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之困与化解
时间:2022-03-08 08:55:28
导语: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之困与化解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积极开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如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拓展大学生德育素质的客观需要。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提升思想认识、完善实施方案、促进学科融合等,以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价值;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执政党与政府将生态文明教育提到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强调“到2020年,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提高到85%,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将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政绩观等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家意识和时尚追求”,以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就生态文明教育来说,高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通过释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价值,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价值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具有较为丰富的时代价值,如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拓展大学生德育内容的客观需要等。首先,要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认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以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次,要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类历史步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并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课堂,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尊重与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共生共在等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积极开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大力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思想保障,既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最后,要拓展大学生德育内容的客观需要。我国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主要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为主要目标,以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处理好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基本要求等。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召唤着生态文明,人类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而不能以人类为中心,强行将自然界纳入人类的经济活动。因此,顺应时代的客观需要,必须积极拓展高校德育工作的内涵,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德育的伟大使命。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之困
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尚面临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实施方案的局限、学科领域的壁垒等诸多现实困境。关于生态文明教育,不少城乡社区尚处于倡导阶段。近年来一些高校以建设“绿色教育”“生态校园”等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但仍有许多高校在思想认识方面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尚未树立起普遍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一方面,很多高校师生认为,生态保护类课程专业性较强,适合在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中开设;而在文科学生中讲授,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效应。另一方面,按照政府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尽管一些高校可能会结合世界环境的纪念日,开展一些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但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收效甚微,难以形成大学生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因此,这些生态文明教育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使得生态教育类课程难以在高校中普遍开设。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实施方案,大多侧重于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科技人才,而缺乏对大学生系统化的生态文明教育,落后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就课程设置来说,高校开设的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保护类课程数量较少,且作为大学生选修课程,而没有将这些课程列为公共课,教育范围和影响力有限。就教材编撰来说,生态文明教育仅局限于浅层的环境知识普及、生态危机警示教育等。就教师队伍来说,教师承担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专业师资、专业研究队伍严重不足等。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蔓延,与生态危机问题一样,生态文明教育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众多方面,必然带有明显的跨学科性的特质,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看重人际伦理、轻视自然关系的影响,我国高校教育中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而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以专科为主、综合为辅的办学格局,从而从宏观上导致了学科之间的割裂,纵向的系、室建制则从微观上对学科的交叉渗透起到了抑制作用。”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需要将生态文明思想渗透到高校的每一个学科中。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路径
当前,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健康发展,亟需在提升思想认识、完善实施方案、促进学科融合等方面下大功夫。一是提升思想认识。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高校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每个专业都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生态文明教育落实、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思维与生态文明价值观。当前,高校可以凭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开展和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这既能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使命,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完善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执政党与政府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高校要在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积极发挥其基础和先导作用。当前我们需要完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方案,健全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等。一方面,高校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编撰与出版生态文明教育方面教材,开设生态危机、生态伦理、生态法治教育等课程,完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新时代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要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除了文化素质、人文学科等领域或学科的教师承担生态文明教育任务外,高校要推动环保组织管理人员、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等参与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三是促进学科融合。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学科、专业建设具有生态整体观的宏阔视野,促进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相互沟通、取长补短,以形成多学科合作。换言之,实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变革,“有必要建立校内与校际的协调学科建设发展的专业协作联盟和学术协同机制,整合各个学科专业的相关建设成果。”促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维护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相统一,将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环保技能深度融合,塑造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黄娟,贺青春,黄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3]孙正林.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4(1).
作者:胡健 杨建国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 上一篇:优质蜂蜜生产技术分析
- 下一篇:金融生态环境产权性质与负债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