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6-02 09:58:14
导语: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生态危机的频发,唤醒大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成为当务之急。从国内外及盐田区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并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4个方面提出了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合力机制。
关键词:生态文明意识;环保意识;中小学生
指出,我们既要创新发展思路,也要创新发展手段。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1]。要贯彻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包括环境保护意识、生态发展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生态心理意识[2]4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意识视角,对盐田区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1生态文明意识提出的依据
(1)生态文明意识提出的国内外依据。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生态破坏、资源危机等诸多考验,人们开始警醒: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传统的“黑色发展”必须向“生态文明发展”转变。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8载,由于经济发展是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资源危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断凸显。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矛盾、人的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矛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5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列入基本国策,以期走向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意识是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前提条件,因而,生态文明意识现状的调查和提升就成为当务之急。(2)生态文明意识提出的现实依据。盐田区位于深圳东部,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桥头堡,但是,盐田区面积较小,资源极其有限,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盐田区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提高全区生态文明意识,特别是中小学生(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意识一方面是指对环境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指一系列保护环境行为的思维模式。在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方面,中小学生是关键的时期,因而,本课题把盐田区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研究的对象。
2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主要是盐田区中小学生,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层次。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座谈、收集整理资料等调研方法。通过深入盐田区中小学校,收集整理资料,自编了“盐田区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80份,收回有效问卷达98%。本课题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保护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②生态保护行为习惯;③获取生态保护基础知识的途径。
3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和归纳,盐田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生态文明保护基础知识掌握有待进一步强化。在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方面,本课题设计了世界环保日和垃圾桶颜色识别等常识性的问题。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掌握的情况一般,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世界环保日是哪一天”这样简单的问题回答正确率只有71.7%(图1),这说明100个学生中有将近30个学生不了解或不关心生态保护,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黄色标志的垃圾桶应投入哪一类垃圾”这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常识性问题回答正确率只有14.3%,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学校对生态文明基础知识的普及需要加强。(2)生态保护行为习惯较好。生态保护行为习惯既能监测学校生态教育的成效,又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反映了盐田区中小学生生态保护意识的现状,因而,本课题从2个层次设计此问题:①调查中小学生自身生态保护行为意识;②调查中小学生对其他人破坏生态行为习惯的反映。第2个层次在第1个层次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学生自律和对他人的监督情况。在第1个层次的调查问卷中,只有60%左右的中小学生回答是积极的。例如在“是否主动关掉电器设备?”的问题上,67.8%的学生回答会主动关掉电器设备(图2)。而在第2个层次的调查中,中小学生对他人破坏生态行为习惯的态度不容乐观,学生在回答“您会主动清理别人丢下的垃圾吗?”时,只有28.6%的同学回答会主动清理。(3)生态文明意识基础知识获取的途径需要多样化。生态文明意识基础知识的获得是养成生态文明意识的最基本识的途径是?条件,直接决定着对生态文明意识水平的高低,因而获取生态文明意识基础知识的途径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回答“您获取生态保护意识基础知识的途径是?”时,回答正规教育的比例占70.1%(图3)。这反映出中小学生态保护意识基础知识获取的途径主要是正规教育。当然,传播生态保护意识基础知识的途径还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尝试,途径应该多样化和丰富化。
4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合力机制
从整体上看,盐田区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较好。但是,盐田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必须有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绿色意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界力量必须携手共进,形成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合力机制。(1)政府软硬兼施,引导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正确方向。长期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基本是“政府主导型”,虽然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政府明显力不从心,但是政府的方针政策仍然是一个国家、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标,因而,盐田区在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力量。①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强“硬”的引导。“硬”的政策比“软”的政策见效性更快,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而,区政府应在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下达到各中小学,使中小学校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方面有理有据有制度。②政府要加强“软”的激励。“软”的一手能够弥补“硬”政策的缺陷,对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巩固和沉淀的效果,因而,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进行正面的宣传倡导、树立先进典型模范等等。“硬”“软”双管齐下,才能为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保驾护航。(2)学校应该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强化生态文明的概念。学校是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主战场。①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3]。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门课程是缺位的,因而,中小学校应该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②学校应该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具体融入到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体育、画画等课程中,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中小学教育的始终。③学校应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户外实践活动。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必须重视知行合一,在开展课堂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活动,及时把课堂教学的枯燥知识转变为生动活泼的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巩固并强化生态文明行为意识。(3)家庭强化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生态文明行为意识。家庭教育是生态文明意识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阵地。①父母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父母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最为密切之人,父母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必须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②父母必须时刻纠正孩子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习惯。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所以,父母必须监督孩子,端正孩子行为习惯,以便强化孩子良好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制止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习惯。(4)社会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监督,构建生态文明意识的安全网。社会是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马克思曾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有的人都是社会人,都无法离开他人而独立生活。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因而,社会力量可以在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构建社会监督网络,对重点场所(旅游场景)进行监控,对维护、爱护生态的行为进行表彰,对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编制一个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安全网,把破坏行为屏蔽掉,从而为绿色意识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是单独靠哪一方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
作者:田丽 吴晟晟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10-8
2孔德新,袁日华.大学生绿色意识调查与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3王民.环境问题及测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 上一篇: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 下一篇:生态文明背景下旅游发展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