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探讨
时间:2022-08-07 04:02:38
导语: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美丽新村的重要表现与建设内容,是新型农民应该具备的品质与素质,从省到当地市州非常重视彝族地区农民健康文明方式的养成,开展了各种各样新生活的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不过要真正彻底改变彝族地区农民不良的生活方式面临诸多的困境与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践为破解这些困境与问题带来全新的思路与契机,注入了新的动力。因此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研讨彝族地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
1生活方式养成的相关性
1.1生活方式的养成。生态文明呼唤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改革的指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多的力量参与,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等都对公民健康文明方式的养成有影响,其中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要求人类改变不文明行为的文明建设理念,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呼唤更为强烈,指导更为直接管用。1.2生活方式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善是贯彻与发展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与途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宏大的概念,内涵与因子非常多,推动其建设的举措也多,比如公民的文明素质提升,政治文明建设为其提供政治与制度保障,经济建设为其提供物质基础,文化建设为其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社会建设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秩序与风气等,其中每一个公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日常途径,能够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观念与行为要求外显于公民的文明行为举止。1.3共通性与不同性。从归属来说,两者都是彝族地区新村建设的内容、任务和课题,都是新村建设的组成部分;从侧重点来看,生态文明侧重乡村环境的建设,侧重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侧重社会层面村民的日常生活习俗习惯与方式的改变;从范畴大小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范围大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另外,从理念、项目与内容、平台等方面来看还具有很多的相通相联之处。
2影响彝族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因子分析
2.1社会、环境与经济层面。彝族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现代社会的先进文化融入不够,各种不良社会习俗与观念,比如信奉香火等观念引发其吸烟盛行的不良习气,为其不良生活方式的固化延续提供了现实土壤。从自然环境来看,彝族地区地处大山深处,水资源极其缺乏,这可能是引发彝族农民卫生习惯很难彻底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彝族地区农业不发达,工业落后,旅游尚处于发展之中,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物质基础极其薄弱。2.2观念与文化层面。地处大山深处的彝族地区,传统的风俗习惯与观念浓厚,现代观念与文化落后,衣食住行、礼仪文明、婚丧嫁娶等进化显得非常不够;崇拜香火的习俗和观念,导致了吸烟的恶习难改,吸毒问题屡禁不止。2.3管理层面。地处大山深处的彝族地区,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与发达地区相比,缺素现代化的管理能力,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推动不得力,具体方案执行落实力度不够。
3取得的成绩与问题
3.1取得的成绩。以基础建设为重心,生活条件切实改善,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彝家新寨建设,大力实施“四通五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对金河、平川等15个乡镇21个村677户实施风貌打造;投入资金84.5万元,改造阿萨乡和平村和白乌镇街道农村风貌;新建、改扩建乡村公路48公里、便道60公里、水池120口。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家庭”“巾帼携手齐行动,共建洁美新家园”“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等活动,彝区群众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彝族地区开展了以“新彝区、新风尚、新环境”为内容,结合“三下乡”“法制宣传月”等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发放159余种、9.1万余份科普资料,5000余份图书,2000余册教辅,以包帮扶为切入点,以“板凳”工程为牵引,深入开展“七进农村”活动,发放生活用具2400件套,捐赠牙膏、牙刷等生产生活用品134万元,着力文明引导,改变随地乱坐、不讲卫生等生活习俗,破除“穷大方、薄养厚葬、高额婚价彩礼”等陈规陋习。通过这些措施,彝族地区农民生活方式的衣服、饮食、居住、婚姻、丧事、交往、卫生习惯等方面朝向更加文明化、现代化与健康化进步了很多。3.2存在的问题。环视目前彝族地区农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工作推进的现实场域,工作视域不开阔,大文明的理念融入不够;工作项目拓展不够,其中现代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广度与深度不够;工作方式与平台上,网络平台开发利用不够,互联网络+生活方式的改变发展态势发展不够;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社会各项基础建设等还存在各种问题,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还存在一些距离。
4完善生活方式的养成机制
4.1完善生活方式养成的理念。引领彝族地区农民生活方式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彝族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理念,引领彝族地区农民生活方式不断改进。理念关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价值诉求。彝族地区务必要注重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理念的构建,树立大文明的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坚持科学化、系统化的理念,切实推动农民健康文明方式养成可持续化发展。4.2提升生活方式养成的内涵。主动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要求,不断丰富拓展彝族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项目,提升其内涵。项目与内容关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内涵与品质、境界高低。彝族地区务必要注重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项目与内容的拓展与提升,重点以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消费方式、全面的生活追求、合理的闲暇安排、卫生习惯、礼仪习惯、文明不浪费的婚丧嫁娶习惯等为主要项目,以现代公民文明素质为标准,以美丽新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彝族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境界、内涵不断提升与拓展。4.3构建生活方式养成的方案。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大方式,努力构建彝族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复合型养成方案。良好习惯与方式的养成需要知识层面的认知、心理与情感层面的认同、行动层面的践行来完成;方式与平台关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效果。因此,彝族地区推动农民健康文明方式的养成时,务必要围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认知、认同、认可践行来策划各种方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形成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养成培育合力;坚持自主训练与外在教育督导相结合,形成内外的养成培养合力,加大健康文明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彝族地区农民的文明、卫生、现代礼仪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平台,积极开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训练;坚持网上平台与网下活动相结合,形成网络与实体的养成培育合力,网络上,远程教育活动、专门的文明礼仪等视频;网下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社区活动、三下乡活动、红色教育、核心价值教育等平台。4.4净化生活方式养成的环境。加大经济、社会建设的力度,全力夯实彝族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物质基础,净化生活方式养成所需的社会环境。环境与制度的保障供给关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有力保障。彝族地区务必以文明、和谐、完全、健康、向上为基调,注重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所需要的相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改善营造以及相关的制度规范的制约;针对彝族地区乡村的特殊情况,结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环境诉求与制度规范诉求,全力构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有序法治的社会环境、团结温馨与伦理道德浓厚的家庭环境,以此努力营造彝族地区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思想、道德、文化环境。
作者:颜俊儒 邹光发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省盐源县大河乡政府
- 上一篇:渔业养殖增氧机的选购与使用
- 下一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