只或牛3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0户,适度规模户3000户以上,以户带村,以村带乡,到“十二五”末,全县草食畜饲养量达150万个羊单位,肉羊和肉牛出栏数达90万头只;四是特色养殖基地。以古鄯、峡门为主的獭兔养殖基地和李二堡为主的土鸡、乌鸡散养基地。到“十二五”末,家禽年出栏达到120万只,商品兔年出栏达200万只。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年加工牛羊肉0.5万t以上的牛羊肉深加工龙头企业1个,年加工鲜奶1万吨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1个,大型畜产品交易市场1个,集镇畜产品交易市场7个;二是培育中介组织。大力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利益,成立养殖业合作社100个、养殖专业协会100个;三是扶持壮大现有的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和3个地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新建和申报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7个地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省级龙头企业达到4个,地区级龙头企业达到10个,努力使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养殖收入占全县畜牧业总收入比重达到40%以上。加快良种工程建设。生猪生产上,在养殖场和养猪大户中推广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外三元杂交,农村饲养条件相对落后的推广地方品种猪与外来良种猪二元杂交;肉牛生产上,以引进的西门塔尔、利木赞等优良品种;肉羊生产上,以小尾寒羊为母本、陶塞特肉羊为父本的杂交改良为主。努力建设符合民和县生产实际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乡镇牲畜人工授精站建设,普及和推广畜禽良种,提高畜禽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强化畜牧科技服务。创新科技推广机制,集聚科技推广合力。一是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依托,充分调动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联合农业12316、县电视台,定期不定期地搞好科技推广;三是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养殖场,开展技术承包服务;四是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参与科技推广;五是做好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做到依“标”生产,依“标”加工,确保畜禽产品符合现代市场要求。抓好动物疫病防控。一是抓好免疫注射工作。依法实施计划和强制免疫,使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羊痘以及重点区域的禽流感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标识达到100%,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努力把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在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群众的经济损失;二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要求,建立疫情应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人员培训,做好疫苗、消毒药械、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健全疫病防治体系,落实防治目标任务,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监测力度,特别是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场全力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监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扑灭,坚决杜绝疫情扩散蔓延,坚决杜绝动物疫病对人的感染;三是抓好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做到产地检疫到户临栏检疫,屠宰检疫到点同步检疫,市场和运输验证查物补检。对病害畜禽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疫区动物及产品流通,堵住病源,保证肉食、禽蛋产品安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紧紧围绕社会危害严重、群众反响强烈的兽药饲料安全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治理整顿和“放心肉”工程监管活动。加强兽药、饲料经营户的清理整顿,强化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监管,查处无生产和经营许可证,超范围生产经营,生产经营无批准文号产品、失效产品的原料药,生产经营或使用违禁药物以及标识不符等行为。查处无质量标准和无产品合格证的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及其它商品性饲料,严厉打击“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物生产、经营和使用。进一步规范兽药经营秩序,保障畜禽用药安全有效。强化肉品市场的监管,严格把关《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审核发放,依法取缔不符合动物卫生条件的屠宰、加工、经营场点。查处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本文作者:胡永杰工作单位: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