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生态文明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时间:2022-12-10 10:02:20

导语:浅论生态文明城乡规划转型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论生态文明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摘要:推动城乡发展向低碳、生态、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的重大战略任务。目前城乡规划虽取得了成效,同时也存在着问题。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有利于城市的永续发展,对城市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在当今社会,城乡发展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关注点,换句话说,中国城乡现代建设进程不仅象征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代表着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各大、中、小城市都保持着经济快速增长,城市数量不断攀升,而且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其他领域也都获得了巨大改变。但是,中国城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多问题,例如,盲目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数量激增,资源分配不合理,公共区域等许多建筑过于狭小拥挤;城市生活垃圾暴增,超出环境容纳量,造成城市污染严重;城市人们的居住条件不能够取得有效的改善。生态发展与城市发展两者不能互补。因此,推动城市由粗放式发展,到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当代我国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1生态城乡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要把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全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提出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精神,倡导的绿色环保、低碳友好理念。号召全国生态城市建设践行国家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生态理念。全力依托自身特有自然景观与文化风貌,把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1]。生态城乡建设目的是要把城乡发展和本地区的生态相结合,坚决反对所有对环境、城乡社会发展有严重危害的项目,促进城市的永续发展。自2009年国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全国开展开来,国家政府先后出台了各种奖励政策,鼓励城市由粗放式发展到生态发展转变,近年来生态城市发展由点到面,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获得了巨大效益和较好的社会反响,有助于推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

2生态与城乡发展的关系

2.1同生共荣。生态与城乡的互动发展,关系密切,是基于现实需要上需要。一般来说,环境、城市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周边的环境,良好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而会更多选择精神生活,这就意味着生态开始和城市有了联系[2]。生态和城市发展都在经济发展占据重要地位,未来二者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多,发展潜力巨大。2.2互补互促。二者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一方面,城市发展可以利用生态的资源,另一方面,生态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渠道。城市可以丰富生态建设内容,使人们的体验感上升,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具备规模,而生态旅游更多的是和城市建设联系一起,随着我国成为生态旅游业强国,生态城市建设也必将迎来发展春天。因此,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2.3生态建设与城乡规划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发展方向不明确、急功近利、大规模投资缺收效甚微等,这些发展存在的误区大量存在,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理解不完全,发展定位高,思维还停留在建设许多绿色建筑。这些问题限制了生态建设与城乡规划的协同发展。

3新的规划理念与方法

3.1规划理念的转变和规划内容的优化。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起步晚,许多体系还不够完善,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关键在于合理优化城市布局,充分协同各个环节的利益,做到城市永续发展,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生态文明的理念要深入人心,要由传统的片面发展以及理论层面积极向可持续的实践层面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居住环境[3]。在规划方面要以生态承载力规划为前提条件,应当注重城市规划的政策,不能一味追求规划建设速度,要结合城市内部的交通体系,人口分布情况等,把握好城市的功能定位,通过生态规划的配合,综合调整城乡内部的基础设施布局,应当重视环境容量的控制,使得规划内容最优化。3.2规划技术的创新。生态规划关键技术的创新是实现城乡合理规划的关键因素,是把生态理论应用到规划建设实践中去的有力支撑。目前生态规划关键技术形式单一,包括循化水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合理土地利用等。最新的微循化系统、生态修复技术等还处于开发阶段,要想大规模推广还需要许多时间。

参考文献

[1]陈笛.基于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6-17.

[2]李迅,刘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11(4):23-29.

[3]刘颖,惠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政策评估:误区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1(7):74-80.

作者:王刚刚 单位:池州学院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