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17 10:32:10

导语: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第一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三农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惠民利民政策得以颁布,如何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寻求合理的管理优化策略,以便于推动农业生产在适应新时展的基础上维持稳定运行,在实现我国农业经济高效管理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良好的农业经济管理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保持稳产增产的方向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应该对阶段发展面临的财税支持、设施用地、人才引进等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促进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

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组织以及有效的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对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在合理规划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维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通过良好的经济管理,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推动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农业经济管理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收上,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进而在为农村经济活动开展提供规范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国家的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农村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以小农式经济为主,在适应现代农业大规模作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相对应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得到合理的建设,导致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大多是老人及妇女、农业作业中缺少专业化农民。而且,在新的社会格局的作用下,农村的强壮劳动力大多选择进城务工。面对农村强壮劳动力的大量减少,造成了大规模机械劳动不能开展,不能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促进作用。(二)农业生产技术缺乏创新。我国农产品生产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受到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尽管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占据了较强规模的农业科技,但是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援,给各级政府以及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进而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力度的不足导致了农业生产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创收中,不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效创新,进而对农业生产效益产生消极影响。(三)农业生产的金融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重视农村发展,并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然而面对大力建设新农村的局势,农业生产正在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而农业生产模式发生转变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现有的金融机构不能促进国家惠农政策的作用发挥,不能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农产业进行系统安排提供保障,也对优化农业结构具有不利影响。(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农业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管理人员需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分配以及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同时还要注重对农业生产者的鼓励及支持。然而当前的农业生产中缺乏优秀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大多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在开展农业经济活动中显现出心有余力不足的状况,不利于经济活动的合理规划。而且,当前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不充分,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阻碍作用。

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健全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发展机制。为了在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下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应该健全农业经济发展机制,进而在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建立经济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解,并对具体的生产流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制定出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特点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面对农村劳动力减少的情况,相关人员应该针对土地的流转制定合理的制度。并对荒废的土地重新利用,为大规模农业生产作业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经济管理者还应该注重农业生产者与企业的沟通交流,维持农副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切实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二)对新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首先要优化农业的经济产业结构。基于当前的农业生产者没有建立良好的连接机制,导致农业生产者不能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对农业经营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也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产生了阻碍。对此,经济管理人员应该致力于完善经济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时,可以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对农村资源进行规模化生产,注重发展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并且在重视生产的同时制定生产销售的联合机制,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三)大力开发农业技术。目前,农业生产依旧沿用传统技术,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业发展的停滞不前。为了在适应时展的情况下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优化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大力开发农业技术。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便利,农业生产也应该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对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改革创新,将更加便利的生产技术引入到农业管理中。进而促进农业作业的现代化,为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提供有利条件。此外,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力度建设防护林网以及农业电网等,为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农田,为保障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推动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是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优化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农村信息设施的合理建设,有助于提升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程度,能够为农业生产以及销售提供便利,同时也能为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便利[3]。通过对农业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的高效利用,有助于农业生产者及时对市场需求进行掌握,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对信息闭塞造成的盲目生产现象具有避免作用。还能够对农业生产以及销售渠道进行扩充,全面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五)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为农业生产培养出优秀的经济管理团队。在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过程中,可以对具有农业经济管理积极性以及管理能力的人员进行筛选,为经济管理注入优秀人才。同时,对于经济管理团队中的成员,应该定期组织经济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对农业的相关技能进行掌握,并且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国家政策进行充分了解,进而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中促进自身能力的发挥。

总而言之,面对国家重视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大环境,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该把握住机会,在符合新时展的基础上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在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者应该健全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发展机制,并对新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致力于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开发。除此之外,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以及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农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韩耀辉.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家参谋,2017(24):13.

[2]崔洁.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13):24.

[3]刘向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12):23-24.

作者:林凤铃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