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08 04:13:24

导语: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实践与思考

摘要:为深入了解江西省乡镇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通过对全省12个典型水生态文明乡镇的现场调研与问卷调查,从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等3个方面,总结了目前江西省在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中的实践措施,分析了目前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江西省进一步开展和推广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提供支撑。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江西省

1背景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水利部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西省水利厅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着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自江西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取得了一定建设成果,获得了相关经验。相关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及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方面,温天福等[1]结合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节约和水文化等6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江西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和经验,总结了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江西开展水生态文明“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建设提供技术引导;莫明浩等[2]在分析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建设实践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归纳为自然生态型、产业开发型和安全保障型3种模式,为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丁慧君等[3]通过专家咨询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景观和水文化共6个方面选取了25个指标,初步构建了江西省莲花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该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陈胜东等[4]在充分考虑区域间生态文明基础的异质性和兼顾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经济、环境、人居、制度、文化五大建设领域3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设区市和县两级分区分层评价,从而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及进程评价提供技术方法;占少贵[5]在分析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并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制度5个方面,构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方法以及生态文明指数模型对江西省及11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李争等[6]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3个子系统共24个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11个地市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各地市进行了排位。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胡小飞[7]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研究江西省的生态补偿机制,采用生态当量法评价江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定各地市生态补偿优先级及补偿额度,应用碳足迹、水足迹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并综合江西省“谁补偿谁,补偿多少,如何补偿”3个基本问题的研究结果,提出构建江西省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促进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的建设。此外,卢小祁[8]对江西省南昌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昌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主要问题,如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欠佳、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欠缺、产业结构欠优、节能减排降耗形势严峻、环境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城镇化过快等,并结合南昌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南昌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综上可见,目前针对省级、市级、县级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较多,却鲜有报道针对乡(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对江西水生态文明乡镇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工作的经验,分析了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下一步建设思路,以期为江西省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参考。

2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概况

江西省水利厅立足江西省情水情,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于2014年6月在全省开展了县、乡(镇)、村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活动,着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并制定了一套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2015年8月,江西省水利厅印发《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赣水发〔2015〕2号)。2016年1月,江西省水利厅以2016年1号文件印发《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2016-20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365行动计划”。在水生态文明试点乡镇建设中,江西省水利厅遴选生态基础条件较好、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认识比较到位、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作为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乡(镇),重点在保障防洪安全和饮水安全的基础上,综合治理水环境,普及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9]。2014年组织开展22个试点和5个自主创建乡镇建设;2015年组织开展26个试点和12个自主创建乡镇建设,2016年组织开展3个自主创建乡镇建设,2014~2016年共计启动了68个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工作,目前已通过验收并授牌20处。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为水生态文明县、村建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为江西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3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实践

调查研究采取查阅文献、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从68个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中选取12个乡镇作为调研对象(见表1),其中试点和自主创建乡镇均6个。问卷调查以乡镇居民为对象,围绕水安全、水文化、群众参与度、群众满意度等设计问题11个,每个试点乡镇发放问卷50份,共计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68份,收回率为94.7%,其中有效问卷551份,占总发放问卷的91.8%。通过问卷调查,梳理试点和自主创建乡(镇)的建设情况,从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等方面总结不同乡镇的主要做法。3.1水安全方面。水安全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水安全体系主要包括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3个方面。在防洪安全方面,随着全省持续实施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防洪安全水平逐渐增强,调研的12个乡镇,近年均未出现水库事故。如戈坪乡镇36座小型水库已经全部完成除险加固,计划于2020年全部完成Ⅲ类山塘除险加固。双林镇小(一)、小(二)型水库及山塘防洪设施运行正常,且均符合设计标准。在供水安全方面,12个乡镇均已普及自来水。如双林镇的集镇新建自来水厂于2018年投入使用,实现了集镇生活用水全覆盖,目前集镇自来水普及率为98%。九龙山乡建有集镇自来水厂,该乡现有居民3029户(8679人),集镇600多户已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在生态安全方面,调研的乡镇均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灌排体系,并在水系连通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双林镇近1333hm2(2万亩)耕地灌排体系完整、畅通,灌溉保证率达75%以上;双林镇绿地覆盖率达35%,水域面积比率达18.4%,水系全连通程度非常高,基本为活水。3.2水管理方面。3.2.1节约用水。节约保护水资源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调查中发现,12个乡镇均采取了相应的节水措施,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合理分配乡镇用水总量,如推行“一户一表、计量入户”,普及生活节水器具;积极推广低压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加大对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推动高耗水企业改造升级等。3.2.2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处理及规范化养殖。调研的乡镇在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面均采取了大量措施,如马埠镇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力度;在居住点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采用“组收集、村中转、镇运输处理”的方式集中处理。龙虎山镇全面开展库区养殖拆除工作;制定镇村两级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3.3水文化方面。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到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程度及满意程度。图1为被调查者年龄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了解程度关系,图2为被调查者年龄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程度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中,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比较了解”的占比最大,“非常了解”的占比最小,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程度逐渐降低。从图2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中,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满意”的占比最大,且随着年龄增长,“非常满意”的比例逐渐降低。

4存在的问题

4.1水安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水利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水生态文明建设包括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等8个方面[10]。水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落实,实施内容包括了水利建设的各个方面工作,内容相对广泛。通过调查发现,虽然调研的乡镇均建设完成了集镇供水工程,基本解决了居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但乡镇内仍有部分村庄尚未通自来水,回收的有效问卷显示有19.79%的居民家中供水为个人打井取水。因此,仍需要在未来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区域内所有居民的饮水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57%公众认为乡镇水生态环境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禽畜养殖、生产养殖等造成的污染。虽然调研的各乡镇均采取措施对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进行了处理,并采取规范化养殖措施,但这些污染行为仍在小范围存在,且对已造成的污染尚未进行有效修复。因此,需进一步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建立健全水安全体系。4.2节水型社会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各试点乡镇在新建项目推广上实施“节水、节电、节气”等节能措施,在集镇区域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但由于多年来区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不足,部分农田灌溉渠道尚未进行硬化处理,农田灌溉保证率及灌溉用水效率较低,生产生活用水利用系数仍有增长空间,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巩固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仍需要加大力度。4.3水文化的引领作用不够突出,水文化建设有待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重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中。目前,各试点乡镇政府围绕水文化、水生态保护、节水宣传已开展大量工作,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但与水生态文明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有关“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关于节水、亲水、爱水、护水的宣传工作及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水文化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公民节水、保水的意识较为薄弱,节水主动性、自觉性不强;企业水生态文明意识需要进一步普及。

5有关建议

根据上述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内容和工作开展情况,建议江西省在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5.1转变建设理念,突出建设重点。水生态文明建设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中,应结合乡镇规划、乡镇定位和乡镇功能,突出重点,尤其是与生态建设相适应的水生态环境、水景观和水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发挥传统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注重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工作,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对区域和流域水生态文明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5.2推进多部门联动机制。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繁杂,技术难度较大,涉及多部门,很难剥离出来单独创建,因此多部门合作和多部门推动是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要求[11]。应充分依托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以水利部门为牵头单位,调动其他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水利部门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和对接,使其他职能部门能够认识、理解和接受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内容,并配合政府完成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5.3探索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多元投资模式。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历时长、内容多、投资大的系统工程,仅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要依靠社会资金支持。应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广泛开辟资金渠道,通过建立并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化投入、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市场机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于经营性项目,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招标、采购或BOT、TOT、BT和PPP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个人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6结语

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为水生态文明县、村建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在现有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应转变建设理念、突出建设重点,同时以水利部门为主体,推进多部门联动机制,并探索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的多元投资模式,从而实现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省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史尚1 王兴 罗文兵 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