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动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探讨
时间:2022-01-11 16:08:45
导语:多部门联动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来开展环境治理,其间需要借助部门联动的方式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实时监控环境状况。现阶段,构建多部门联动下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有利于提升环境监测效果,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本文首先论述当前环境监测体系构建面临的新形势、问题和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的意义,然后探讨多部门联动下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策略,以期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
生态环境监测是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手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存在宣传范围较窄、建设规划标准与信息发布未统一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在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各部门缺少沟通,导致实际监测与管理不紧密,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降低,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基于互联网构建新型环境监测体系,将协同理论引入环境监测中,实现多部门联动下的环境监测,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监测质量,更好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1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面临的新形势
1.1国家对生态环境监测的部署日趋明朗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等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而诸多数据的获取又依赖于生态环境监测,这凸显出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建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明确生态环境监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造生态环境监测的新格局[1]。
1.2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态环境监测为基础
新时代,我国必须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尤其是健全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上述政策的执行依赖于完整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只有建成精准、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才能开展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2]。当前,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采集精准的监测数据,构建源头严防、过程监管的约束机制与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激励体制。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生态环境呈现风险高发的态势,生态环境部门要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提升环境风险预警能力[3]。
1.3互联网时代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新机遇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日益提升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在快速推进。当前,要基于互联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覆盖面广泛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实现生态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覆盖范围足够大,可实时在各地区、各时间段开展环境监测,保障监测数据质量,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共享性[4]。互联网时代,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探索精细化管理方式。
1.4山水林田湖草的完整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彼此并不是人为割裂的单一生态系统,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也是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则。生态环境保护要尊重山水林田湖草,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其间,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山、水、林、田、湖和草等生态环境要素[5]。
2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的意义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存在一定问题。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各部门缺少沟通与协调,没有统一口径,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导致重复劳动,浪费监测资源。对于同一监测对象,不同部门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标准,导致监测结果的可参考性降低。对于同一监测地点,不同部门给出的监测结果相互矛盾,使决策部门和公众难以适从。此外,生态环境监测缺少信息共享平台,导致各部门信息不共享,极易造成部门内部信息孤岛,影响监测质量。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极大差别,同时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在我国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价值,对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状态不同,生态环境监测要求也不同,仅靠单一部门无法构建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水平,进而改善生态环境。
3多部门联动下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策略
3.1做好环境监测统筹部署
做好环境监测统筹部署是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的关键。首先,要落实生态环境监测报告上传制度。其次,将生态环境监测结果在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最后,解决现有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间的冲突,使监测标准规范统一,明确标准使用要求。
3.2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
为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各部门需要相互协调,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环境政策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环境标准的实施可实现对生态环境监测的科学管理。多年来,各部门使用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不尽相同,导致其最终监测结果的可参考性较差,而各部门的监测数据仅上报主管部门,彼此无法充分掌握监测结果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引导各部门采用统一的监测方法,构建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保障监测信息客观准确,切实反映被监测对象。
3.3成立环境监测领导小组,进行统一管理
为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可由上一级政府组织并成立专业的环境监测领导小组。上级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领导下属各部门开展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避免各部门重复劳动。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工作,对各部门进行协调管理。此外,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最优配置,完成环境监测任务,提升监测结果的科学性。为提升环境监测质量,要按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布局要求,丰富现有监测点,提升监测点位覆盖的全面性,并实现各测点的联网,做到生态环境监测全覆盖。当前,要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创新数据查询手段,拓展数据信息获取渠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监测数据。
3.4建立问责机制,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为避免各部门相互推诿,保证生态环境监测任务顺利完成,可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监测问责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将监测结果与各部门工作绩效挂钩,并定期评价,引导各部门提升环境监测能力。若生态环境监测无法达到预期,可对该部门予以惩戒。此外,要将监测结果公示,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以提升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心。
4结论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有必要基于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水平。因此,要做好生态环境监测,统筹部署,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成立环境监测领导小组,以增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竞月.构建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思考[J].环境与发展,2020(3):168.
2孙艳.关于构建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66.
3何昌,常璐.关于构建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2):66.
4崔悦.构建现代化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打破水环境监测的数据瓶颈[J].环境与生活,2020(1):34-38.
5孙艳.关于构建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66.
作者:阿孜古丽·玉努斯 单位:哈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 上一篇: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探索
- 下一篇: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