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养殖的误区

时间:2022-07-05 11:02:32

导语:浅谈生态养殖的误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生态养殖的误区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对产品、品质、口感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生态畜禽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生态养殖应运而生,生态养殖已然成为现代养殖中最多的话题,生态养殖在各地不断兴起,但由于对生态养殖的理解不同,生态养殖方式也就不尽相同,文中解答了生态养殖中存在一些误区

关键词:畜禽;放养;生态养殖;疾病防治;种养结合;误区

1认为传统的放牧养殖方式,即为生态养殖

随着各项产业的发展,产业之间争地问题突出,适合放牧的土地在逐年减少,就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而言,据上世纪1983年草场资源调查,有效草场面积44万亩,而到2016年末,全市各类草场总面积4万亩,其中有效草场面积不足1万亩,与1983年相比,锐减43万亩,仅有的1万亩草场还是零星分散,靠放牧养畜来发展畜牧业已不切合实际,传统的以放牧为主的养殖方式已不现实,况且传统养殖方式的出栏率、商品率、经济效益均低,不能满足市场对肉食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养殖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不管是生态养殖,还是集约化规模养殖都要符合实情。有的养殖户租一片林地,放养畜禽,即称为生态养殖,不做科学合理的规划,不实行轮牧,时间长了势必会破坏生态,同时也不利于疫病防控。

2生态养殖不喂饲料

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对养殖畜禽投喂饲料产生误会,认为饲喂饲料生产的动物产品不安全,这是一种片面认识。诚然部分不法饲料生产商和养殖户为了追求利益,在饲料中添加过多的促生长剂及疫病预防药物,或在选择饲料原料时不严格把关,使用劣质原料,造成饲料污染。但如果我们选择的饲料原料不受污染,不添加任何促生长剂,所配制而成的饲料是安全的,投喂这样的饲料生产的畜产品也是安全的。畜禽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需要也不同,在进行生态养殖中,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供给相应饲料,饲养的畜禽才能正常生长。生态养殖在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内,放牧场地有限,畜禽不能在放牧中采食到所需的食物,必须补饲,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有的养殖户认为生态养殖不能喂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只喂少量玉米,甚至还用老的养殖方法,将青绿饲料和玉米粉煮熟了喂,这样的养殖方式,既不利于养殖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养殖效益的提高。

3生态养殖不打针不投药

为了体现生态养殖,一些养殖户对外宣称,他们在养殖过程中,畜禽生病不打针、不喂药,养殖场地也不消毒,认为只要用药治疗,或场地消毒就不安全不生态了。动物疫病防控的方针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但在生产实际中,纵然做好防疫,畜禽也还是会生病(目前还有很多疾病不能有效防疫),如气候突然变化引起感冒发热,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其他疫病继发感染,再如一些细菌性痢疾、寄生虫病和外伤感染等都要采取措施,积极治疗,才不至于造成损失。如果不对养殖场地进行定期消毒,长期饲养,病菌滋生,毒力加强,致使畜禽感染发病。放牧的畜禽,饲养周期长,容易感染寄生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的旋毛虫、囊虫等),若不定期驱虫,一旦感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也就不安全了,因此,生态养殖不打针不喂药是不科学的。当然,在疫病预防治疗中应严格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的要求,禁止使用违禁药品和未经批准的药物,对允许使用的药物和药物添加剂严格执行使用规定和停药期规定。对病死动物不出售、不转运,原地做无害化处理。只有应用现代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畜禽免疫力,达到少用药、无药残的无公害生态养殖效果。生态养殖是一个复合系统,单强调某一方面都有失偏颇;对生态养殖观点不同,阐释也不尽相同,

笔者比较赞同以下观点:“生态养殖是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立体种养为特色,在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内,把动物生产通过饲料和肥料将种植生产和动物养殖合理结合在一起,建立良性物资循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加养殖收入,生产无公害绿色的动物产品,力求综合效益最大化”。

作者:杨瑞江 陈绍仓 杨雨梅 单位: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畜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