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特征及价值
时间:2022-02-21 09:08:30
导语: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特征及价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一个缩影,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不变的,其具有民主平等性、主体性、整体性等特征;其价值体现为对教育模式的优化、对人的思想的熏陶和约束、对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对教育效果的提升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正确掌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特征及价值,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提供重要保障和前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特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生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及其活动的社会环境状态,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生存与发展中的状态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环境影响方式构成的有机体系,并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和本真意义。它体现在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构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中的一种社会生态环境创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显现和超越的过程,并扬弃现实许多世俗的矛盾和冲突,达到社会生态平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谐共生性、视角融合性和多元渗透性。[1]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特征
高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它具有社会所具有的一般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缩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包括教师、学生、管理者、后勤服务人员、校园秩序维护人员和基础设施、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等各种因素,在新时代,还增加了各类新媒体育人平台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各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以教育传播先进文化知识、正能量理念和教书育人为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活动应以人为主体,教师、学生、管理者、后勤服务人员、校园秩序维护人员等应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高校学生为教育中心,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重点;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应具有功能性、人文性、创新性、亲和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休息环境,达到环境与人的高度协调,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新媒体育人平台应结合青年学子特点,采取青年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提升吸引力,增强学生兴趣。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具有民主平等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民主平等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亦是如此。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以诚相见、平等相处,不能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身份压服教育对象,而应以商讨、示范、说服等方式进行引导。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打破固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界限,鼓励和启发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摒弃了一些人总是做别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另一些人总是被别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既打消了某些教育者的优越感,也打消了某些受教育者的压抑感,鼓励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进而顺其自然地解决自己思想上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还应该具备民主性,将民主作为一种实践过程,将受教育者作为实践主体,理解受教育者是独立自主、具有思想感情和价值标准的主体,受教育者也有“自律”而非随心所欲的自由,理解不同的受教育者个体存在差异,各主体之间呈现个性的同时,更应该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因此,把民主的关怀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个性、主体地位,也必须遵循平等原则,这种平等更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之间的平等,比如对等的话语权、平等的人格和价值取向等。笔者认为,在新时代体现民主平等性最典型有效的方式就是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无论是基于PC客户端的传统网络交流方式,还是如今被广泛运用的互联网移动客户端交流方式,都是体现民主平等性最合适的阵地。教育者可以鼓励大学生将自己的特长、观点、诉求和思想动态等通过新媒体平台合法合规地传递给教育者,既高效直接,也避免了部分学生因羞于面对面交流的困境和无奈,同时,教育者也可以借此更全面更直接地了解大学生的想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具有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始终脱离不开的基本范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界定,目前有教育者为主体或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单主体学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皆为主体的双主体学说、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多个因素都当作主体的多主体学说等几种观点。类似的讨论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应该是能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该是能够承载思想的,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双主体学说,但这依然是没有固定答案、开放式的题域。无论哪种主体学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都是人,教育的对象也必然是人,教育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中,人作为主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中的任何因素要发挥作用,都必须通过人来实施或转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样是立德树人,其承担着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锻炼人的实践性,提升人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的重要责任。当前,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合乎规律的发展,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统一,“从上到下都必须遵守我们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原则,这就是不脱离群众,同群众需要和愿望息息相通”[2](P188)。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维护教育者的权威之外,还应在过程和目标中体现对受教育者的尊重,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既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体现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尤其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使其感受到彼此的平等,又要在教育目标中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理性的追求,把受教育者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逐步探索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定制,努力创造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工作理念、机制及方法。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同样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这个系统的各组成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这个系统是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任何一个组成成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组成成分以及整个系统的变化,乃至一个组成因素尤其是人的微小变化也可能会因蝴蝶效应而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带来剧变,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组成因素是命运相关的共同体。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直观认知应该是从整体上俯瞰和把握,但是如果要加深对其认识,则必须从生态环境全局的视角去认清、洞悉某一个个体,只是单独的谈论某一个体,也称不上是全面认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中,各个组成要素的作用大小并不是“1+1=2”这样简单的数学加法,当组成要素之间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的时候,会出现“1+1>2”,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情况;当组成要素之间难以融合、互相抵触、互相排斥的时候,则会出现“1+1<2”,即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情况。比如当教育者的方式和内容能够很好地被受教育者接受时,教育效果通常会事半功倍,当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非常和谐的时候,教育效果也会超过简单的“1+1=2”,反之,如果这些组成要素无法很好配合,甚至互为抵触,教育效果会事倍功半,出现整体远小于部分的情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现实价值
1.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建设可以通过参照生物学生态系统,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教育模式。生物学生态系统的结构分为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结构也可以依此划分。通过对形态结构的了解,我们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时刻关注教育环境、受教育者的心理以及教育者的能力等变化,综合研判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特点与数量,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格局与时间格局,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垂直机构与水平结构等,建构适合当前情况的教育模式。通过对营养结构的认识,我们认识到教育内容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此时教育内容即为“营养”,人和教育环境是两类功能单位,教育者即生产者,受教育者即消费者、分解者,它们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知识理念的传递即为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构建的成功,也自然会促进教育模式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还可以引发教育动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行动都来源于其内心的指令,只有将外界灌输的思想转化为内心的认知以后,才能通过生态系统的运转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动机,进而在实践中付诸行动,并通过介质的传递形成更加优化的教育模式。2.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熏陶和约束。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熏陶和约束作用,我们可以对照生物学生态系统中的“分解”和“能量流动”。其中,“分解”是指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必经过程;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一切生命都存在着能量的流动与转化,“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我们也可以参照生物学的分解知识,将教育者施教看成是放能,将受教育者受教看成是贮能,这种“分解”过程是较为复杂的,教育者需要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等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熏陶,并且这种熏陶不能流于表面,而应该具有内化的特征,能够与大学生们产生化学反应,特别是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形成共鸣,让老师和学生们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自完成使命,得到收获。同时,这种熏陶也是一种能量的守恒与流动,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能量的流动,如果缺少这一流动过程,整个生态系统都会无法运转,这种能量流动的过程也可以被视为一种“食物链”,教育者通过相关媒介与方法,将理念与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在这个系统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行为都会被无形的约束,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是变化的,而系统内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带来变化,一个要素、一个环节的不达标,整个系统都会出现偏差。3.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P67)这一目的能否实现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础就是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中,教育者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提供的各类素材认真挑选,由此提炼出相对适合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因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和教育者的习惯、喜好、水平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教育者传播的思想观念源自于客观的生态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绝大部分是由实施者特意创造或精选提供的,既包括人文景观,也包括特定氛围,这些都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其实施的教育内容也必然会受到相应影响,并随之丰富。在教育内容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教育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也同样重要,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中教育过程如前文所述,是“分解”及“能量流动”的过程,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教与学的互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能量传递与能量守恒,受教育者在此过程中,按照教育者的方式接受教育内容,并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者在此过程中,也希望运用合理方式,对影响教育成效的各种生态环境因素进行调整和控制,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排列组合。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是教育活动能否按照计划开展的客观基础,对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的优化起决定作用,从某种角度说自一开始就对受教育者的特质、视野、潜能展开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质、行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对教育效果的提升影响深远。
总之,新时代带来新变化新使命新要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同时,以新的研究方式探索新的理念,是教育者们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学为创新提供了好的思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这个全局、动态的系统里,人是这个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承担重要角色,尤其是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存在的价值和运行的状态,我们只有充分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特征及价值,才能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在今后的育人工作中,拓宽思路,找准抓手,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卢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论[J].理论与改革,2008,(1).
[2]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林凯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 上一篇:试论生态文明刑事法律保护
- 下一篇:乡村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研究
精品范文
7思想汇报