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体系科学内涵与时代意义

时间:2022-08-28 09:13:32

导语:生态文明体系科学内涵与时代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态文明体系科学内涵与时代意义

【摘要】“生态文明体系”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主要体现在“持续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德法兼治”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质量为标准”的生态责任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体系。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指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体系;生态文明思想;内涵;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实践中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关于“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内涵与丰富的时代意义。追其理论溯源,“生态文明体系”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关于“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根植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一)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庄子在道家文化中对此进一步阐释,强调“天是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些论述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高度肯定,开启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先河。到了汉朝时期,思想家董仲舒先生对“天人合一”思想进一步阐释,他强调“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地,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这一论述,更加突出强调人与自然天地之间的共生关系。明朝时期,王阳明指出“我们要把天地万物当成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我们和天地万物就是一体的”。这一说法开启了“万物一体”论,进一步丰富了古代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构成古代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从理论渊源角度来看,关于“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曾经在多种场合强调“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与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1]。因此,关于“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离不开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的启发,对此进行批判性继承,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论述中,对于生态文明方面,并没有系统的阐述。然而,在马克思主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蕴含的生态观。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给予了一定的阐释,强调“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这一论述,高度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供了理论遵循。其次,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强调“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3]。通过这一阐释,进一步明确了人与自然在本质上应当是一体的。反过来讲,只有保护自然,人才能够持续发展。最后,在关于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资本家对利润最大化的盲目追求,导致人包括自然界只追求如何获取最大利润价值,这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关于“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为如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经济非常落后,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发展经济的同时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性。然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强调“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4]。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生态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植树造林、环境保护等有效开展,在实践中丰富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新世纪之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科学地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5]。新世纪新阶段,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过长期实践发展,我国进入新时代,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四代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面对中国目前生态环境问题上,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多次强调生态的重要性,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体系”,这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体系”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持续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与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升,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过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如何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净”的人类家园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人与自然本应融为一体,是和谐共生的整体系统,自然若无法延续,人类便无法延续。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也是极为重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发展的现实情况,在多种场合强调人与自然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这对国内国际都是极为不利的。经济产业在发展的同时,生态也要重视,循环发展,实现协调持续发展。换言之,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民既要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富足,也要享受生态环境带来的美好生活。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6]。因此,建立“持续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二)“德法兼治”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进程中,如何确保有效推进,制度是保障。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其次,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约束行为,从而有效推行。因此,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要用辩证思维来处理两者关系。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度来监管市场上的生态产业,确保环境质量达标;另一方面,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自行约束,毕竟政府不能做到处处监管到位。那么,这时候就需要道德来约束行为。因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有效落实,要依靠道德和法律两种手段。因此,建立“德法兼治”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保障。(三)“生态环境质量为标准”的生态责任体系在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美丽”二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灵魂,也就是说,中国的发展不仅追求富强,更重要的是还要体现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构建生态责任体系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准。对于生态责任体系,不论是明确各部门的主体责任,还是完善监管责任,核心标准就是生态环境质量。以此为基准,再进行分工落实,通过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来确保责任的有效完成,从而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为标准”的生态责任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体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天人合一”思想的出现,人与自然本是一体、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体系的灵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才能永续发展。长期以来,个别领导为了自身发展,一味地追求地区GDP,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侵害,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高质量发展。面对现实处境,我们应当对此有所思考。中华民族要想延续发展,保护自然是重中之重,否则,会给我们的子孙带来无穷的灾难。首先,要倡导经济发展的正确价值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从思想层面予以重视,从而构建良好的生态文化体系。其次,在实践中应当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文化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有效发展。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灵魂。(五)“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其核心就是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包括生态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一旦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引发生态灾难,人人都无法免受灾害。因此,在强调国内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同时,也要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构建生态安全体系,保护生态环境、预防灾难,是全球人类共同需要承担的责任,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价值归宿。

三、“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

关于“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在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立场上,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面对今天全球严峻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体系”以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科学内涵,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美丽强国、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赋予了十分丰富的时代意义。(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仅仅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生态文明体系”由五个体系组成,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提出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贡献智慧。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是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与自然是相互共存、互惠互利的统一体”[8]。这一论述,高度阐释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关于“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基于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具体方案,从而,使人类生活在美丽的地球家园。(二)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指导。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产生了许多生态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许多具体措施。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落实,在实践中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具体方案。新世纪之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关于生态建设的价值理念,进一步落实和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经过长期实践发展,我国进入了新时代,随之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单单满足于物质生活,更重要的还有精神生活需求。对此作了深层次思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度统一还必须要在生态环境质量的保证下进行,让人们能够享受生态带来的美好生活,这也是人们应当具有的权利。因此,关于“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从经济、制度、文化、责任、安全这个五个纬度出发,在具体如何落实层面上,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贡献了智慧和方案,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指导。(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的执政党,致力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地球是一个整体系统,人是依靠自然界生活在这个地球的主体生物,国内国际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就是基于此进行的深度思考,主张相互依存、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超越了以往国际社会的霸权思维,彰显了中国胸襟、中国眼界、中国大气。关于“生态文明体系”重要论述,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立生命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路径。人与自然本身就是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自然是人类相互联系的物质基础,一旦地球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引发生态灾难,任何人都无法置身在外。因此,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不仅仅是国内责任,也是国际责任。只有构建全球系统的生态文明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够真正实现。总之,生态文明社会是重中之重,必须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体系”为实践路径,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存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行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29(006).

[2]夏巍.历史性:从黑格尔到马克思[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02-107.

[3]王兴辉.论伊林柯夫对“意识难题”的哲学思考[J].理论月刊,2019(3):52-58.

[4]陈晋.的经验与智慧(15)“美丽全中国”[J].新湘评论,2018(5):37-39.

[5]张仲涛,宋卫佳.试论生态危机的本质及其政治调适[J].学习论坛,2019(2):54-58.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人民日报,2014-07-11(012).

[7]胡鞍钢.中国迈向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27(004).

[8]朱虹,吴楠.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8(6):5-11.

作者:叶方天 单位:宁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