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文明论文

时间:2022-05-09 09:12:23

导语:水土保持生态文明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土保持生态文明论文

1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近年来,原州区加强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城乡大环境绿化、林业产业培育等,森林资源保有量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全区林地面积8.39万hm2。同时,原州区通过茹河一期、马莲河、开城项目区、张易河坝系、西川沟小流域、庙台小流域等坡面综合治理工程与沟道坝系工程的实施,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小流域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的路子。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1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3.6%,建设水保治沟骨干工程65座、中型淤地坝38座、小型淤地坝64座,修建水窖、谷坊、涝池等各类小型水保工程14440座。小流域综合治理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自然条件严酷。原州区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并存,风灾、旱灾、涝灾、雹灾、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破坏力大,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地形复杂,川、沟、塬、台、壕、掌、山坡等多种地形交错分布。受气候条件、土壤质地、人为活动影响,土壤侵蚀类型多样,水力、风力、重力侵蚀均有分布,土壤侵蚀量大。

(2)经济条件薄弱。原州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和国家重点扶贫对象,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产品处于产业链底端,生产方式集约化程度不高,自我调整能力弱,经济基础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是农牧业和劳务,且增收渠道不宽。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各项基本建设投入不足,使得原州区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严重制约。

(3)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突出。原州区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工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呈现“整体缓和、局部突出”的态势。局部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使用塑料薄膜、农药、化肥造成农业环境污染;二是养殖户牲畜粪尿处理不当造成土壤和水环境污染;三是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较为严重;四是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造成部分区域人口增长超出了环境和资源承载力。

(4)思想观念陈旧。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部分群众对新时期价值观的认识不足,生态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仍较淡薄。受经济利益驱动,偏重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生态建设,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

(5)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地方政府财力薄弱,资金瓶颈制约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人才引进,存在工业设备落后、生产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弱,特别是人才结构老化、技术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3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原州区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实现规划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生态环境舒适、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将生态文明行为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方方面面,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向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生态、经济、科技、人文”的新原州。原州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须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经济发展与人口合理承载的动态关系,把生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形成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的新格局。原州区按照“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原则,总体布局上,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以生态建设为主;河谷川道区以优势特色生态农业为主,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工业区按类型集中规划在交通便利、人口密度相对小、有水资源的区域;重点抓好城镇区和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围绕六盘山、须弥山等景区和市区内名胜古迹做大做强旅游业;重点做好贫困区域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劳务输出,在城镇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大力开展各类服务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建立健全强有力的资源节约和资源消费约束与激励机制,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持续、稳步发展,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统筹推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3.1正确定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

固原市地处黄河流域,境内的六盘山及其水系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重要汇水源。保护、建设和完善以六盘山为核心并向外辐射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固原市建设黄土高原西部保护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绿岛”和黄河中游的一座“供水塔”的重要内容。作为固原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州区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六盘山森林生态体系,强化生态功能,把原州区建设成为维护固原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3.2合理布局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针对不同的类型区,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①半阴湿土石山区,通过实施造林种草工程,建设以六盘山为核心的水源涵养林生态功能区。②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建设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型功能区。③河谷川道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以发展特色经济林为主,结合小流域治理,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④城乡大环境绿化区。以道路、公园、景区、水域绿化为主,以县域城区绿化为点,建设城市森林体系并辐射延伸至乡镇。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不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实现园林型、生态型城市建设目标,在主要道路、河流两侧营造生态护坡护岸,打造环境优美的绿色廊道,构建和谐城乡生态。

3.3合理布局生态产业发展

合理布局生态产业,比如在清水河流域河谷川道区水浇地发展优质早熟菜用型生产基地和设施移动拱棚发展区域,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部分河谷川道区发展小杂粮、中药材、油料等优势特色种植业,在阴湿山区、部分土石山区和河谷川道区发展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此外,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区,比如建立以六盘山外围为主要区域的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区、北部川道区枸杞产业区,以及在东部光、热、水、土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发展经济林产业。

3.4合理布局土地利用模式

农用地布局。为了更好地利用水库灌区和机井灌溉区优质的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依据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将耕地主要布局在河谷川道区和坡度在25°以下的山区;园地主要布局在土地和气候等条件适宜发展经果林产业且有良好的经果林种植基础的东部各乡(镇);考虑到固原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和叠叠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保护,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逐步实现生态恢复为目标,将林地主要布局在各乡(镇)林场及退耕还林区;牧草地布局在云雾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寨科乡和处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上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均较脆弱的各乡(镇)。建设用地布局。按照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统筹存量与增量建设用地,并与相关规划协调,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布局。城、镇、村等建设用地的布局,按照集约用地、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要求,形成城市紧凑发展、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城镇发展中统筹存量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加强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城镇新增用地尽量依托城镇现有的基础设施,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用地;各类园区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内控制,并与周边其他用地布局相协调;采矿、能源、化工等生产仓储用地和其他高污染、危险性用地与居住、商业等用地保持安全距离,高污染性工业用地布局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并与旧村缩并挂钩,控制自然村落的无序扩张,促进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与规划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相协调,主要用于满足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和发展能力。

作者:贾小蓉单位:原州区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