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时间:2022-11-12 10:13:31
导语: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人类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论断、新的举措、新的决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党的,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决定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而不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其中共同存在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与生俱来,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天生的能力,使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了弯路。为了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人类不惜过度地索取自然资源,使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以至于造成当今社会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短板。生态文明思想更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类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业,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上的重要战略布局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是“美丽中国”一词第一次被党中央明确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纳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党的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推向了我国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向世界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人类日益成为一个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站在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关乎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21世纪,自然气候、环境环保、生态关系已经超越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上升为关系一个国家发展的政治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以身作则,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为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做出榜样。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中国发展道路的自身需要,更是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观
党的做出了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重大政治判断。因此,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当今世界,生态、环保、环境问题已经逐渐上升为判断一个国家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生态文明的建设无疑将对我国的国际地位产生重要影响。党的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发出了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承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绿色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关系,只有绿色的发展才有永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之兴衰关于文明之兴衰,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观。2016年12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时,就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多年来,一直牵挂着这件“小事”。2019年,再次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实行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生活环境和资源的节约使用,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体现。垃圾分类是绿色生活理念,必须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人民习惯的养成,人人都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绿色发展观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理论基础。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来说是一场考验人民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深刻变革。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归根结底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需要金山银山,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却是金山银山无法给予的,绿水青山才是幸福生活的来源。生态文明的建设有力的推动了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
三、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应遵循的基本生存之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这一重大决定。党中央对治理生态环境一系列的决策部署也正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积极应对,体现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环境状况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近年来,大气污染导致的空气质量恶劣、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分类等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关心关注,环境问题已成为优先考虑的民生问题。党中央采取打赢蓝天保卫战、改善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计划等积极行动,将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民生福祉,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人民真正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成果。
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体制机制的完备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的强制性手段。党的报告中对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将制度建设纳入重点,推进制度改革,破除制约生态建设的机制障碍。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21世纪,节约资源也进入基本国策。当前,由于体制的不健全、法制的不完备、机制的不完善等体制机制原因造成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突出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有效有力的促进了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改革。主持审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整体性解决优化过去在国土空间开发和利用上出现的问题,切实守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国土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不断加强生态资源环境领域法制法规的建设,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保障,为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推动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法制完善,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才能违法必究,使人人心存敬畏,生态建设才能取得更好成效。
五、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系统整体,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性保障。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独树一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之事实。建设美丽中国仍然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角度,其主要宗旨在于为人民创造蓝天绿水、提供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美丽的居住环境等,真正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利益所在。生态的文明,美丽中国的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更高阶段的良好体现。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必须坚守的底线和原则。绿色是人类最本质的保护色,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永续的基础和保障。要实现美丽中国这一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全方位提升,必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
[3]李海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M].人民出版社.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潘丹丹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 上一篇: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 下一篇:生态文明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