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及意义
时间:2022-01-08 10:12:56
导语: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及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党的报告中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环境需要新的科学理论,新的社会发展更需要新的科学理论作指导。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和全局形势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科学理论,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之间不断深入合作、相互依存。虽然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物质财富急剧增长,但也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恩格斯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保护好生态环境、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国家,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清晰地认识到生态问题的全球性,强调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经济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为全人类永续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参与者和引领者。(二)生态文明思想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止满足于物质生活需求,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我国出现了资源短缺、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生态文明思想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坚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处理的就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此,辩证地作出了回答:“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辩证地分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时候宁愿放弃一时的利益,也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把保护“绿水青山”放在首要位置,是因为生态环境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坚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二)明确建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党的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首次将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明确了建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并为生态文明建设指引前进方向。(三)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制度保护和法律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顺利完成这项巨大的事业,必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法律保障。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等,从而全面解决损害人民利益及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制度保护的同时也需要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强化生态的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积极地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严格约束人们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投入生态环境保护。陆续修订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重要位置。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四)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为所欲为地开发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的内在规律,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比如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能源永续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五)打造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革开放至今,虽然我国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在此期间不断强调可持续发展,但仍存在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发展的质量,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对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着力转变粗放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打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思想,极力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倡导人民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生态文明思想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拓展和创新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充满了敬畏之情,许多先贤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精辟论述,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二是人类要充分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继承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这不仅拓展和创新了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二)生态文明思想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而且要和谐、美丽,更加注重优美环境的质量。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具体实践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其指导下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践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理念。我国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主要就是解决好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多次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让人民在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中享受美好生活。因此生态文明思想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三)生态文明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只有健康优美的环境才能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人类共同的责任,只有团结协作、共同治理,才能凝聚力量,建设人类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在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和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作者:周欣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 上一篇: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论文
- 下一篇:生态环境保护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