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战略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8 09:04:53

导语: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战略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战略对策研究

摘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新时代推动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本研究深入分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现状,探索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提出从顶层规划设计、科技政策、科技投入、人才培养、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战略;政策;云南

0引言

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要依靠科技创新。云南作为国家面向西南的生态安全屏障,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态势,聚焦重点领域科技需求,强化创新驱动,全面落实党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1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1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近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云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云南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文件,高位推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全省16个州(市)的11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创建工作,已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文明县,430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29个省级生态文明村。昆明市石林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已于2016年7月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西双版纳州通过国家生态州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低碳试点省成效显著,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形成典型经验。

1.2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现状

近年来,云南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速转型发展的主战略,高度聚焦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扣云南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凝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布局实施系列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支持培育发展八大产业,大力支持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鼓励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产业,支持发展环保节能低耗循环经济产业,支持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支持发展大数据产业,比如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支持发展生态富民产业;高原湖泊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取得新成效。通过科技创新主动适应新常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使科技促进生态和经济发展,让科技创新驱动力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2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宏观顶层设计与规划

不同地区和部门制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科技计划缺乏统筹协调,导致出现重复立项、资源分散以及沟通协调不畅等问题。对环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修复、资源能源节约以及空间格局优化等科技项目的资助较多,缺乏资源环境—生态建设—社会民生之间的宏观顶层设计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的统筹安排,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度不足、领域不广。

2.2体制机制亟待进一步健全

目前,云南生态科技的决策机制和评价机制尚不够完善,制约了生态科技创新的长远发展。有关生态科技的具有激励、约束、监督、协调和评价作用的专项法律法规政策缺失,同时有关生态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财税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关于生态建设科技的科普和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多数人无法真正了解和意识到生态科技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企业在生态文明科技创新领域依然处于从属地位,大部分生态科技研究项目和任务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2.3缺乏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支出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投入占全省科技投入的比重还不高,不能满足当前生态文明科技发展的需要。财政科技经费的扶持重点不够明确,对制约生态文明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各生态科技项目的资助力度不够,比如资源的循环利用、污染物治理、资源节约及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此外还存在财务生态科技经费导向作用不明确的问题。多数企业都能够积极参与生态科技研发,但依然有少数企业存在短视问题,只注重眼见经济利益,不对生态科技研发项目积极投入。生态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当前金融的支持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

2.4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云南省生态科技成果转化率相较于其它科技成果仍然比较低。政产学研缺乏良好的协作机制,环境、资金资源、关联技术、市场渠道等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导致生态科技的供给与需求不相吻合。促进生态科技转化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优惠政策未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3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战略选择

3.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八大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构建“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云南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先进高效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支撑技术、高效安全生态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绿色制造技术、绿色食品制造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强化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瓶颈,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的技术体系,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3.2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体系

围绕“七彩云南”、“森林云南”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大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新型城镇化、防灾减灾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的力度,重点发展生态环保技术、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智慧绿色新型城镇化技术、可靠高效防灾减灾技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技术,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3.3加强研发服务科技平台建设

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科技平台建设工作,统筹布局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支持各类机构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升科技创新条件保障水平。

3.4加快生态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与示范推广,支撑引领重点区域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4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对策建议

4.1加强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

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集聚要素链,运用科技创新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作纳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发展规划中进行总体部署,研究制订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业绩考核指标。由科技部门牵头建立省级部门协调运行机制,加强与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调。

4.2健全和完善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

加强生态文明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突出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将一批制约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共性技术项目纳入到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申报指南中。精心组织实施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突破资源综合利用、高原湖泊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石漠化治理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服务中心、环保科技产业基地等基础平台。鼓励各类生态环保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生态环保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建设集技术开发、成果孵化、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公共服务于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区和绿色产业园区。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水平,引导产、学、研共同推进生态环保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及优先采用。

4.3加大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化投入

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科技领域倾斜,设立以财政资金为主体的绿色科技发展基金。整合生态环保建设资金和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集中投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项目,优先给予支持。利用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资金渠道及PPP模式,集中力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生态文明试点示范、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便捷、优惠的担保服务和信贷支持,积极发展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加大政策性贷款、风险投资市场、信托市场和融资租赁等资金对绿色环保企业的倾斜力度。

4.4加强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培引力度

依托省级科技计划和人才计划等渠道,着力发现、培养、聚集生态环保领域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通过实施面向地方需求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和稳定符合地方科技需求的生态环保领域基层科技人才。通过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方式,加快生态环保领域青年科学家创新能力提升。通过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落实和改善人才激励政策等方式,培育和吸引生态环保领域科技创新服务人才。加强生态环保高端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智库。

4.5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利用科教文化中心建设的契机,加强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吸引各类生态环保创新资源向云南集聚。强化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清洁技术、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交流。鼓励省内研发机构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发达国家建立先进绿色产业技术的转让机制,促进绿色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加快建立国际化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开展绿色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吸引外资投资高新环保技术、污染防治、节约能源、原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

4.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技术普及力度

发挥云南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把普及生态环保科技知识的任务分解到各地和有关部门,在全省城乡广泛开展生态环保科技知识教育,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参与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各类纸媒、科普基地、科技活动周等各种载体,加大对环保知识、环保先进经验与案例的宣传,营造生态环保艰涩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蔡木林,王海燕,李琴,等.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发展战略分析与启示[J].中国工程科学,2015(8):144-150.

[2]徐兴珍,彭金发.浅析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3-15.

[3]孙辉,刘志安.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4(5):168-169.

[4]刘帅.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5]安晓茹.基于科技创新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6.

作者:罗靖 武卫 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