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中蜂养殖收益比较分析
时间:2022-03-08 10:58:52
导语:地区中蜂养殖收益比较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不同年份中蜂收益成本比较
蜂农收益成本对比中蜂以生产单一蜂蜜为主,也生产少量的蜂蜡用于养蜂巢础、蜡碗。因此在进行收益成本分析时,中蜂产成品仅限为蜂蜜,相比意蜂产成品较多情况而言较为简单。上饶县位于江西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武夷山脉东部,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蜜源植物丰富,中蜂养殖已发展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设立了县级中蜂保护区,且区内正在建设国家级中蜂保种场,中蜂产业发展稳定。铜鼓县位于江西西北部,具有显著的山区气候特征,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86.7%,为中蜂饲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地居民大多依山饲养中蜂,加上媒体对中蜂蜂蜜的宣传,近2年来该县中蜂发展势头迅猛。因此,该课题组选取这2个区域各3户养殖规模较大的典型蜂农,就2009年和2010年中蜂饲养成本收益作一比较。从表1、2可以看出,目前2个区域由于定地饲养和国家绿色通道政策的实施,生产成本中的占地费、检疫费、过路过桥费已不存在。由于选取的6户蜂农养殖中蜂时间较长,这2年没有外购蜂种,蜂种费也不存在。由于大多蜂农在长期养殖实践过程或者通过参加技术培训中了解到,以蜂蜜喂食中蜂能延长寿命,减少蜂病发生。因此,蜂饲料成本主要为折价后的自产蜂蜜,极少部分来自白糖的购买成本。养蜂其他成本还用于蜂机具的购买、制作,小转地的运输和流蜜期的雇工费。制约蜂农收益的影响因素中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保证和提高蜂农收益是蜂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目的,而影响江西蜂农收益的主要因素有:灾害问题2010年,江西省气候恶劣,饱受“汛期早”、“雨量大”、“气温高”、“暴雪广”等影响,全省平均降水量2150mm,引发多处山洪地质灾害。江西上饶县中蜂饲养主要堆放在山脚下,雨水从山坡上冲下来,堆放在山脚的蜂箱泡在水里,导致很多蜜蜂死亡,蜂产品自然大量减产,有的蜂农的蜂群全部死亡走失,损失惨重。据当地农业局统计,2010年整个上饶县蜜蜂损失1.2万群,损失额近600万元。从表1看出,2010年相比2009年,上饶县蜂农收益骤降,达到冰点。养殖规模大的蜂农,还能勉强维持收益;养殖规模小的,不仅蜂群损失,且蜂产品绝收,仅有支出成本。平均来看,2009年上饶县规模养殖中蜂蜂农收益约在410元/群,2010年则在90元/群。而铜鼓县中蜂主要堆放在山坡上,因此受灾情况稍轻于上饶县,涉及9个乡镇,受灾蜂农233户,受灾损失蜂群4473,损失134.1万元。从表2看出,铜鼓县蜂农2009年和2010年收益也存在较大差距,但总体表现上都还有收成,没有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平均来看,2009年铜鼓县规模养殖中蜂蜂农收益约在295元/群,2010年则在45元/群。经过这种恶劣气候的蜂群容易染病,后续死亡率较高。蜂群少了,流蜜期几乎都没有采到蜜,部分蜂农几近绝收。抵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较弱,降低了蜂蜜产量和质量,影响了蜂农收入。销售问题一般而言,中蜂蜂蜜品质较好,但受地域交通便利情况制约,山区内的蜂农往往将蜂蜜低价转卖给收购商,加之蜂产品单一,蜂农收益较低。尽管铜鼓县2010年总的受灾情况不太严重,但其收益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铜鼓地处赣西北边陲,地理位置不如上饶县,当地蜂农很多蜂产品缺乏销售渠道,出现有产品无销路尴尬局面。据了解,2010年全县50%的蜂蜜没有销售出去,产品滞销导致成本收益对比悬殊。销售问题也折射出该县缺乏有影响力的蜂业合作社,据了解当地现存的山花蜂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由于缺乏经费,很多活动无法开展,对蜂农组织力度不够。加上本地只有一家蜂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对蜂蜜需求不强,蜂农有时不得不廉价将堆积在家中的蜂产品卖给中间商。成本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费用也在逐年上涨,这对一些规模养殖大户而言,需要支付一笔高额雇工费,加大了养蜂风险。同时,市场上对蜂蜜质量逐步规范,蜂农必须投入一笔经费购买蜂机具和储藏器皿用于改善生产,减少污染,这也影响了蜂农收入。规模问题从表1、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受灾还是正常年份,蜂业规模效益明显,抗风险能力和收益随着规模的增大而增强。而目前,江西现有的24万群中蜂,约3500户蜂农,其中养殖规模在30群以上的约2600户蜂农。从数字上看,江西中蜂养殖规模理想,但实际面临灾害时,养殖规模在30群内的蜂农根本无法抵御风险。据经验判断,养殖规模至少达到50群以上的中蜂蜂农才有可能化解风险,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重视问题从2003年国家出台的《蜂蜜卫生标准》,到2005年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蜂蜜》,再到2011年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这些标准都是为了确保蜂蜜产品的食用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而针对灾害给蜂农造成损失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蜜蜂仍未列入主要畜禽类产品,在全国性、区域性蜂业遭受严重损失时,还未将蜜蜂列入专项调查和补偿范围,损失只能由蜂农自己承担。这种情况下,许多遭受过严重损失的蜂农继而转向其他行业,加剧了蜂业后继无人的萎缩状态。
建议
在相关农业政策指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推进中蜂保种良种化进程。继续对蜂机具购置给予补贴,推进蜂业养殖机械化。在气候、蜜源、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蜂农采取多元化方式引进资金,如财政贴息、政府补助、专业合作社担保等,加大蜂业投入,拓宽蜂业融资渠道,也鼓励社会民间资金投入到蜂业中来,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增加标准化养殖扶持政策投入,倡导“企业+合作社+蜂农”模式地方政府要支持蜂农成立蜂业合作组织,增加标准化养殖扶持政策投入,倡导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养蜂合作社联合起来,构建经济利益共同体[2],大力推动龙头企业建设蜜蜂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开展蜜蜂发挥产区优势,搞好产销衔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共同应对市场,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依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技术培训推广目前蜂业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投入较多,是构成蜜蜂养殖的主要费用之一。要紧紧抓住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启动这个时机,联系蜜蜂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蜜蜂研究机构、农业高等院校经常深入基层,前往江西重点养蜂县市,了解蜂农技术需求和养蜂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开展养蜂生产调查、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加大蜂业技术推广频率和范围,提高蜜蜂饲养技术,既能改良蜂蜜质量,减少蜂虫病害出现,还能简化劳动过程,降低成本,有助于蜂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协会技术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为广大蜂农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特别是流通服务,切实维护蜂农利益。完善蜂业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养蜂重点县市明确将蜂业发展列入本地区重点畜牧业主导特色产业和重点扶贫工程,研究出台一系列扶持蜂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由上级政府或者当地政府财政部门专项开支用于发展当地蜂业事业。在目前情况下,建议仍由政府开展政策性保险,一旦出现较大范围的灾害时,由政府给予补偿,提高蜂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其稳定有序发展。在今后条件成熟时,考虑由政府独自承担灾害损失到由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转变。同时,根据蜜蜂追花逐蜜的特性,建立准确高效的蜜源、蜂群数量和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开展蜂业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生产、生态、价格等信息,引导蜂农合理安排生产,防范市场风险。完善蜂产品内部流通制度,加强蜂业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和推行产业内部的蜂产品可追溯制度,在养蜂场、收购商、蜂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建立产品追溯相应的联动机制。每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建立健全蜂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对蜂产品的安全性实行有效地监督和检验管理,保护消费者和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蜂农利益,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造假行为,发挥社会对蜂产品市场监督作用,促进蜂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立和完善以《畜牧法》为基础的蜂业监管体系,出台地方配套法规,加强蜂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完善执法检测装备,强化经常性监督,切实提高蜂业监管力度。积极申报保护区、保种场,加强中蜂资源保护根据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和《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等有关规定,具备条件的中蜂重点养殖县市要积极向有关政府、农业部申报中蜂特有品种的资源保护,设立国家级中蜂保护区或国家级中蜂保种场,向社会呼吁中蜂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有条件的当地政府也可以划定地市县级中蜂保护区,实行中蜂资源保护补贴,以防止中蜂濒危灭绝[3],保持我国中蜂品种多样性,提高中蜂生产性能,扩大中蜂群体规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继续完善“绿色通道”政策,利用好退耕还林生态保护政策继2010年蜜蜂首次被列入“鲜活农产品”,可享受“绿色通道”政策以来,全国大部分蜂农享受了该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仍有少部分关卡仍强制性收费。因此,要继续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确保绿色通道全国覆盖,为蜜蜂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好退耕还林政策,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开展当地林业建设,为蜂业发展提供最佳的生存空间。此外,当地政府也要充分利用好当地农林特色资源,在既能扩大蜜源植物品种和范围,又能推动当地农林产业发展中实现两者互补[4]。比如,江西赣南地区果业发展势头迅猛,当地政府也在考虑将果业发展与中蜂产业发展相连接,以促进果业、蜂业的共同发展[5]。
本文作者:余艳锋赵芝俊邓仁根工作单位:江西省农科院农经所
- 上一篇:关于当代生猪养殖模式探析
- 下一篇:小议猪场养殖效益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