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应用

时间:2022-11-23 08:35:27

导语: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的数字林业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分析退耕还林的含义及建设成效,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数字林业技术的应用优势,探究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方向,为退耕还林建设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数字林业技术;退耕还林;管理应用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国家绿化覆盖率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新时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生态效益的重要举措,需要相关单位加强重视,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落实,才能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发挥预期效益。但是在当前退耕还林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管理运行机制不合理、对树木信息掌控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退耕还林工作全面开展,需要相关单位加强重视,结合数字林业技术来打造更加全面的信息数据库,为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1退耕还林的含义

退耕还林是指根据各地的生态特点和农业种植特点等,将沙漠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问题较严重的区域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通过种植林草植被的方式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问题,是国内目前投资和规模最大的林业工程[1]。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到现在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到2010年,退耕还林面积已经达到了1467万公顷。截至2016年,退耕还林面积占我国同时期人工造林面积的27%以上,涵养水源384.7亿平立方米,吸收污染物313.3万吨,其创造的社会生态效益已经远超之前的投入。退耕还林在新时期将会以更加长久的姿态调动全民参与,并在国家补助和政策支持的帮助下,推出更加系统的建设目标,更好地助力国家林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

2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出现的问题

2.1思想认识局限

退耕还林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受到其覆盖区域的影响,仍然有不少省份的人对退耕还林存在认知偏差,即使在退耕还林区域,也有一部分群众并没有正确认识退耕还林的作用,只是把退耕还林国家补助当成了国家给自己土地的补偿,而没有真真切切地将退耕还林工程和自身利益联系起来,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没有主动参与配合,在种植和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导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树木死亡和管理不及时问题。有一部分地区的领导没有正确认识退耕还林工程,认为退耕还林工程实际上与救济扶贫政策是一体的,在兑现政策时,并没有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向群众兑换钱款,导致虽然政策补贴发放到位,但是实际种植的树木数量与预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树木成活率与预期差距较大。

2.2管理意识不足

退耕还林并不是单纯的人工造林,也要加强对后期的林地管理,才能保障树木健康成长,进而提高树苗成活率,减轻后期苗木补植补造负担。但是当前部分单位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仍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前期的树苗栽种上,对已经栽种好的树苗,并没有过分关注,影响了退耕还林实施效果。

2.3缺乏顶层设计

退耕还林工程并不是单纯地在已经出现问题的农业用地上栽种林木以恢复当地生态平衡,而是在恢复生态的同时开展经济建设,保障群众的生产收入,继而提高退耕还林林地种植结构的合理性,使其具备高强度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使得还林户可以利用退耕还林工程维持生计[2]。但是在当前退耕还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地区并没有做好顶层设计,在退耕还林工程树木栽种和苗木种类选择环节缺乏专业指导,导致出现了大范围的林区苗木同质化问题,影响了当地的市场稳定性。

2.4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退耕还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群众收益的重视,及时向群众发放退耕金和补助,这样才能保障退耕群众的生产生活。但是部分地区在管理退林资金时仍然存在着挪用、甚至吃拿卡要等问题,在向退耕者发放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时,出现了以次充好等现象,严重损害了退耕者个人利益。也有部分区域盲目开展林区作物套种,违反了《退耕还林条例》的要求,导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长期停滞不前。

3数字林业技术简述

3.1数字林业技术的含义

数字林业技术是基于新时期大数据技术,将无缝多级数据共享功能和3D显示功能等穿插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型系统,它在发展过程中应用了VR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以及3S技术等多样化技术,同时满足了地理信息观察和检测分析等多项要求。在数字林业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快速完成所处区域林木资源信息调查工作,同时对所要调取的信息进行精准定位,并在可视化数据网络的帮助下将其呈现出来,可有效提高树木资源数据更新效率,其展示的信息也会更加全面,可以向林业管理者展示树木种类、数量、生长特点等信息,其数据采集的规范性较以往明显提高,在应用数字林业技术之后,可以推动林业生产以更加系统规范的方式开展,继而向规模化方向迈进,林业工程管理工作也由抽象变得具体,可以推动林业工程实现良性发展。

3.2数字林业技术的特点

在应用数字林业技术之后,可以快速将以往的林木和森林档案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起来,方便林业管理者及时调查存取。其次,在使用数字林业技术之后,可以将由数字展示的内容用更加具象化、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林业管理人员快速了解森林的具体状态和林木资源的现实情况。再次,在应用数字林业技术之后,可以根据已经调取的森林和林木资源发展信息,就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精准预判,帮助管理人员快速了解林木资源不同方向变化所产生的后果,继而为林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3]。最后,在使用林业数字技术之后,可以在GIS技术和数字地球技术以及GPS技术、航天摄影技术等多项技术的帮助下,实时调取与树木栽种和防疫相关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精准预测,明确不同时期的林业管理重点,提高林业管理效率。

3.3数字林业结构体系

数字林业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含技术层、基础层以及数据层、应用层等四个层面。在应用过程中,利用技术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为数字林业系统建设搭建数据平台。而基础层主要是将数字林业建设所需要的设备和网络环境等落实到位,为数字林业系统应用提供规范的管理环境。数据层是指在数字林业基础平台的基础上,利用数据网络特点来搭建数据共享平台,继而进一步完善数字林业应用功能,将查询、存储、预测、分析等功能都融入到该平台中,可以方便不同林业管理者在该平台上相互交流、提取信息,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应用层是数字林业系统的实时表现,也是数字林业技术的具象化展示,可以为林业工程部门各项活动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和预测支持,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数据要求,可推动林业工程建设以更加专业化的方式开展。

3.4数字林业技术对退耕还林的作用

数字林业技术对指导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专业化的数据分析和科学预判可以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专业化指导,帮助顶层设计以更加规范详实的方式开展。在数字林业技术的帮助下,林业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搭建所处区域的退耕还林林业资源数据库,在数字地球技术的帮助下,快速获取当地的林业资源信息,后期只需要在数字林业系统平台上即可完成林业资源收集、调取、共享等工作,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同时向宏观化和微观化方向发展,林业管理人员在制定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可以在兼顾退耕还林大目标的基础上,就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来制定针对性的退耕还林计划,可有效提高退耕还林工作的规范性和针对性。

4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4.1应用于自然灾害防控

自然灾害是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特点,一旦出现,会在短时间内破坏大量的森林资源,严重影响退耕还林建设进度。在引入数字林业技术之后,其地理信息系统和GPS以及遥感系统可以快速锁定森林火灾区域,并就火灾形势做出预判,可以为林业管理人员提供与火灾地点和火灾周边情况相关的具体信息,救援工作可以有计划地顺利开展,将火灾造成的林业损失降到最低。

4.2应用于战略规划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只有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质水文条件和气候差异等做出专业化的退耕还林方案,才能保障森林工程建设效果。在引入数字林业技术之后,可以快速调取不同地域的数据信息,并就其未来的地质、水文和气象条件发展变化做出专业预判,林业管理部门可以据此制定退耕还林方案,明确不同区域的林木栽种规划,有效提高林木成活率,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

4.3应用于数据管理

退耕还林工程在不同区域的建设进度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由于退耕还林涉及的范围较广,其数据繁多且复杂,应用数字林业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区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管理,将其以不同的存储目录存储起来,并设置相应的信息调取程序,既提高了数据管理有效性,也方便林业管理人员实时调取信息,各地域数据分享传输效率明显提高。

5结语

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入数字林业技术是提高管理针对性、决策宏观性的有效举措,可以推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更加规范的方式开展,为各项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推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更加系统规范的方式开展,在保障各地退耕群众经济效益的同时,响应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号召,创造出更高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伟.浅析退耕还林工程中数字林业技术的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1(1):145-146.

[2]徐玉金.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21,50(4):84-86.

[3]鲁定学.数字林业技术应用于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策略[J].湖北农机化,2021(13):93-94.

作者:张赛春 单位: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山庄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