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
时间:2022-04-25 10:09:43
导语:西部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西部地区的普遍贫困现象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瓶颈。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主要以山脉、高原、沙漠、戈壁为主,土质贫瘠,拥有全国56%的国土面积,可耕种的面积却极小,生产和生活用水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问题严重。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了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能力小,农村地区普遍贫困现象严重。据2010年《国家统计年鉴》统计西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408.5亿元,占全国比重仅为18.6%,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5806元,东部地区为23273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418元,东部为8143元。全国592个贫困县大多也都分布在西部地区,极端贫困人口也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2)农村产业升级及转型基础差使新农村建设面临更多困难。西部地区农村产业基础差,经济结构不合理,使得新农村建设中,失去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就三次产业生产值来看,西部地区2010年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为10701.3亿元,占全国26.4%;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为40693.9亿元,占全国18.5%;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为30013.3亿元,占全国17%。西部地区第一产业产值在全国占有比重相对较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不到1/5。这与西部地区拥有686.7万km2土地面积,占有全国总面积约71.5%形成鲜明对比,就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西部地区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3∶50∶37;东部地区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4626.3亿元、114553.3亿元、102851.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6∶49∶45。从三次产业比重排序来看都是“二三一”,但是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高于东部地区一半以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东部地区8%,这不仅表现出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大,而且说明西部地区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粗放型经济为发展模式没有改变,经济附加值低,服务业发展落后。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针,由于西部地区本身的区位劣势以及生态环境不佳,加之地区普遍贫困现象和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差,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新农村建设具有更多的困难。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更应该立足于现状,将农业、农村以及农民问题全面考虑,内容应该涉及经济、科技、文化、建设、政策等等多个方面。同时,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对农村地区未来发展蓝图的描述,规划内容应该对村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管理,对村庄的工程建设进行综合部署。
1)基于农业现状,深层次研究产业配置。西部地区现状农村经济收入主要由从事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获得,其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种植方式较为传统,这种方式的农业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需要。因此,围绕提高农村经济收入的产业配置及经济目标的规划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首要任务。首先,应该基于现状农业基础,提出具有现代农业产业的村庄建设策略。通过研究改善农业种植环境和引入先进的耕作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能够提高农地种植产量和增加农民种植积极性;研究实现农业结构转化和多元化生产方式,能够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和实现灵活农业生产,通过引入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建设规模化的农产品市场,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应该加快农村职能的转化,探索多种产业发展的新农村建设。西部地区土地资源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农村产业提升空间大、农村劳动力富余。新农村建设规划应该整合农村资源,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积极发展其他非农耕产业。根据郭俊华的研究,以产业作为载体,以产业化作为动力,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主要分为5种类型:农业产业化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工业企业带动型、第三产业服务型、资源开发型。新农村建设规划可根据不同农村地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类型,也可以发挥当地优势,积极尝试发展其他新的发展模式。
2)基于农村现状,明确村庄建设任务。村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其内容主要通过研究村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村庄功能组织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村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工程管线设施、建筑平面布局等作出统一规划,并安排近远期建设用地及项目。首先,确定合理的村庄用地布局是实现科学的村庄建设规划的首要保障。村庄用地布局是村庄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上位规划,分析村庄自然环境,以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产业发展指导下,综合考虑村庄地形、地貌、资源状况及预测村庄规模,安排村庄的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等用地的布局,引导村庄合理有序建设。西部地区村庄用地现状多是就近农田,较为分散分布,这种分布方式不只表现出村庄乱建现象、土地资源浪费,而且也会造成基础设施投入增加、村庄管理困难,最终导致村庄发展困难。因此,合理的规划村庄用地布局首先应该协调好生产与生活的关系、生产用地与居住生活用地的关系,应该根据不同村庄的地形及发展环境,对村庄布点进行整治,其形式有村组合并、拆迁重建、村内整治等。同时,应该协调好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交通等用地之间的布局关系,保障对外联系和发展的通道。其次,在合理的村庄布局的基础上明确村庄建设各项内容是实施村庄建设规划的重要任务。村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安排村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村庄文化发展设施、绿化景观设施等建设用地,确定村庄道路系统等级、各项工程管线指标、环境卫生及各项配套设施等。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村庄人口规模不等,人口结构不尽相同、村庄文化缺乏的情况下,对农村教育、医疗及文化设施的规模和选址应该做到既能服务全面,又不浪费资源。同时需要挖掘和引导积极的村庄文化,形成物质面貌先进、精神面貌积极的农村家园。
3)基于农民发展现状,积极研究合理的新农村发展保障措施及提出应对相关村庄问题的建议和意见。蔡昉等人的研究证明,我国区域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西部地区农村的落后与贫困,而教育、健康和人文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区域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农民发展保障措施主要是学生上学、农村医疗服务和村庄文化知识普及的保障,新农村建设规划不仅应该研究配置合理的农村医疗体系及基础教育设施;而且应该提出从规划到政策上的引导,研究消除农村户籍制度因素的影响的相关措施并提出相关政策上的建议,使农民尽可能多的享受公共服务待遇。另外,越来越多的空心村的出现,造成农村人际环境变化,更多的农村留守人群变成了老人和小孩。新农村建设规划应该针对这一现状,配备相关活动设施,营造积极的村庄文化,提出农村远景发展建议,并应该提出一些应对空心村的相关政策建议,保障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以期通过规划、建设及政策的协调,保障农村健康快速发展,建设未来美好新农村。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和农村地区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和帮助农村地区缩短差距的有效措施。未来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遇到的问题也会有所变化,新农村建设规划能够通过综合考虑农村资源,对农村未来发展做出安排部署,同时能够提出未来农村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策和一些政策建议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李旭升王昱之工作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上一篇: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机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